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打造“随波逐流”的学案导学课堂】学案导学高中同步高效课堂

    时间:2019-04-14 03:31: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如何利用学案这种教学的载体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课时中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心得,粗放预设,知识有流;把握生成,课堂有波;整合预设与生成,随波逐流。
      关键词:学案导学;预设;生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92-1
      “学案导学”课堂模式从热到冷引起了反思,学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载体,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学载体不可替代的功效,关键是如何从教师的“导”落实到学生的“学”?下面结合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十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教学,谈谈笔者对学案导学模式下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几点看法。
      一、编写学案,粗放预设,规划知识生成之“流”
      课堂教学是“流”,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课堂教学预设的过程。编写学案前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教材,更要用抱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来深入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如在章节学习内容的设计时,笔者认为编写学案要粗放,给课堂生成留足空间,可以考虑选择这些板块:(1)问题导读。将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才具有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科学、新颖、举一反三、难易适当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高效地阅读教材,主动探究,拓展思维。(2)主干知识导学。尽可能围绕主干知识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材料,或围绕重点难点选取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政策法规作为背景材料,以事说理,以理析事。这样,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量,最大限度地开拓眼界,获得知识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3)思维导练。针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适量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高质量题目,并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4)反思质疑。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师生共同会诊,排忧解难;同时也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比如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课的学案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部分,布置学生看书预习,画出知识的框架,标出自己的疑问,同时设置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并提供一些材料作为补充。这个课前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正确的自学方法,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二、使用学案,调控生成,掀起教学思辨之波
      编写的学案如果过于完美,过于精细,就像是设施齐全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舰,安能蔫知乘客是否昏昏欲睡?还是坐享设施带来的舒适,怎能体会海上生活的独特乐趣呢?整个的过程能有多大的收获呢?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学生的回答有超出自己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即使是不能指导,我觉得也无伤大雅,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或者是课后的继续研究,教学相长不是很好吗?学生感受到老师对知识的实事求是、求知质疑,不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吗?又怎会损害所谓的“师道尊严”呢?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有一部分生成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教师在倾听中敏锐捕捉,顺应学生思维走向,顺水搬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研究。还有一部分生成,是学生对内容的误解甚至是强词夺理的“赌气性”、“弱智性”问题,对人的思维开拓和智慧生成没有启迪意义,没有探究的价值,如果不及时制止,只会舍本逐末,要巧妙地引导,一带而过,这不仅是一个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科学思维的过程。
      仍然以前面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以让学生来谈谈“你觉得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来导入新课,将学生涉及到的“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城乡差距大”、 “消费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贫富差距大”等问题一一罗列,然后重点挑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专题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自主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提供学生一定的条件收集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然后派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展示,并在学案上设计学生可能关注不到的一些数据材料或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政策法规,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阅读总结,对知识进行升华。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的活动中,处处有生成,时时有生成,并灵活地使用了学案,最终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整合预设与生成,随波逐流,彰显教学的本质特征
      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好比是一条平静向前的地下河,波澜不惊,流向既定的目标,“封闭性”是其特点,那种所谓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慢慢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生成性的课堂似一条汇聚涓涓细流的河川,最后汇聚成了咆哮的江海滚滚而去,但因为没有预设也可能带去了决堤的风险,“随意性”是其特点,那种单纯的生成实质是“放羊”,它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强调预设,又不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导学中“生成”,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关热词搜索: 随波逐流 课堂 打造 学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