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从教师到教育家】教师面试你最喜欢的教育家

    时间:2019-04-29 03:22: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第三章 教坛的魔杖   11.神奇的突破(下)      (3)       这又是洪宗礼神奇突破的一节课。    授课班级为泰州中学初二(4)班。
       时间为1988年9月23日。
       教材为自编语文试验课本第三册人物速写——你看他像谁?
       这是一堂讲练结合的作文教学课。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明确了“人物速写”的写法,答出了写好人物速写要有目力(观察力)、心力(思考力)、笔力(表达力)的三大要求。全班同学又对上台讲故事的班长进行观察,分头速写。教师请一名学生将写好的《“白雪公主”讲故事》当众朗诵,并全班评议。
       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用20分钟为班里的一名同学画像。写好后,大家纷纷要求朗诵,洪老师选姚逊读起自己如下的作文。
       他见人总是笑。可这么一笑,就显得不太体面了,哦,原来他的一颗门牙掉了。
       他个子偏高,是校运动员,因此经常穿运动服。他体育好,学习更好,特别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因为缺颗门牙不敢发言,相反,他总是争着回答老师的提问。(众笑)你看,他举手要求发言时总是把右手使劲向前伸,直冲着老师,为了增加高度,引起注意,屁股总要离开板凳。(众笑)啊,老师终于点到他了,这下,他松了口气,但他并不是一下子站起来,反而先坐稳,然后才缓缓地站起来,两手往身后一背,交叉着,摆一下身体,晃一下脑袋,便高谈阔论起来……
       满教室赞语一片:“写得好!”“精彩逼真”“真像!把李响特点都写出来了!”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里,一场“风波”正悄悄地酝酿着,终于爆发起来,请看如下的课堂纪实。
       李响:(霍地站起,满脸通红)我抗议:他不应写……写……我的牙齿。侮辱人。(风波陡起,满座愕然。教室里突然紧张起来)
       李响:不行,反正你不应该写我的牙齿。
       (姚逊、李响两人同桌,一时间争执激烈,并推搡起来。课堂上气氛绷紧。教者冷静以对,稍作思考后,走到姚逊、李响的桌旁)
       师:(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地)别急,别争,请你们先坐下。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几次写别人缺颗门牙,确实不好,有损同学的形象。
       生:不对,作者没有这个意思。
       生:缺颗门牙的描写应删去,删去就是好文章。
       生:不能删,好就好在这个特征的描写。
       师:哦,大家也是两种看法。听你们争论时,我想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罗贯中是这样写他的外形:“身材高大,豹头环眼”,这“豹头环眼”美不美?
       生:在电视“动物世界”节目里,我见过豹,豹的头小而圆,并不美。
       生:“环眼”,又大又圆,一发火,铜铃似的,样子有点怕人。
       师:可这“豹头环眼”四个字用在张飞身上,好一副威风凛凛、英武凶猛的样子,就是美,一种粗犷的美。还有一个人物大家很熟悉,就是课文《一面》中的鲁迅先生。请大家说说课文里是怎样描写他的外形的?
       生:“黄里带黑的脸”。
       生:“竹枝似的手指”。
       生:“胡须很扎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能不能说,这也不美?
       生:不能!
       师:那美在哪儿呢?
       生:美在这些细部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顽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
       师:是的,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给人斗志顽强的美感。
       我们再看看姚逊同学作文中的人物,外形有哪些特征。
       生:缺颗门牙。
       ……
       师:在我看来,缺颗门牙,表现在一个少年身上,也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有一个词可以将这种美感表达出来,谁知道这个词?
       生:幼稚。
       师:讲对了一个字,不是“幼稚”,是“稚气”,就是“孩子气”。稚气未脱的童真美,谁不喜爱?我就挺喜爱有孩子气的学生。再想想,缺牙、虎眼、酒窝、白皮肤、高高的个儿、穿着运动服,这些特征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生:活泼可爱。
       生:朝气蓬勃。
       师:姚逊观察人物,“目力”怎样?
       生:敏锐,他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
       生:细致,人物的模样、身材、服饰都写到了,而且准确。
       师:形象是惹人喜爱的。人物的个性特征,作文里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刻画的呢?
       生:他举手发言,为了引起注意,增加高度,屁股总是离开板凳。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争强好胜的个性。
       生:老师点到他,他并不一下子站起来,反而先坐稳,然后站起来,这个细节,写出了他当时得意的神情。
       生:发言时,两手一背,摆身体,晃脑袋,显示了人物聪明而又调皮的一面。
       生:说话半土半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李响平时就是这样幽默风趣。
       师: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少年的形象。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生:喜爱。
       生:赞赏。
       师:这样说来,我倒要为姚逊同学鸣不平了,李响同学有没有真正弄清姚逊同学的写作意图?李响,能不能说说你现在的看法?
       李响:(不好意思)要写就写呗。(众笑)
       师:在我看,“缺颗门牙”,为李响的形象带来了独特的“光彩”。(众笑)大家说,是不是?
       生:(齐)是!
       师:姚逊同学,我要问你,“缺颗门牙”的细节在你的作文里出现了几次?
       姚逊:三次。
       师:为什么要写三次?有的同学对多次写这个细节有看法。
       姚逊:《一面》中写鲁迅先生的外形写了三次,我也想学一学。用它开头,能吸引人;中间出现,加强一下。
       师:是“强化”一下。
       姚逊:用它结尾,能与开头呼应。
       师:看来,这个细节不仅成为人物外形的鲜明特征,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又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你学得好,“笔力”不错呀!好了,到现在,你和李响之间的争议应当说解决了,怎么样,你们表个态,好不好?
       (李响主动伸出手和姚逊紧握,课堂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祝贺李响、姚逊两位同学在写作中加深了友谊,更祝贺大家写作和评论成功。我想这次写作是不平凡的一次写作,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可不可以简单说说。
       姚逊:我先说。李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他太熟悉了。他上课举手发言的样子,我观察过无数次,觉得很特别,很有个性。老师说写人要用“心力”思考,写之前,我想了想:重点写什么?写他有特点的外形和活泼的个性吧,这样就把平时观察到的东西用上了。写时还学习运用了《一面》中的一点写作方法。这就是我的感受。
       师:讲得很好。平时留心观察同学,积累了不少素材;写时用心思考,能抓住人物外形和个性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形象;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这也是姚逊同学这篇“人物速写”成功的原因。
       纵目看去,这是一堂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课。
       讲“人物速写”的写作要领。
       练“目力”、笔力”“心力”的基本功力。
       这种练基本功力又体现在每生各两次习作上:一次围绕那名讲故事的同学写一篇,另一次写自己熟悉的一名同学。
       讲与练的关系,不仅是语文学科,也是其他各科同样存在的问题:或由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或让学生自由放任地大撒手。
       洪宗礼鄙薄上面两种极端做法。他认为,主导不等于主宰,主动不等于盲动。有讲有练,是真把戏;只讲不练,是假把戏;只练不讲,是傻把戏。
       在这堂主攻讲与练瓶颈问题的课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竟成了令人难忘的经典教例。
       笔者一向认为:课堂因问题而升值,因差错而精彩,因思辨而智慧,因突破而超越。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波,洪宗礼显现了出奇的冷静,透骨的机敏,应变的迅捷,通融的灵动。没有斥责,疏导以循循善诱;不见压服,引领靠智慧激活。在与学生和风细雨般的对话里,“侮辱”人演变成赞美人;于高屋建瓴地启发点化中,争执推搡化作了握手言欢。
       这种教育机智所达到的如此高远的教育境界,源于他渊深的知识、娴熟的能力,更来源于他对学生的把握、信任与珍爱,对其生命的巨大潜能毫不怀疑的守望和毫不动摇的期待。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堂完美的讲练整合课,不如说这是一堂浸渍了教育大爱的智慧课。
      
      (4)
      
       我从来不是教语文,而是引导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会语文。
       语文课要把学生引入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这个世界是内涵丰富的世界,是情感充沛的世界,是语言灵动的世界。
       这是洪宗礼的语文教育独白。
       为达至此种教学境地,洪宗礼一边孜孜践行,用实例的突破开路;一边苦苦思索,让思维的掘进导航。
       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不倦地摸索中,他终于与“一人主导,精英配合,群众捧场”的传统课堂彻底决裂,渐渐寻到一条路,一条从模糊到清晰的路,一条从狭窄到宽敞的路,到90年代,这条路已由他开通走出并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这条路的路标是:对话教学法。
       1990年10月7日,他执教初一(2)班所上的《一双手》,就是他的对话教学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甚为精彩的一课。
       《一双手》选自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试用课本第一册。课文描写大兴安岭林业工人张迎善那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实际是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
       对话全程宛如一条长长的流水,或叮叮咚咚,或潺潺汩汩,时而涓涓细淌,时而奔腾跳跃。
       这时的洪宗礼如何给自己定位呢?
       他坚定地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对话的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更是学生心理奥秘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又是学生“思维潜能”的辛勤开发者。
       在洪宗礼的带领下,他的学生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之间、与自己心灵,做到了有话想对,有话敢对,有话能对,有话善对。
       在一次次对话中,知识相互吸纳,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交流,潜能相互击发,生命相互沟通,心灵相互观照,师生经历着一次次感动、一次次共鸣、一次次反思、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提升、一次次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舒展。
       若问,为何只有他驾驭得如此纯熟,展示得如此精彩?
       除了他自身长期形成的渊深学养且不说,他的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生命观,成了他直通生命、探索生命之谜的向导。
       若再叩问,为何洪宗礼较早运用了对话教学法?
       这源于他对国内外信息的敏锐捕捉、解析与吸纳。
       对话教学原本为孔夫子所发明。他在与学生融融互动的对话里,敏锐地发现问题,有针对地传道、授业、解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教学民主呼声日盛,课堂独裁不得人心。在教坛上,斯霞持续高举爱的旗帜,魏书生探求民主化之路,钱梦龙发现“三为主”模式,讲灌式教学越来越日暮途穷,成为学生厌学的通道,窒息其生命蓬勃的毒气。
       正成为当代主流教法之一的对话教学,恰是民主对话时代在教育领域的投影,是快速沟通、直接交流的时代精神及趋向在课堂教学上的折射。
       由此看来,即或不是洪宗礼发现,赵宗礼、钱宗礼等人的发现,也是迟早的事儿。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家 教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