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4-25 03:29:5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视通过知识教学的载体作用实现生态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生态环境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生态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生态环境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保意识;教学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但是,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危机、资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人口爆炸带来的粮食短缺等。为了挽救这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濒临毁灭的地球,重新规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环境道德教育与生物教育结合起来是必要可行的。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和性质也决定了生物学科教育在生态环境道德教育中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视通过知识教学的载体作用实现生态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
      例如,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植物对人类乃至自然界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又如,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教学,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原理,清楚地认识到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存在固有的平衡关系,在运动中有自我调节的规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行动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破坏自然整体的平衡,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来认识自然的生态观。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的动态分析”,使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对于自然系统本身,尤其是生态系统维持生存和发展所起的稳定作用,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但在根本上人类要依靠自然界的生产者提供生态资源,所以人类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违背生态平衡规律,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培养鲜明的生态环境道德情感
      生态环境道德涉及的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以及人类在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中的行为规范问题。生态环境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这种和谐观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面对诸多环境危机,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传统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发展模式。人类发展必须要利用自然资源,但必须合理利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摈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要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一小部分,是生物圈的构成要素。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互动关系,人只能在生态规律的制约中生存。生态环境道德情感的形成,一方面要以一定的生态环境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不断自我体验的机会,并逐步将这些自我体验积累,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道德情感。
      3.养成崇高的道德行为习惯
      生态环境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对生态环境作出的反应行动,是衡量人们的生态道德意志高低的标志。生态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生态环境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意志调节人们的行为,生态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在行动上缺乏毅力,在个人利益与生态利益冲突时,往往会舍弃生态利益而谋求个人利益。例如,鸟、青蛙、蛇等都可成为商品和人们的美味佳肴。对于金钱和美食诱惑的态度能体现出生态道德意志的强弱。意志坚强的学生能经受住考验,坚持履行正确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形成,除了提高学生生态道德认识,加强其生态道德信念和情感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实践中锻炼。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绿化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校园绿化美化蓝图,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栽树、植花、种草,自己参与校园绿化管理;组织学生建造和管理校园生物园地;组织学生参观花园式单位,了解管理人员为改善生态环境而长期不懈地进行着绿化美化和治理污染的工作;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区,了解农民如何精心设计,严格管理,运用生态原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总之,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环境教育作为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收稿日期:2012-05-14

    相关热词搜索: 渗透 环保意识 教学策略 生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