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根除网瘾,莫让花儿过早凋零:莫让花蕾早凋零

    时间:2019-03-14 03:26: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语】   前不久CCTV播出的“新闻调查”――《网瘾之戒》,引发了公众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和纠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成为家庭教育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青少年朋友,你有网瘾吗?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专家解读】
      
      五类孩子易患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
      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来源,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
      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
      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超级链接】
      
      国外如何戒网瘾
      
      1. 美国:“五管”齐下治网瘾
      截至今年3月,有数据表明,美国竟有1/10的人有网瘾。美国教育与医疗结构称,网瘾成为了让全美头疼的顽疾。在美国,如果平均每周上网80小时以上,而且上网目的不是商业或学术用途,就可被认定为网络成瘾。曾经最早给网络成瘾下定义的美国网络成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杨博士说,要治网瘾,尤其是对孩子,最好“五管”齐下。
      一是让老师和学校管理者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规范学校上网的管理,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二是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成瘾”的内容,告诉学生网络成瘾和抽烟酗酒一样危害无穷。三是一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如果情节严重,就必须带孩子去专业人士那里戒网瘾。四是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兴趣,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和他人接触,避免社会疏离症的形成。五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引导他们开展讨论,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
      
      2. 英国:电脑游戏也要分级
      据英国某民调机构调查显示,英国76%的网民承认自己有网瘾,如果没有网络就不知道如何生活了,而且会更加易怒或郁郁寡欢。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瘾,有关部门提出,在电脑游戏包装上贴上类似“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语,以提醒人们远离网瘾的雷区。
      英国政府早前由首相委托专人公布了一份报告,旨在回应公众不断增长的对电脑游戏的恐慌情绪。该报告的委托撰写人、临床心理学家坦尼娅・拜伦博士建议制订一个简单易行的分级制度。消费者可以通过游戏包装,对分级情况一目了然。她说,我们必须把游戏分级作为优先措施加以实施。如果你未满18岁,你就不可以购买标志为“18”的游戏,如果你是12岁以下,你就不能购买标志为“12 ”的游戏。此外,游戏包装上还应该标注警告人们网络成瘾的标语。
      
      3. 韩国:戒网瘾训练营就是军训
      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堪称世界第一,有超过75%的国民上网,因此染上网瘾的网民也逐年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为了帮助网络中毒者戒除网瘾,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不过,最近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是戒除网瘾的各种训练营。
      有的训练营管理得非常严格,就像军训一样,进入训练营的学员每天只能参加跑步、骑马等团体活动,增加与现实世界接触的机会,并且都被禁止上网。为了防止学员利用手机上网,学员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都被限制在1小时之内。还有的训练营是“家庭训练营”,这种训练营要求父母孩子都参加,主要是增加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脱离网络虚拟世界,同样,在这种训练营里,学员也是被禁止上网的。这些训练营的效果目前来看还都比较好,调查显示,进入训练营的青少年普遍减轻了对网络的迷恋。
      (摘自2009年8月11日《生命时报》)
      
      【QQ留言板】
      1.我妈妈是老师,可我却患上了网瘾,八年来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妈妈一直以来都用平和的态度教育我,可当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她还是会把气撒在我身上。久而久之,母子感情被伤害了,隔阂越来越深。
      
      2.爸爸没日没夜地工作,辛辛苦苦赚的钱全用到我身上,爸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测验的成绩,考得好就带我出去吃鲍参翅肚,考砸了就棍棒伺候。时间长了,我也就知道如何对付了,撒谎说考得好就行了。我天天逃课跟着一群朋友去网吧,还沾染了打架、抽烟的恶习。
      
      3.“病症”在孩子,“病根”在父母。其实大部分有网瘾的孩子,在现实中都缺少别人的关爱。网络正好弥补了他们缺失的东西,于是他们自然而然沉溺其中了。试想如果父母真正关心孩子,给予他们爱和关怀,他们又何必去网络中寻找呢?在孩子沉迷无法自拔的时候才去关心,显然是不明智的!
      
      【写作训练】
      近年来,网瘾问题已成“家长之痛”“社会之痛”。形形色色的“训练营”“戒网瘾基地”打着戒网瘾的旗号,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造成了不良后果。日前爆出的邓森山死亡事件再次将网瘾及相关治疗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一些网瘾训练营被称为“魔鬼集中营”。尽管涉案的“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目前已被当地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其余在营学员也由家长接回,但针对治网瘾乱象的追问和反思仍在继续。对于目前青少年网瘾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素材库】
      
      教育家梁锋经典语录
      
      1.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长。
      2.教育好孩子,家长先人善智。
      3.先天之才,还需后天育润。
      4.天下无不教之子,世间有愚教之师。
      5.调皮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而聪明定位需引导。
      
      【例文】
      
      愚昧是摧残式戒网瘾
      生存的温床
      禹海君
      
      7月13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紧急叫停电击治疗网瘾技术,通知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但是,最近央视《新闻调查》节目却爆出杨永信在停用电击治疗网瘾技术后又转用脉冲治疗网瘾的消息。自从电击治疗网瘾技术被卫生部叫停以来,关于杨永信的话题一直没有停过,网上网下争吵声一片,不少家长对电击治疗网瘾技术被叫停叫好,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不理解,甚至发生了记者采访时被跟踪的闹剧。
      本以为杨永信会因电击治疗网瘾技术被叫停而终止其摧残式的治疗方法,未曾想,杨永信转而使用了脉冲治疗这一技术。在笔者看来,脉冲治疗技术无异于电击治疗技术,设备的更换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对孩子们来说,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将是严重的伤害。
      但是,对于杨永信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家长们依旧盲目依赖,甚至一些孩子在接受杨永信治疗时竟然还表示可以接受,这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治疗网瘾真的需要这种摧残式的方式吗?
      笔者认为,暴力教育也是摧残式戒网瘾中的一种,曾经被一些家长看做是对网瘾孩子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问题还是最终出现了。8月2日,网瘾少年邓森山在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暴死,虽然致死原因尚未公布,但是从其死亡时的惨状可见其曾遭遇过暴力。邓森山的死宣告了暴力教育戒网瘾的失败。前车之鉴,家长们还想重蹈覆辙吗?
      对于杨永信移花接木重新启用摧残式的戒网瘾方式,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认为是家长们的愚昧无知让其得以重生。据报道,一些家长在接受采访时竟然将杨永信曾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一荣誉作为深信其戒网瘾方式的理由,理由太过牵强。
      对于杨永信的做法,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更是叫板说“病根在家长”,建议家长们不要病急乱投医。在笔者看来,杨永信的戒网瘾方式并不科学,也有失人道。网瘾孩子在接受脉冲治疗时,身体出现抽搐、疼痛,这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好处?笔者认为,这种治疗方式只能让孩子们感到恐惧,为了躲过脉冲治疗的折磨,孩子们或许会学着伪装。我们再看杨永信所用的设备,因为不够人性,生产厂商早已停止生产,而且该产品并没有得到生产许可资格证。
      尽管杨永信辩称并不知仪器的非法性,但其摧残性的做法很难让笔者相信其真不知情。一些家长对摧残式治疗网瘾的迷信和一些孩子对杨永信跪拜式的“崇拜”,让笔者感觉到他们的可怜、可恨,他们的愚昧正是摧残式戒网瘾方式得以苟延残喘的温床。
      窃以为,戒除网瘾不需要采用摧残式的方式,譬如暴力和类似电击治疗等,毕竟这缺少人道和人性的温暖。其实,网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网瘾孩子的方式,可怕的是孩子网瘾产生了,家长们不知反省,惨案发生后,悔之晚矣!
      (选自2009年8月18日《联合早报网》)

    相关热词搜索: 根除 过早 凋零 花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