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设计两类问题

    时间:2019-04-25 03:32: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职业教育是教育同经济最直接的结合部。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要求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区域产业经济,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此要求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发展职业教育能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地域辽阔,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发展区域经济不可回避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人,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迫切。为了促进社会就业,加快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区域职业教育,加强区域职业学校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下岗职工、转岗人员以及待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区域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劳动力就业需要发展职业培训,区域产业改革、结构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培养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教人才,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人才保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解决就业难问题,从而加快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主线,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围绕这一主线服务。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我们要具体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不同的发展特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和输送大批技术工人,职业教育可以为工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形成人力资本,直接作用于生产活动中。据欧洲发达国家统计,工人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而我国统计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明亏或潜亏企业中,80%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和工人操作技术不过关。可见,职业教育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职业教育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性人才。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更好地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支持,培养各种各样的服务性人才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培养服务性人才方面尤其具有优势,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3.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发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见,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子,必须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开拓精神和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广大农村劳动者必须积极参与的利益性问题。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的是技术,农民必须懂得一定的生产技术,以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而言,外出务工需要掌握一技之长,自主创业也需要学习致富技术,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农民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教育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有利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进而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治本途径之一。
      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确立职业教育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
      1.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立足区域实情,改革区域职教,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我国幅员辽阔,职业教育发展千差万别,必须把握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结合区域实情,对职业学校教育、企业职工培训、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进行统筹协调,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2.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要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接
      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加强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需求办好特色专业。如湖南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调整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以主导产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区域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
      (二)创建区域企业职业教育新机制
      1.区域内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职业培训
      开展岗位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区域经济以中小型制造企业为发展龙头,对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员工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职业院校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逐步形成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梯次结构,这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累积。也有利于职业院校直接对接区域产业培养人才,对管理岗位的职业培训应集中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机制,从而使企业职业教育规范化、正规化。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企业必须做到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统一、在岗培训与转岗培训相统一、技能培训与素质培养统一,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   2.企业要积极构建与职业学校的沟通合作机制
      企业需改变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注重人才培养。一是积极开展与学校的合作,根据行业规范、工作任务分析和岗位任职资格,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建议,并提供行业最新信息,使学校教学课程与企业需求想适应。二是企业要积极寻找产业布局调整、结构升级的途径,与学校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可探索建立职教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完善企业职业培训网络。
      3.走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之路,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职业学校以政府学校为主,更需要鼓励企业、行业办职业学校。企业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和效益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联合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建立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集团,利用技术力量、资金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主体多元化,为本行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这种高度集约化的办学方式,是职业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发展。实现集团化办学,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重点工程的建设,保证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一体化、现代化;可以加强职教内部诸要素的融合,进一步密切职教与自身以外的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培植新有利于职教发展的增长点,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职教发展指导思想
      我国有九亿农民,占我国人力资源的绝大多数。传统思想往往重视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人力资源的软指标,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造成劳动者素质偏低,难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几年,农业产业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只有依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也充分证明,人力资源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是见效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投资。近年来,大量农村务工青年涌入城市,他们不同于上一代,一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或技能;三是要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四是他们的思想、目标更趋同于城市人,更想在城市发展,农村青年到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正是由人力资本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缩小城乡差别、现实指导思想创新的关键。
      2.贯彻中职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
      2009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财教
      〔2009〕442号)。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和收入困难家庭的子女,往往因为学费问题辍学到外地务工,补贴家用。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涉农专业免费政策,扩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适当引入高校助学金、奖学金政策到职业学校,取消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使广大农民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3.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教育、人社、农业、林业、农办等系统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主导作用和优势,建立起立足本区域实情,符合当地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务市场变化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经济发达地区有序转移,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构筑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县城职教中心建设,与政府、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掌握当前市场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专业教学内容,增设“短、平、快”的专业。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总之,大力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保持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抑或是在政策层面,既有现实需求又有发展需要。
      4.做好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这方面可以借鉴韩国“后继农渔民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在校立志学农、毕业后愿意务农者,政府给予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中央政府应加大队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地方财政要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建设。农村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应加强与涉农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提高农业技术指导水平,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子,必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竞争中抢占领先地位,各区域地区在培养核心竞争力方面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口。有的定位于现代制造业,有的潜心于现代服务业,有的着眼于现代农业产业,更多的则是几者兼顾。但无论如何定位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区域职业学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创新专业设置、办学模式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农村职业教育要抓住历史机遇,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从而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业松.在零下百度重温县域经济[J].现代乡镇,2004(7).
      [2]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潜力对策[J].宏观经济论坛,2007(11).
      [3]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4]虞城县教育局.虞城县2009—2012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省略/E_ReadNews.asp?NewsID=1453,2009-03-30.
      [5]李绍鹤.惠安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N].泉州晚报,2009-05-15(13).
      [6]陈满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DB/OL].http://rd.ankang.省略/Article/Class11/20086/1040.html,2010-06-04.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