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中国爱情民歌中语词的性别差异分析|南北方民歌的差异

    时间:2019-04-15 03:27: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包括并影响语言,语言反映、保存并传播文化。人类语言的词汇系统是语言文化的“富矿”。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最集中地体现在语词部分,而这个部分也是言语性别差异表现最集中的方面。本文探讨了中国爱情民歌在语词方面的性别差异,旨在找出在不同性别用词的规律和这些用词差异所体现的性别文化。
      关键词: 中国爱情民歌 语词 性别差异 社会语言学
      一、理论基础
      1.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包括语言并影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进行保存、传播和传承。各种文化因素都可以在语言中找到相应的根据。
      性别文化是普通文化的组成部分。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指始于基因的遗传,加上染色体和性荷尔蒙作用的结果。社会性别代表的则是人们以生理因素为基础,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影响的社会化的结果。这里的性别指的是社会性别,性别文化是指社会为不同的生理性别所分别限定的所思、所为、所言、所觉的范围。
      性别文化在语言中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结构、交际策略和话语风格等。
      语词是社会文化内涵比较集中和突出的层次,因性别差异引起的语词选择和运用的不同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决定人们生理差异的基础。二是社会和文化因素。生理性别一旦确定,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社会和文化因素。
      孩子们的生理性别一经确定,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就表现出来。他们有了有性别特征的名字,穿不同的衣服,玩不同的游戏,被期望发展成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男孩被期待成为男子汉,女孩被期待成为温柔善良的人。
      以上因素,在语言中都有相应的体现。
      2.民歌是民间歌曲是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中国民歌是华夏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最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民歌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中国民歌体裁广泛,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涉及生产劳动;二是涉及爱情生活;三是反映日常生活;四是描述传说故事;五是嬉游逗趣。其中,涉及爱情生活的民歌,也就是爱情民歌,是中国民歌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等多种内容。
      本文主要从词语方面进行探讨,包括称谓语、名词、形容词、强势词语和弱化手段几个方面。
      二、称谓语的性别差异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它包括他称、自称、反语昵称。
      1.他称
      他称是称呼他人时所用的称谓。在中国爱情民歌中,男性和女性在他称的用语方面是有明显差别的。男性多用“阿妹”、“妹妹”、“姑娘”等称呼女性,这样的称呼显得亲昵、疼爱。
      (1)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寸,四妹子爱见我三哥哥,我是她的知心人。
      (《三十里铺》)
      (2)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在那遥远的地方》)
      (3)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
      (《采茶舞曲》)
      也有用“大姐”这样的形式来称呼女性,体现一种亲切的感情。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康定情歌》)
      女性多用“哥哥”、“阿哥”、“情郎”来称呼男性,以表达喜爱的心情。
      (1)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走西口》)
      (2)她在房中巧梳妆,她巧梳妆呀哟喂,忽听情郎要衣裳。
      (《九个郎》)
      2.自称
      自称是称呼自己时所用的称谓。在中国爱情民歌中,两性在自称方面是不一样的。
      男性多用“哥哥”来称呼自己,这样显得亲切、形象高大,有一种可以依赖的感觉。
      妹妹呀,你跟上连成哥哥我走上台,咱们要给各位朋友们唱上一段二人台。
      (《大拜年》)
      而女性则多用“妹妹”、“奴家”等自称。
      (1)火车汽笛声声响,小妹妹我送情哥哥去南方。
      (《情哥哥去南方》)
      (2)蜂儿嘛为你采,花儿嘛为你栽。小奴家只有一颗心,爱你千年万载。
      (《艳红小曲》)
      3.反语昵称
      反语昵称是表里相悖的语言表达,多用于关系较为密切的情侣、夫妻之间,表达深厚的感情,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女性用得比较多。
      昨个我为你挨了一顿打,今个我为你又挨一顿骂,挨打挨骂都为了你小冤家哟。
      (《摘石榴》)
      三、名词的性别差异
      在中国爱情民歌中,用来比喻男性和女性所用的名词是不同的。
      1.形容女性多用“月亮”、“花朵”、“水”等能表现女性温柔、美丽的词语。
      (1)我爱你姑娘,我心中的格桑花,我想你可爱的家,怎不让我为你牵挂。
      (《我心中的格桑花》)
      (2)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眼,你的眼睛明又亮,好像那秋波一模样。
      (《掀起你的盖头来》)
      (3)亲爱的姑娘牡丹汗,你是我黑夜的月亮。
      (《牡丹汗》)
      2.形容男性多用“太阳”、“大山”、“石头”之类的可以体现男性阳刚,坚强的名词。
      (1)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阿里山的姑娘》)
      (2)在蓝蓝的天上有他的太阳,照耀一路潇洒豪放。他像飞翔的雄鹰,陶醉在他的家乡。
      (《藏家小伙子》)
      四、形容词的性别差异
      1.汉语爱情民歌中,涉及女性的形容词多是和可爱、温柔、美丽、善良有关的形容词。   (1)是这般柔情的你,给我一个梦想,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隐隐的徜徉。
      (《海上花》)
      (2)银色的雪山,顶住蓝天,山下一片草原。聪明美丽的姑娘,生长在无边的大草原。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3)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美好的姑娘吻着丁香,曾把知心话儿对我讲。
      (《高高的白杨》)
      2.用来形容男性的多是与威武、健壮、勇敢有关的形容词。
      (1)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
      (《套马杆》)
      (2)竹楼里的好姑娘,为谁开门又敞窗户,是英俊的小崖鹏,摘走这颗夜明珠。
      (《月光下的凤尾竹》)
      (3)强壮的青年哈萨克伊万都达尔,今天晚上请你过河到我到家。
      (《都达尔和玛利亚》)
      民歌中也有用“傻”来形容女性,这多用来抒发一种对纯真少女一种喜欢、爱怜的感情。比如:“纯纯的笑容,傻傻的话语,绕音在我的心头难忘记。”(《姑娘我爱你》)对男性也有用“傻”或者“憨”来形容,这多是女性对男性不解风情的一种又爱又气的娇嗔。比如:“轻声骂声傻哥哥,你好呆呀,我俩手牵手儿,就过来。”(《傻哥哥》)由此可见,即使男女用的形容词一样,抒发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而类似“傻“这样的词,对女性而言就是单纯、天真,对男性而言就是憨厚、老实。
      五、强势词语的性别差异
      强势词语是指那些用来增强表现力的词语手段,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汇种类,既可能是代词、副词、形容词,又可能是语气词、感叹词,还可能是某种具体的形式手段、词缀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赋予言语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被修饰语的表现力。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用这些词语,原因在于女性情感丰富且敢于吐露。
      (1)想死个人的兵哥哥,去年他当兵到哨所。
      (《兵哥哥》)
      (2)妈妈跑到邻里去了,我在家里闷得发慌。墙上镜子请你下来仔细瞧瞧我的模样,让我来把我的房门轻轻关上。
      (《照镜子》)
      六、弱化手段的性别差异
      汉语中典型的弱化手段是以“小”作为一个构词词素,用它来构成的词语,语义强度有所减弱。男女均可用它来表示亲切、不拘的感情色彩。在中国爱情民歌中,男子用“小+称谓语”的结构来表示亲昵的用法是比较典型的。
      (1)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风车呀跟着那东风转哪,哥哥惦记着小英莲。
      (《九九艳阳天》)
      (2)七月格里豆角角的白,妹妹你给五哥捎来对鞋。你给哥哥就做那牛鼻鼻鞋,五哥穿上高高兴兴眊小妹妹来。
      (《五哥放羊》)
      七、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爱情民歌中,男女用的词有明显的差别。这一方面体现出性别对语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出语言对性别文化的折射。涉及女性的词语多是跟美丽、温柔、善良有关的,涉及男性的词语多是跟威武、潇洒、健壮、勇敢有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王洛宾.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作品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
      [2]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陈永,孟庆辉.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相关热词搜索: 语词 民歌 中国 差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