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延时评价“意外”留给学生空间_

    时间:2019-04-12 03:17: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 “奇思妙想”,“奇谈怪论”,在面对意外时,教师如何应对,需要教学机智来处理,这样才能不违背教学本质,真正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机。
      关键词:教育机智;数学课堂;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58-01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课堂上出现“意外”或者说是学生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都是正常的。在面对意外时,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担心“意外”会改变原有教学设计的严谨和流畅,让自己下不了台。因此视而不见,这是违背教学本质的做法。另一种过于强调预设,担心意外,忽略生成。课堂上,有的教师过于突出,放大生成性信息,把一些意外小题大做,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使教学南辕北辙,无功而返。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善待课堂中的意外,真正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学会耐心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情景描述:
      我在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先出示例题53—17后,我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汇报。这时,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许多种计算的方法,我和同学们对这些方法一一作了评价。这时,有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说:“7-3=4,……”也许是有些紧张。他一时说不下去。这时,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7-3,倒过来减可以吗?肯定是错了。还有一些学生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嘲笑声。我连忙示意全班同学静下来,并且说:“他还没有说完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来,请接着说。”这位学生又接着说:“7-3=4,50-4=46,46-10=36,绝大多数学生将信将疑。我也一下子愣住了,“倒着减”的算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是把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程序来,还是顺着这个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程序。“这种算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请他仔细地说一遍好吗?”这位学生解释说,“个位3减7不够减,用7减3等于4,就是说3减7不够,还差4,再从50里减去4得46,最后再减10得36。”这时,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认为这种算法是正确的。虽说不是很简单,但我仍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不当语言评价会干扰或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对答对的学生进行强烈的表扬肯定,对当事者或许具有一种激励性,却同时对旁观者具有一种暗示性。当回答符合教师需求的学生得到教师评价的最高“待遇”后,会使其他学生感到这个答案老师非常满意,就不再举手发言了。这样,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做终结性的评价,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再创造想象的余地,扼杀了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而对答错了的学生直截了当的做出否定的评判,会使答错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根本不了解学生答错的原因,其实际效果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在上面的事例中,我先示意全班同学静下来,并且说:“他还没有说完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来,请接着说。”这样就可以延迟对这名学生的评价,让大家听完他的讲解。合理的运用延迟性评价,从而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从而获得了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错误的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老师想听听你是怎样想的?”错,其实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积极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最后形成正确看法。
      如果学生的问题、意见与教材及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可延迟作出判断。教师不要习惯性地给予否定,可以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如与学生一起查资料、做实验,共同研究等,不要随意地布置学生下课后再解决,然后就不了了之。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教师的搪塞罢了。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浪费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解决的还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并且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研究。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像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正是这一点么?
      总之,教学中,当生成与预设相冲突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路机械地纳入原来设计的教学流程中,而应顺应学生的思路,“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教学的良机。让我们学会善待这些意外,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耐心等待,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使课堂生成“意外”资源,让学生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 汤金洪.教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若干策略[J]. 安徽教育,2003(08)
      [2] 朱爱朝.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J]. 当代教育论坛,2004(04)

    相关热词搜索: 延时 留给 意外 评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