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考考场作文听我说】 妈妈您听我说作文

    时间:2019-02-03 03:28: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考场犹如战场,考场作文当然也就有别于平时作文,例如,性质不同,心情不同,限时不同,题目的限制也不同,要想考试时作文获个好分数,就必须学会应付各种情况,发展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唯如此方能事半功倍。笔者针对考场作文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对学生进行“八项强化”,效果明显。训练的核心是如何让文章“出彩”,让阅卷者“一见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认真审题,颇为紧要
      
      考生在审题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试卷上的文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审题时,对题目的每一个字词,符号都要看清,然后加以推敲和思考。有的考生拿到了试卷便匆忙作答,“卡壳”时,方知白费了功夫;有的交卷后与别人议论才发现失误追悔莫及,因此,不要舍不得花时间“磨刀”,而误了“砍柴”,象96年高考大作文,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选择的自由,但选择的标准应是“更喜欢”,“更”就是题眼,十分重要,它首先是“我”对这两幅漫画都喜欢;其次是“我”经过鉴赏、评价,对其中一幅更加喜。因此,写这篇议文,就需在“更”字上做文章,把“更喜欢”的感受和理由充分表现出来。遗憾的是,众多考生在审题时却忽视了“更”字,把文章写成了《我喜欢××》。偏离了题目,得分当然也就不会高了。
      
      二、读者意识,选材得当
      
      我们写东西,都是要拿给人看的。考场作文,也有固定的读者对象。这个读者往往只有一个人,就是评卷老师。明确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恰当地选材。首先,选材要尽量避开老师特别熟悉的东西。比如,写我最喜欢的地方,你如果写学校,无论怎么写,恐怕也难入老师的法眼。因为老师成年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怎么也比一个学生对学校的了解要多得多。
      其次,选材也要避开老师特别反感的东西。比如,你写你最喜欢的地方是歌厅舞厅,怎么写怎么不对。那么,究竟该选什么才好呢?这就要选老师不太熟悉,你又比较熟悉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写你的家乡,说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如果你真的能把某一处景物写得十分精彩、传神,就说这是你的家乡,甚至老师读了都恨不能要到那里去旅游观光,那么,他能不给你高分么选材要选你自己有独特感受的事来写,这样,写出来才能使人感到立意新颖,真实感人。
      即使大家都熟悉的材料,如果你能选取不同的角度来写,也往往能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来。议论文也是如此,在论述某个论点时,选取论据,你如果选取文史类论据千万要注意准确,因为老师是学文的;如果选某位科学家的名言,恐怕语文老师就不是很熟悉了。甚至于明明这句话是你说的,但证明你这个观点时只有这样的话作论据才恰切有力,你一时又想不出类似的名言了,那么,你也不妨把它说成是巴斯德或诺贝尔说的,只要运用得当,老师会认为论据新颖,论证有力。这不是叫同学们说假话,而是因为考场作文,并非想要看你是否是当作家的料,而是看你是否会记叙;并非考查你的真知灼见,而是要看你会不会说理。会记叙,会说理,就是好文章;反之,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三、身份意识,语言得体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把“我”写进去。记叙文,除了有明确要求的以外,一般应以第一人称来写为好。这样,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可信的,而且符合作文联系自我的要求。议论文当然不是一定要用第一人称,所谓把“我”写进去,意思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前面说过,考场作文并非是要看你是否有真知灼见,而是要看你会不会说理。会说理的,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去说服别人,让他接受你的观点;而不能以力服人,压服别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应该时刻记住,在阅卷老师的眼中,我们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考生,年龄不大,涉世未深,对问题的看法也往往只是一孔之见,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论述过程中,语气应尽量委婉,要商量,而不是命令,要用“我们”而尽量不要用“你”,免得给人一种强加于人的印象。这就是我所说的身份意识。
      
      四、创作意识,立意新颖
      
      考场作文,无论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一种创作,是一种带有种种要求和限制的创作。这就像曹植的七步诗,不仅有题材的限制,还有内容方面的要求,并且严格限定了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作文也是七步诗,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创作。马克・吐温说:“虚构是作家的道德良心。”既然是创作,就离不开想象和虚构。至于写议论文,恐怕就更应该是创作了,只是议论文与记叙文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记叙贵在含蓄,作者的态度、观点是蕴含在形象当中的;而议论文则要求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的表达出来。
      
      五、多题选一,会者优先
      
      假如作文试题有两个以上,考生应该选择材料熟悉的作文题目。这样才会使自己感到有话可说,如此作文速度就快,质量就有保证。如果在文体上可以自由选择,考生应扬长避短,选写自己擅长的文体题目。如88年高考题《习惯》,命题不限文体,一般来说,中学生在写作经历中,写记叙文多,思维易形象化,因而一般学生选择记叙文体,易发挥优势,避开不足,而有些考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写议论文,那么,应选择议论文体,展示自己的才华。总之,要各用所长,写自己熟悉的文体。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对作文题的文体擅长,但对作文题所涉及的材料不熟悉时,一般应遵循“材料第一,文体第二”的原则选择。
      
      六、陌生文题,挖掘“熟悉”
      
      考场文题为防止被猜中,常常变化不定,应试时碰到陌生的作文试题,考生千万别慌张,因为题目再陌生,命题者总是要按大纲规定出题,题材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相联系的,所以,在遇到陌生文题时,考生首先不要慌张,排除紧张心理,镇静下来,树立一定能写好作文的必胜信心;接着,就要通过深入思考,从“陌生”的作文试题中发掘出“熟悉”的东西来,最后,列出提纲,组织材料,写自己“熟悉”的文题,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七、材料众多,讲究策略
      
      应试时,一看到作文题,考生就会联想出许多材料。一般说来选择材料应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因熟悉,方能写得头头是道,才能一气呵成,但要注意应先亲历后传闻,亲身经历的事情,亲自接触的人,亲眼看到的物,稍加回忆,便会历历在目,道听途说的材料,总是隔了一层,中国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先近后远,从时间上说,事隔多年,印象就会模糊,思考、辨别的时间就要多;而越是眼前的事,就越熟悉,就会有话可说,给人以耳目一新,给评卷者的感受也是新的,他们就会作出较高评价;而陈旧材料,老生常谈会使人一读便产生“老一套”之感,当然分数就不会高。
      
      八、怕打草稿,两方解决
      
      现在的学生考场作文不打草稿是普遍现象,常常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有时甚至在中途“搁浅”或发现偏离话题,另起炉灶来不及,只得勉强卒卷。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思路不清所致。写出来的文章会更严重影响作文得分,怎么办呢?一般用两个方法来解决:一是聚精会神,专心地完成试题,妥善地分配好解答试卷的时间,使作文能有足够时间,一般应需一小时多些,二是在审题、选材、中心明确后,在动笔前,必须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精心“剪裁”准备的素材,梳理写作思路,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过渡照应等作通盘考虑。我们不强求打草稿,但必须打腹稿,做到胸有成竹。而训练写提纲就是帮助学生强化打腹稿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腹稿、提纲定好以后,必须认真检查:材料是否切题,能否突出中心;材料的先后安排是否恰当;首尾是否呼应;详写部分的具体内容安排怎样。最后,还应该再次审核题意与材料,材料与写作要求是否完全吻合。
      总之,考场文,一共八九百字,入题一定要快,开门见山,要尽快地把你要表达的意思展现给读者,不允许没完没了的�唆,这就是我所说的入题意识;在行文中,要注意适当的点一点话题,这是在提示评卷老师,免得有跑题之嫌;在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题,这一方面为了结构严谨,也可以补足行文过程中的疏忽如果抓好以上八点,一般说,写好考场作文是没问题了。

    相关热词搜索: 我说 高考 作文 考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