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细读文本,发掘“语文核心价值”_文本的核心价值

    时间:2019-02-25 03:27: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一、剖析课文语言,发掘“语文核心价值”
      
      文本细读关键在潜心涵泳,而涵泳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传其神。”研读文本时,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
      1.从剖析语言的“细微”处入手。如《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细读文本,我们发现有一组数量词,细细品味能悟出其表达的内涵:一个村子――吃水的人之多,十公里之外――挑水路途之远,一处泉眼――泉眼之少,一个小时――等水时间之长,一担――泉水之少。一组简简单单的数量词,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细细地咀嚼和品味,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水是这个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从剖析语言的“矛盾”处入手。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之处,恰是独具匠心之处,蕴含着课文特质。还是《水》一文中有这样几处“矛盾”:(1)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为什么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2)“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一勺水”从兄弟四人的头顶浇过,能用“倾注”吗?会“像一条小溪流”吗?(3)“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缺水应该是说“渴”,母亲却说“饿坏了”,妥当吗?由这些“矛盾”入手,引导学生细嚼文本,就能发掘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3.从剖析语言的“陌生感”处入手。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课文时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尚未熟知的、有“陌生感”的语言,包括词汇、句子的表达方式等,这些有“陌生感”的语言就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如《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不但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气势恢宏、豪放火烈的特点,而且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群情激越。文中有“陌生感”的词语:“咝溜溜、茂腾腾、爆出”等;“陌生感”的句式:“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五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句)“……交织!旋转!凝聚!升华!……”(四个词语单独成句),等等。由对这些特殊的词语、句式的关注、研究入手,教学定然别开生面,学生不但能迅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安塞腰鼓气势恢宏、豪放火烈的特点,而且能学到句子组成的一些技巧,懂得句式的选择、安排一定要为内容服务。
      
      二、把握课文特质,发掘“语文核心价值”
      
      所谓课文特质,是指每篇课文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有的教学价值或发挥的独特功能。应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既是多元的,也是独特的。我们只有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才能发掘每篇课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特质,做到一课一得。
      发掘每篇课文的特质,能充分展现每篇课文的“个性”,创新阅读教学。如《烟台的海》和《黄果树瀑布》是同一单元中的两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发现它们有不同的语文特质:《烟台的海》按照四季顺序描写了她独特的海上景观,比较鲜明的特色是作者在描写烟台的海的每个季节独特景色时,巧妙地抓住每个季节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烟台的海写得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沉醉其中,回味不已。而《黄果树瀑布》一文中的比喻虽然同样生动形象,但是,我认为它用词新颖、准确,更值得咀嚼、品味,更能体现它的“个性”特质。因此,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我确定了不同的教学支点:《烟台的海》紧扣比喻句,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默读课文,先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再写一写读了这些比喻句后的感受与体会(重点体会用不同的比喻写同样的海好在哪里?);(2)小组交流、讨论;(3)师生共同赏析;(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黄果树瀑布风景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你认为用得新颖生动的词语,说说、写写你的体会;(2)想一想,能否用其他词来替换?替换后再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3)咀嚼“挟来”“撩”“灌满”等词的情味;(4)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好处。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要走进文本,细读深研,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目标,凸显课文特质。这样才能围绕课文“个性”展开教学,体现每课特色;才能使教学目标集中、准确,一课一得;才能牢牢把握语文教学规律,让课课都有“语文味”。
      
      作者简介:浙江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细读 发掘 语文 文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