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温总理答记者问中的古诗文典籍】 汶川温调不动一个师

    时间:2019-03-21 03:30: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聆听又阅读了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有关报道,不仅为总理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也再次为总理深厚的文学修养所折服。总理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深的民生情怀,令人深思,触人情肠;总理回答时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展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功底更令人钦佩。现将总理答记者问中的古诗文典籍稍加整理,与大家共享。
      
      一、“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出自《明太祖宝训》。原文背景是明太祖攻克元都,得到元十三朝实录,于是召集文臣和逸士,准备修《元史》。太祖分析了元朝统治的兴亡原因,提出当世人行事由后人评价的观点,并嘱咐群臣修史要客观,不刻意贬低和赞扬,以供后人借鉴。温总理引用这句话,简短地回答了关于“非典”和南方雪灾的问题,将关键时刻在第一线与群众共同抗灾的感受简单带过,建议由人民去评价,把重点放在了对未来的思考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语出林则徐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作于1842年8月,林当时被充军伊犁途经西安,辞别家人。这首诗表明了他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变法理论。“天变不足畏”,原意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原意是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的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即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二、“事不避难”
      
      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
      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该书记载,汉永初四年,因西羌叛乱数年,朝廷压力巨大,大将军邓骘提出放弃凉州,但大臣虞诩坚决反对,并被朝廷采纳,于是得罪了邓骘,邓骘便找机会让虞诩到距洛阳千里之遥的朝歌县做县令。因当时该县频有叛乱,很多亲朋好友认为文职出身的虞诩没有军事经验,此去极险。但虞诩淡淡一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遂慷慨赴任。
      温总理引用此话,意在表明肩负使命、不畏艰难、敢于负责的态度和决心。
      
      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和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句诗:
      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可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进行协商。这样做实际上是发挥了两岸互补的优势和互利的优势。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下泉”典出《诗经・曹风》。郑思肖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原诗全文如下:“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廖承志先生当年在给蒋经国先生的信中也曾引用过这句诗。温总理引用这句诗,就是要再次强调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一贯态度: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四、“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两句古语:“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和“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国是一个既老又新的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国的前进是同它不断的变革维新分不开的。就是在30年前,邓小平先生提出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后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如维新派、维新运动等。这句诗蕴含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其引申发展而来的《易传》“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温总理借此阐述“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语出司空图《诗品・纤�》:“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大意是:如纹理鲜明的流水,如韶华茂盛的春色;如深曲幽静的山谷,遥见光艳四映的美人走过;如碧桃挂满树枝,如风水相映的水边旭日相照;如深幽的小路柳树成阴;如飞动的莺雀群集在一起唱和飞舞。乘兴构思越深入,学识和思考达到的境界越真实。如此,即便未达到纤益求纤,浓益求浓,其境界光景常新,与古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这里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即推陈出新的意思。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讲文学风格,也有人说是讲创作技巧,还有人说是讲文学原理。而温总理借用了“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句话,则表明中国始终是在对文化的传承和革新上前进和发展的,中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永远都不会停止。

    相关热词搜索: 典籍 记者问 温总理 古诗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