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时间:2019-02-15 03:32: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呢?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积极性
      本文中我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乐于为学生营造积极提问的机会
      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碰到问题其实是不敢问,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担心自己提出问题而被其他同学笑话,于是便“三缄其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问。结果导致整节课学生无问题,教师一言谈,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个性化认识,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要表扬那些生活经验丰富、有独到见解、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学生情不自禁迸发出来的见解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同时证明了学生正在积极地思考。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甚重要,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赞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这样学生才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安全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的负重心理,向教师和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惑、所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要会问
      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所以教师要会及时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时,提出:“你认为地球如果没有细菌会怎样?”在学习动、植物的区别时,笔者问学生:“如果动物细胞有液泡、细胞壁、叶绿体会是什么情形?”、“为什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用清水,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生理盐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的水分又怎么能从下面的根流上去了呢?”等等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教师的直接陈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问,激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才会知道个中原因。在我的生物课堂上,经常会有智慧的火花碰撞,使学生在紧张、活跃中理解了生物学中抽象的和易混淆的知识。
      三、教师要有独特的眼光正确评价学生
      评价应有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一味地去过度表扬、满口称赞。如有的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太好了”、“真棒”、“太棒了”、“你真行、你的思路就是科学家的思路”等一些毫无针对性、导向性的“形式评价”,这是对激励性评价的一种片面理解,容易使学生只图形式,不重实效。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太棒了”,他就会不以为然;对没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过度表扬也会让他们感到心理的不平衡。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我认为,课堂上对学生恰如其分的善意的批评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它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达到警醒顿悟、催人奋进的目的,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的思维领域。
      四、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讲到DNA是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时,可向学生介绍在现代刑侦领域中,刑侦人员可利用DNA指纹技术给罪犯定罪,还可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又或者在讲到“人类的免疫”这一知识点中提到的器官移植后会出现排异及来源少的问题时,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正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一些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可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动物能帮人类解决器官移植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
      五、将生物知识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各种生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解释,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何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通过有趣的成语诠释生物现象,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蜂拥而至”(蜜蜂的社群生活);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如基因喻为图纸,蛋白质喻为建筑材料;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透不过,小分子可以)喻为防盗网(阻止人进入,却不能阻止蚊虫进入)等等。使各种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又好之到乐知,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要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在生物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敲开生物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
      (作者单位:江都市实验初中)
      编辑/李文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