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中学历史素质教育之反思]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2019-04-24 03:17: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新的开始,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针对自己的历史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对素质教育进行界定、厘清,就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要尊重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文的、健全的、个性的并带有公民性征的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历史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总结,是哲学范畴里的人类探知过去、现在、未来的知识延续。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极为重大。下面,就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和尝试与同行和关心素质教育的同仁商酌。
      一、求变创新、树立科学的历史素质教育观
      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都蕴含在历史知识之中。要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探求精神,历史学习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途径。求变创新、树立科学的历史素质教育观,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往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只是讲授历史窗口知识,知识点的连缀,目的在于押题、猜题,并以考试加以检验学习成绩,历史课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没有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特别是形成历史思维定势,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与分析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完整的历史思维链。日新月异,渐进践行历史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明确教学相长,重视学生的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效果,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历史的主体,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如何自觉的与教师教授的历史知识点发生共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道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为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培植良好的学风。
      二、利用现代教学知识与手段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要有与传统教育相焊接的连续性与转折点。毕竟,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性 从研究人性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的为“提升人性”,这是既具有理论针对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因为当今世界,人们对身边物质的追求太在意了,既少去仰望头顶的星空,更少去探索内心的奥秘,对认识自己、提升人性的追求太缺乏自觉了。其实,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质,甚至也不决定于他所获得的名声,而决定于他所达到的人性的高度,也就是他超出动物性的高度。日本心理学家铃木健二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命运之神都赋予了他一种他人所没有的优秀才能,这种才能有人靠学习来发挥,有人靠聪明来发挥,有人靠英勇来发挥,有人靠温柔来发挥。毫无才能的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又说:“消极的成功, 不如积极的失败,必须看到,在失败的过程中,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
      在全世界正在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具个性,是一个共同的课题,这在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改革中更加明显。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开设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当地课程资源的良好开发利用,是综合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素质教育是从传统教学方法中、在社会实践中优选劣汰的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我们教师运用各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坏境,历史教学还要有课外教学坏境:乡土教材,野外观察、考察、实习等。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每讲到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时,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与挖掘历史知识点的深度,适度出些历史小论文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历史小论文,并在自己班级QQ群里进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到在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阅读和积累。另外,小论文的写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探求的兴趣与相互探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探讨的机会,一举数得。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历史教学特点,注重学生人文与公民教育
      历史知识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历史的三大教育功能为: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中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此,笔者充分利用中华民族辉的传统美德,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比如,讲授汉武帝在治理黄河缺口时,命令身边的大臣、武将前去支援,背负柴草、泥土、碎石,堵塞决口。体现的是关键时刻,官民一致,克服自然灾难,共同治理黄河,并取得八十年黄河没有决口的成绩。而在东汉明帝时候,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治水经验,代表人物就是王景,他用科学的方法,利用黄河本身的水利力量,筑堤、疏导、冲沙等,科学的力量充分显示出来:八百年黄河没有改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虽然,中国缺乏人文、公民教育的历史,但是,人文、公民的职责等历史资料还是可以挖掘出来的。特别是讲授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进行类比,从西方文明的起源到现代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进行探讨,进而使学生理解现代文明不能缺失,人文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还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名画、插图、史料等资源,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达到人文、公民教育的目的。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历史中包含的公民教育素材丰富多彩,教师必须把它挖掘出来,学习中国古代史,可以感受祖国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学习中国近代史,体味屈辱挨打、抗争探索的艰难历程,增强民族责任心。学习中国现代史,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与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学习世界史,了解各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树立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世界意识。学习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可以体会民主法制的精髓,诚实信用的法则,增强人文主义,进而认识环保的重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公民是社会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公民的整体素质构成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理性、平等、博爱、法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关注现实、关爱社会。公民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为公民的教育。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历史探究中培养出的洞察力的理解力,学生将会利用它们主动地思考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在公民社会中应该做出何种贡献。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历史教育必须养成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基础。历史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地理、政治有着紧密联系,俗话说“史地政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光只会教历史,还必须会教地理、政治。在讲课时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政治、地理、时事等知识贯穿融会于课堂中,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素质教育 反思 中学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