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融情于心【动于心 融于情】

    时间:2019-02-08 03:24: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课堂应对学生进行情感唤醒。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感。要认真备课,细心钻研教材,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课堂上能恰当运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评价语与体态语言,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使教师情、学生情、文章情和谐统一,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关键词:教师 唤醒 学生 情感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透其中,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因此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而学生的情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否与文本发生强烈的情感碰撞,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对学生进行情感唤醒。
      情感属于纯主观的范畴,它似乎具备即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常被不少语文教师看作难之又难的。但笔者本人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认为这其中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将自己的情感储备蓄积好,始终使自己的情感处于课堂意境所需要的最佳状态。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教师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堂马上投入到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用真情的微笑带着学生徜徉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决不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影响课堂效果。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
      
      黑格尔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可能产生。”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感情。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收获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语言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如果能妙语连珠,当然会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的情感高涨,让学生沉浸在课堂里,与老师更好地互动。
      教师还应对学生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教师的评价语往小处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处说,它有时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变化多样而又一语中的发自肺腑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的方法,在自己的发言中捕捉到利于他们发展的重要信息。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棒”“多聪明”“你太有才了”“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类似这样的话语会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教师还可以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这些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美好的情感会不由自主地滋生。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激情的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在朗读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或领略《壶口,壶口》中黄河壶口那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奔腾豪迈的气势;或感受《春酒》中那浓浓的乡情。在教师的激情诵读中,品味戴望舒即使肢体残损也难忘祖国的一腔赤诚,深入领会余光中那剪不断的缕缕乡愁。在朗读中,将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滴注在孩子纯洁的心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情感和生活情感有机地融合。既让学生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或炽热或含蓄,或婉约,或豪放的情感,更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味,去挖掘,将学习中的情感在生活中验证,将生活体验渗透在学习中。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他们能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领略文学艺术殿堂里一幅幅绚丽多彩、耐人寻味的画图;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艺术的熏陶,想象到高尚的境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比如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能自己感受到作者于娓娓道来的质朴语言中,饱含着家境虽衰落但父亲那永远不会变淡的爱子之情,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思念之情。因为本文没有大笔铺排的情感渲染,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并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情感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情感激活注入“源头活水”,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感知语文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感情,道德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这也在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使其“信其道”。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只有将教师情、学生情、文章情三者和谐统一时,就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所以,语文教学绝不仅仅靠嘴巴和粉笔,它更需要你用心去感知、去捕捉,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不仅仅是看书写字,它更应贯穿于学生全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审美鉴赏能力的塑造。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知情结合、文质兼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情趣。这样的学生才能在走上社会之际,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深知自己的使命。

    相关热词搜索: 于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