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恋恋冬日:恋恋冬日之美

    时间:2019-03-21 03:27: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常年住在南方的人总会向往北方,向往那漫天大雪、冰天雪地的感觉。飘然的雪花会倏地钻进围巾里,瞬间的冰凉让人顿时精神起来。冬天是有味道的,如同阳光的味道,熟悉而又充满希望。寒冷是这味道真正的来源。若不信,你就在雪地上深呼吸一下,呼――飘起的白雾引人入胜;吸――满嘴都是寒冷的味道。就这样,冬天的清冷一览无遗。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将擎于手中满满的希望,于冬天默默入土,才能在春天勃勃发芽。正如文中所说,“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它不仅可以使骨骼坚韧,更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不能忘却寒冷的味道,不能让这个冬的精灵离我们越来越远。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此时,我的目光娴静。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上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犹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了寒冰的高度。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寒冷是风丢下的种子,风是无孔不入的精灵。家乡有一句话,叫作“针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风”。何况还要穿过一条条巷子呢,尽管屋与屋之间的巷子仅一步之遥。我连围巾也没有,所以每次路过巷子,都把脖子缩得紧紧的。可风还是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风如刀。我不知两只耳朵是不是被风割了去,用手一捂,还在。连忙收回手,用嘴呵一口热气。寒冷叫我顾此失彼。手都顾不上,耳朵管它呢!
      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分。
      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寒冷还会来的。
      (选自《散文选刊》)
      
      【推荐者语】
      《寒冷的味道》一文用大量的篇幅铺写寒冷带给“我”的刻骨铭心的疼痛以及由此产生的兴奋之情,表达了对寒冷日子的回忆和怀念。文章的后半部分又写到气候变暖但孩子却还在喊冷,表现出对现代人意志弱化、生命品格下降的深切忧虑。
      本文在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自己瞬间的感受,使文章显得生动且富有情趣。如:“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我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倒下去。”以自己的真切感受表现寒冷,使读者也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思想的攀升自然而层次分明。作者一步一步地,从对过去的回忆写到现在的暖冬现象,从孩子们仍然感到冷写到对他们的担忧,从寒冷再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得出“寒冷,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盐啊”的结论。在这里,“寒冷”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它是困难对人意志的挑战。至此,文章主旨的揭示水到渠成。
      
      明末清初的散文大家张岱写过一篇别致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描绘出一幅空灵淡雅、富有诗意的“西湖雪夜图”。他用较少的笔墨书写了古人少作的西湖雪景,富于游戏情趣。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出自舟子口中,更是别有情调。
      历来的诗文家都喜爱春的妩媚、夏的蓬勃和秋的愁绪,而少有偏爱冬的。《北方冬天的魂魄》一文写的却是作者对北方冬天的挚爱。与张岱的不同,作者在这里写了冬的苍茫和单调、冬的凝固和肃杀,更赞美了隐藏在冬天背后的魂魄:适应和积蓄――一种令人起敬和深思的生命品质。
      
      北方冬天的魂魄
      ◇赵太国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的漫长而悄然的复苏。它们枯而不死、退而不败、败而不亡,于大寒大冻大风大雪之中,显示着生命里最本质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着旷古自然的纯朴和生命原始的律动,以及生命本体在寒冬里的闪光与艰涩,困乏与潇洒。它们单纯而无浮华累身,轻松而不负荷重物,宁静而不事喧哗,在充满着原始意味和蛮荒景象的冬日里,沉着地调整着脚步,期待着生命的新的开始。
      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其母腹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阴柔之静,也是阳刚之动;不仅是胚胎之状,也是萌动之初;不是直线似的原路退回,而是环状路线上的以退为进,以终点为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更新,最有生命意义的东西都始于冬天,首功又当推这个冻字。冻,是生命的养料,是无处不在的造物主,是创造新天地的大英雄。野马般兀立于北方的昆仑山、祁连山、终南山、长白山,不仅有其横空出世的气魄之大,更有其终年积雪的山峰之奇。它们的生命也照样需要冻的营养来滋补。否则,这些庞大的生命就会因贫“雪”而元气大伤。我甚至觉得,在北方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不可小瞧。正是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千万枚具有献身精神的草叶的枯黄,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那些光秃无叶、枝棵黝黑的树木,虽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其内部的生命运动却并未止息,尤其是树的根部天天都在板结着的冻土层之下沉着地呼吸,一点一滴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慢慢地积蓄着抵抗寒冷和来年继续生长的力量。就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
      望着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那光秃秃的树木,那飞满万里长空的雪片,使我想起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想起了每天衔石丢入大海的精卫鸟;想起了喜雪的毛泽东和他一生的传奇及伟业。透过雄浑壮阔的茫茫雪原,我似乎还能倾听到我们祖先的脚步声,也能依稀望见盘古开天辟地的巨大身影。
      那么,在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选自《人民日报》)
      
      【推荐者语】
      北方的冬天可谓是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的冻,“冻”是北方冬天的鲜明特征,也概括了冬天的威力。“冻”似乎成了生命的克星。但是这篇文章却对“冻”字作了新的开掘,用哲理的眼光来看待“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在冬天里表现出的优秀品质――适应和积蓄。冬天里,所有的动植物“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恶劣环境的策略,一种为了延续生命而作出的明智选择。所有动植物都能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和单调,正是因为它们懂得积蓄的重要性。没有冬天的适应和积蓄,哪来以后的复苏、发展和收获?文章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来落笔。其间有些细节也很精彩,如:“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文末的发问也十分富有启示。高级生命的我们,不更应该具有优秀的生命品质吗?
      推荐及赏析: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学 张坤
      文字导读: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静
      
      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国的冬天却很少白雪皑皑,有的只是纷乱的细雨和缭绕的雾气。南国冬天的反复无常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倒不如北方清冷的世界来得简单干脆。其实,白雪并不是冬天惟一的象征,阳光、鸟鸣、流水、树木同样也可以成为它的符号,这是南方冬天的特有标签。
      散文无定法,所以写的人多,但写得耐读的太少了,都太过理性或太过张扬、卖弄,缺乏意趣。刘家科散文的魅力,恰恰就于意趣方面有着动人的体现。《听雪》全篇写景,洋洋洒洒,华美文气,甚至汪洋恣肆,好一首空灵的雪中曲!
      
      听雪
      ◇刘家科
      
      平静的拂晓敞开广阔的胸怀,深情地接纳今年最后一场冬雪。她似乎早已聆听到了冬雪的呼唤,于是将所有感官的功能都转化为听觉,准备欣赏一场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起初,冬雪如满月的银辉普洒大地,寂静得让你只听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随之又如初春的扬花柳絮,飘扬飞舞,搅动着整个天空,似能听得到花絮联袂起舞的细响,听得到众多花神相视而笑的妙音;宇宙被翻滚的银色所霸占,大地被沉静的白光所覆盖。随后,冬雪竟变成漫天飞降的天鹅,扇动巨大的银翅,将宇宙的风裹挟到人间。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
      忽然,冬雪幻化出另一种景象,阴柔转化为阳刚。看远处,刀光剑影舞动着迟到的晨曦,隐隐传来刀剑相互撞击的声响;这种金属之声,由远而近,由隐而显,由徐而疾,如狂风掠地而来,如巨澜卷海而至。似听得到一个世纪被推翻的声响,听得到一个王朝被摧毁的声响,听得到一座王宫被推倒的声响,听得到几千年的黑暗与腐朽被冲得七零八落的声响……这是世纪初那一场革命吗?这是世纪中那一次开国大典吗?这是世纪末那一场改革开放吗?
      红日出,冬雪停,世界又恢复平静,宇宙又归于安详。不甘寂寞的阳光开始用她初升的红色在原野上创造新的辉煌,拂晓隐退到暗处,静听着与大地拥抱在一起的冬雪的动静。此刻,冬雪已成为阳光与大地亲吻的媒介,阳光的唇冰凉冰凉,但他们都极力用口腔的热气融化冰雪,拂晓听得到冬雪融化的声音,听得到冬雪滋润大地的声音,听得到冬雪滋润阳光的声音。冬雪在与大地窃窃私语,冬雪在与阳光窃窃私语。她告诉他们,她来自宇宙的深处,来自历史的深处,来自世纪的起点;她告诉他们,宇宙的意志是荡涤污秽、布施高洁,历史的意志是扫除邪恶、播种和善,世纪的意志是除旧布兴、迎接光明――作为宇宙、历史、世纪的神圣使者,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
      今年最后一场冬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便随之涅�,留给大地的是生机,留给人类的是希望,留给国家的是奋发图强,留给新世纪的是旧世纪的忠告与预言……
      
      【推荐者语】
      作者笔下的雪确实美丽、壮观,但作者以“听雪”为题,又有其独到的构思。作者本意不在描绘冬雪之形,而是想借冬雪传达出对宇宙、历史、世纪的回顾与期望。“听”字恰恰可以尽情地联想,可以对冬雪的描述由实而虚。
      
      作为欧洲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作家之一,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尽管冬天在常人眼里是冷清萧瑟的,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会觉得冬天同样与春天、夏天、秋天一样美丽。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换一个角度去看事物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让我们沉浸在“能够使人们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的冬天吧,一起围在火炉旁尽享天伦之乐。
      
      冬天之美
      ◇[法]乔治・桑
      
      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我无法理解富翁们的情趣,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的季节,将巴黎当作狂欢的场所。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清新,使地面干爽。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英国人比较明智,他们到乡下别墅里去过冬。
      在巴黎,人们想象大自然有6个月毫无生机,可是小麦从秋天就开始发芽,而冬天惨淡的阳光――大家惯于这样描写它――是一年之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当太阳拨开云雾,当它在严冬傍晚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坠落时,人们几乎无法忍受它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推荐者语】
      乔治・桑(1840~1876),法国女小说家, 出身于贵族之家,但她的血管里既流动着贵族的血,又流动着贫民的血。本文充满了对下层工人的同情,对上流社会生活的蔑视和对巴黎这个豪华都市的厌憎;更有对田园诗般乡村生活的执著向往和热爱。虽是冬天,万物却生气勃勃,装饰着大地,装点着生活。白雪和冰凌似乎失去了凝重的色彩,在红、绿、紫色中显示着自己特有的洁白和剔透。
      推荐及赏析: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学 张坤
      文字导读: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静
      
      李白是举杯邀明月,林清玄是温一壶月光下酒――“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飘着雪的冬夜,月光映着雪显得分外明亮,一个人煮雪、喝酒,温一壶月光,好洒脱的情怀!可听上去却是那么地遥不可及。你也许永远也温不了月光,你也许并不善饮酒,那又怎样呢?只要你懂得了生活的态度,不为钢筋砖瓦所束缚,那么你看着月,就像是在饮。月光就是酒,就是甘露……这时的冬天,在你心里,也许就成了最温暖的季节。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 雪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
      这是个极度浪漫的传说,想是多情的南方人编出来的。
      可是,我们假设说话结冰是真有其事,也是颇有困难,试想:回家烤雪煮雪的时候要用什么火呢?因为人的言谈是有情绪的,煮得太慢或太快都不足以表达说话的情绪。
      如果我生在北极,可能要为煮的问题烦恼半天,与性急的人交谈,回家要用大火煮烤;与性温的人交谈,回家要用文火。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声闻当时哔哔剥剥的火爆声。
      遇到谈清说爱的时候,回家就要仔细酿造当时的气氛,先用情诗情词裁冰,把它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一点酒来煮,那么,煮出来的话便能使人微醉。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害,还能维持一丝清醒。
      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话就好办了,把结成的冰随意弃置就可以了。爱听的话则可以煮一半,留一半他日细细品尝,住在北极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但是幸福也不常驻,有时候天气太冷,火生不起来,是让人着急的,只好拿着冰雪用手慢慢让它熔化,边熔边听。遇到性急的人恐怕要用雪往墙上摔,摔得力小时听不见,摔得用力则声震屋瓦,造成噪音。
      我向往北极说话的浪漫世界,那是个宁静祥和又能自己制造生活的世界,在我们这个到处都是噪音的时代里,有时候我会希望大家说出来的话都结成冰雪,回家如何处理是自家的事,谁也管不着。尤其是人多要开些无聊的会议时,可以把那块嘈杂的大雪球扔在家前的阴沟里,让它永远见不到天日。
      斯时斯地,煮雪恐怕要变成一种学问,生命经验丰富的人可以依据雪的大小、成色,专门帮人煮雪为生;因为要煮得恰到好处和说话恰如其分一样,确实不易。年轻的恋人们则可以去借别人的“情雪”,借别人的雪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熔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屋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温一壶月光下酒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张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年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辩。”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在菩萨为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
      “观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极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选自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知识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恋恋 冬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