•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学困生转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时间:2019-05-06 03:25: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学困生群体的人数与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故及时有效地推进高校学困生转化的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以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以高校学困生的成因为切入点,提出在高校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重视榜样的熏陶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等具体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社会学习理论;高校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00-03
      自1999年实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以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高校生源的素质也变得参差不齐,因课业问题而造成的留级、退学、拿不到学位、无法按期毕业的学困生的总人数也不断攀升(见表1),并给当前高校教育发展带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除了学业问题外,学困生还面临着敏感、焦虑、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与压力,因此关注高校学困生群体,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压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困生,通常意义上是指“由于入学时学习基础差,自学能力不强,长时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以及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而导致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差,甚至出现严重学业问题的学生”[2]103。高校学困生对学业失去了兴趣,易产生厌学、心情沮丧、自暴自弃、失落与自卑等心理,若不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则不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学困生的形成除了有学生自身因素之外,还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作为美国心理学界的杰出代表,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对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成为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中最为系统、最具影响力、最有生命力的理论。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又被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它受到了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但更加注重环境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同时强调个人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总结出影响学习行为的三类因素,即环境、个体和行为,其中个体主要指人的内部认知因素。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行为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行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个体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即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见图1),因而称之为“三元交互决定论”[3]21。
      
      班杜拉强调,三元交互决定论并不意味着三个因素具有同等的交互影响力,其间交互作用的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三者之间相对的交互影响力及其交互作用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个体、或在不同的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某些情境条件下对行为具有强大的限定作用而在三元交互系统中突显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当情境的限定作用较弱时,个人的主体因素就突显为主要因素。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将学习定义为是一种信息加工的活动,其结果是将有关行为结果的信息和有关环境条件的信息转换成符号表征,以作为行为活动的指导,并认为社会行为的产生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等四个方面的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
      这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决定了学习者从丰富的示范影响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正在发生的范例中提取什么信息,因为“只有在唤醒或自觉的注意状态下,观察者才能发动其感知觉活动并对示范事件加以观察,从而有可能接受示范事件的影响”[4]131。学习者在观察个体容易留意观察与自身相似或被认为优秀、成功的榜样。对那些自我概念低、依赖性较强、陷入焦虑与恐慌的个体,他们更易产生模仿与学习的行为。因此,不断强化可能的、外在的社会期望与目标,会影响个体的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2.保持过程
      学习者将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的过程。这种方式就是符号表征的方式。班杜拉认为,在个体的观察学习中,注意过程必须辅之以保持过程,观察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发生。
      3.复制过程
      学习者将在早期情境中观察到并存储于记忆中的行为信息符号转化成为相应行为的过程。然而,对个体而言,榜样示范行为的符号表征的获得,并不能保证他能够顺利地执行这一行为。班杜拉指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复制过程的效果。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种行为并达到某种特定结果的相信程度,它是影响人们如何看待自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当人们几乎没有评价自身能力的先前经验时,自我效能很容易受到相关榜样的影响而改变,缺少有关自身能力的直接知识,使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榜样所展示的信息”[5]564。
      4.动机过程
      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动机过程是从动机方面说明个体是否会对示范行为加以实际的操作表现。
      (三)行为表现的三大诱因
      班杜拉指出,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习者是否会表现示范行为取决于该行为对个体的功能价值,即示范行为的表现能否为他带来奖赏性结果。决定个体是否表现示范行为的诱因条件有三大类:直接诱因、替代诱因及自我生成诱因。
      直接诱因是示范行为本身导致的直接结果。如果示范行为的执行会带来某种奖赏性结果,那么个体就会追求这种奖赏性结果的内在动机而表现这种示范行为,如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
      替代诱因是指对个体而言,榜样表现示范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看到他人行为的成功,能增加个体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倾向;同样,看到他人行为的失败或招致惩罚,则会抑制个体表现该行为。
      自我生成诱因,是指个体对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自我评价经验或自我反应,即个体对示范行为的情感赋予或价值赋予。简而言之,如果个体对示范行为怀有极大兴趣,那么他就倾向于表现这种行为;反之亦然。自我生成诱因完全取决于个体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及结果。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学困生转化的启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高校学困生群体的形成既有学生本人的自身原因,也有自身外的环境因素,还有学习行为的原因,而高校学困生的转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亦受到诸多要素的交互影响。如何激励学困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与满足,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首先,加强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以及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形式,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当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我国现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也有其特殊性,传统地依靠单纯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与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相脱节。故在对高校学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充分把握和了解该学生群体的思想现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活动。
      其次,营造良好的学风文化氛围,提高学困生自我效能感。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加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人格完善;同时高校还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困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为学困生合理创设成功体验,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即为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循序渐进,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并在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会自觉地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
      (二)重视榜样的熏陶作用,由单纯说教到榜样示范
      观察学习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有力的观察学习能改变观察者的行为、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及价值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替代性诱因对个体表现出观察到的示范行为具有强大的作用。榜样对个体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他们看见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奖励,他们就倾向于表现这种行为;而看见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惩罚,他们则尽量避免作出那种行为。教师在高校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树立各式各样的学习榜样,相对于传统的说教,生动鲜活的榜样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在班级和宿舍等集体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争优创先作用,在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与赞扬的同时,也要重视那些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表现有进步的学困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困生群体中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学困生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原来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学困生的榜样,这样既能使观察者获得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替代性经验,又可以进一步增强示范者的信心。
      (三)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
      高校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能只依靠学校单方的努力,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首先,高度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指导家庭教育,和家长密切配合,在学习和校园活动方面由教师主导,帮助学困生转变;在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高校现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要加快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具体地说,就是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端正教风,形成教风促学风的的良性互动格局;转变传统教学办法,大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促成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最后,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一方面,针对当前高校学困生现象,社会应持接纳与尊重的态度,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积极报道学困生正面典型,消除他们内心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类低俗音像制品、书籍与游戏的监管,净化社会风气,使其主动远离这些对他们成长不利的因素。
      结语
      在高校学困生转化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智力、天赋等因素并不是导致学困生的主导因素,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重点仍在于对学困生群体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关怀与指导。因此,我们应充分吸收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汲取一些失败的教训,把现实问题同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密切结合起来,以寻求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这也是今后高校教育管理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省略/[EB/OL].
      [2]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美]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下)[M].林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石 银)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工作 转化 启示 学习理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