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直面语文课堂的虚假繁荣_虚假繁荣

    时间:2019-01-18 03:30: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新一轮课程语文课堂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课堂有声有色、师生关系和谐,热闹非凡,异彩纷呈。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形式主义泛滥,繁荣的背后存在着隐忧,笔者拟从课件运用、合作探究、赞赏评价、拓展延伸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虚假繁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教师转化教学角色,锐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语文课堂的变化令人眼前一亮,教学被注入许多新鲜的血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课堂上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师生关系和谐,热闹非凡,异彩纷呈。但是冷静下来,总觉得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误区,新课程理念被即浮躁肤浅的形式主义篡改,一味地追求形式新颖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被虚假的繁荣景象所掩盖。
      一、课件运用顾此失彼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图文并茂的形式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但是放眼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似乎不用课件就体现不出新课程理念。于是乎课题、作者用课件播放;问题、答案由课件呈现,简化学生的思考及回答过程,忽略对学生的答案做深入分析,鼠标一点,标准答案一扫而过,速度让人眩晕,影音资料代替了教师的示范朗诵,用有形的画面取代无形的意境,抑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声有色的画面之中,语文课堂俨然成了音乐、美术和影视欣赏课,语文则退居到课堂的边缘,教学效果让人难以恭维;而有的教师却过分地追求视听和动画效果,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身心疲劳、注意力分散。这样的课件,误把“点缀”当“主流”,使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为缺点,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课件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考虑是否需用课件,如果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就无需使用课件,一些可用可不用的地方,最好是不用,避免造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把教师制作和使用课件的精力更多地转移达到其他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对提高教学效率会更有益。
      二、合作探究收效甚微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较行之有效的承载体;同时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活动之一,也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放眼课堂,合作探究程序大概如此: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随意分成几个小组,(多以座位为参考依据)组内同学交流看法后形成小组意见,每组代表陈述观点,教师归纳总结,表面看来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热闹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隐忧,分组探究实际收效甚微甚至出现无效现象。
      首先,分组无原则,盲目分组围座,没有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的好坏直接探究的结果,合作无机制成员分工不明,没能最大程度发挥探究组的整体优势,结果乱轰轰,有些同学讨论的东西许多跟课题的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虽然表面上很热烈,但实际是表面上的虚假的繁荣,是在作秀,是在搞形式。其次,合作成“包场”,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甚至有置身事外的逍遥感。再次,探究学习形式化,有些可用接受性学习来解决的问题,也要探究;探究的问题无意义,探究的问题零碎,未抓住重点,常常事倍功半;探究问题多数来自教师,有时学生不感兴趣,在探究中多数被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经常忽略对学生的指导,放任自流,难以达到预计效果。
      虽然从形式上适应了教改的形势,由以前的“满堂灌”过渡到了“自主、合作、探究”上,但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却是一个变了味的教学形式,学生漫无目的、海阔天空的神侃,教师不置可否的神态,不用亲临现场也会知道不会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的。
      三、赞赏评价言过其实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提倡赏识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的呼声越唱越响,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惟恐被扣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帽子,不管学生回答如何,都一律面带微笑说“好”。于是课堂上赞美声不绝于耳,教室里掌声此起彼伏。然而透过热热闹闹的现象,我们发现无意义的过度的表扬,没有针对性的鼓励,不分层次的赞赏越来越多。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课标指出对学生的学习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好”“很好”等赞美声脱口而出。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微笑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若学生回答确实精彩,这样的评价未尝不可,但是对轻而易举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也大加赞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赞赏不以为然,这种表扬会慢慢贬值。当赞扬变成一种习惯语言,当鼓掌成为一种形式化表演,谁还会稀罕赞扬?
      赞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会心的微笑时课堂的主流而不是全部。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合理的,对于学生的不足我们要善意的提醒,使其明白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公正的指出来,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吗?对学生的缺陷视而不见,对学生错误听之任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的提升有百害而无一益。
      四、拓展延伸喧宾夺主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拓展教学似乎成了阅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每一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拓展延伸成了必然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但问题是如何延伸,什么时候才可延伸,延伸要多广、多深,这里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眼下的语文课堂延伸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没有深入理解课文,离开了教材向课外拓展,作所谓的课文内外的衔接,拓展原本是课文本身生长出来的花朵,却成了旁枝蔓叶。有的老师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一律把拓展延伸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于文本的理解、分析、掌握,却只花十来分钟。曾看过一节课堂实录,讲授墨子的《非攻》,教师在学完四个生字、八个文言实词,朗读完两篇课文后就开始谈到战争的危害及对和平的渴望,殊不知学生对课文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实属本末倒置。是的,语文学科讲究“人文性”,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设计和实施“拓展延伸”需找准与文本的切合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实施、追求时髦,要拓有正确的“方向”,延有恰当的“基点”,不蔓不枝。
      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我们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形式的“新”不能以忽略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我们呼吁一个理性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还语文课堂原色。

    相关热词搜索: 直面 繁荣 虚假 语文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