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从季羡林曾在北大旁听说起|北大为什么软禁季羡林

    时间:2019-02-23 03:28: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近日,各大媒体报道了一位52岁的浙江菜商范国梁“弃商从文”,到北大当旁听生的新闻。我得知后不禁感慨万千,也不由得想起了已故北大资深教授季羡林在清华求学时,在北大旁听的一些往事!
      作为北大学界泰斗的季羡林,早年曾一度在北大旁听,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北大“偷听生”。
      季羡林晚年回忆他考入清华时的情景:“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华我都被录取,一时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北大和清华,对我来说,却成了鱼与熊掌。何去何从?一时成了挠头的问题。我左考虑,右考虑,总难以下这一步棋。当时‘留学热’不亚于今天,我未能免俗。如果从留学这个角度来考虑,清华似乎有一日之长。至少当时人们都是这样看的。‘吾从众’,终于决定了清华,入的是西洋文学系(后改名外国语文系)。”
      季羡林除了学习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课外,还旁听该校陈寅恪、朱光潜等先生的课程。他回忆说:“反而是我旁听和选修的两门课,令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旁听的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选修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就是美学。”
      对于求知若渴的季羡林,清华的课程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于是他还经常到北大去旁听。季羡林回忆说:“此外,我还旁听或偷听过很多外系的课。比如朱自清、俞平伯、谢婉莹(冰心)、郑振铎等先生的课,我都听过,时间长短不等。……最成功的是旁听西谛先生的课。西谛先生(指北大教授郑振铎)豁达大度,待人以诚,没有教授架子,没有行帮意识。我们几个年轻大学生――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还有我自己――由听课而同他有了个人来往。他同巴金、靳以主编大型的《文学季刊》是当时轰动文坛的大事。他也竟让我们这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充当《文学季刊》的编委或特约撰稿人,名字赫然印在杂志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实在是无上的光荣。结果我们同西谛先生成了忘年交,终生维持着友谊,一直到1958年他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到了今天,我们一想到郑先生,还不禁悲从中来。”
      季羡林先生不愧是一位转益多师的通儒!试想,当时的北大,如果把校外人士拒之门外的话,也许季羡林先生就根本成不了北大名教授,也就根本成不了一代大儒!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允许校外人士旁听,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郑振铎等北大教授也先后积极响应,留下了许多佳话。薪火相传,代代相继,北大遂形成了优良的旁听传统。
      近百年来,这一传统未曾中断。得益于北大旁听传统,历史上出现了毛泽东、瞿秋白、陈毅、沈从文、冯雪峰、成舍我、曹靖华、周建人、丁玲、杨沫、柔石、许钦文、金克木、季羡林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还成为了北大名教授。
      现在仍有成千上万的在北大旁听的“北大边缘人”,获益于这一北大传统。笔者就曾在北大游学15年,并先后得到过北大学界泰斗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等的教诲和提携!
      现任北大校长周其凤也不反对校外人士来北大旁听。他曾在回答媒体记者关于北大进出校门查验证件,是否拒绝校外旁听的质疑时,说:“这方面有社会上的一些误解,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北大对出入校门有一些规定,比如看证件等,但这不等于说就不欢迎社会上的朋友来旁听课程。事实上,现在每天在北大旁听课程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旁听课程,去北大食堂吃饭的也很多。”
      可见北大还是欢迎校外旁听的,只是多了一道手续,来校旁听或参观的,只需验证一下身份证,就可放心进入北大。
      传道、授业、解惑,不论出身,唯传播知识和真理为第一要务,这正是北大的优良传统。蔡元培如此,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如此,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也是如此。这是北大人的幸事,也是中国人的幸事!
      (编辑 牙 子)

    相关热词搜索: 旁听 曾在 北大 说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