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归园田居(其一)赏 析|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时间:2018-12-27 03:28: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⑤。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⑦。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⑧。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⑩。
      
      注 释
      
      ①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此两句意谓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本来只爱山川自然。②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29岁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恰好13年。此两句意谓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13年。③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此两句意谓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④守拙:保持拙朴、愚直的本性。是说自己不肯投机逢迎,不善于做官。此两句意谓,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自守愚拙重回故乡田园。⑤方宅:住宅方圆四周。此两句意谓在方圆十多亩的宅地上,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⑥荫:覆盖,遮盖。罗:排列。此两句意谓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⑦暖暧:昏暗不明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小村落。此两句意谓暮色中的远村隐隐约约,袅袅的炊烟依稀可辨。⑧巅:顶端。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而来,意谓深巷中传来几声狗叫,雄鸡啼鸣相唤在桑树枝间。⑨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此两句意谓整洁的庭院一尘不染,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⑩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此两句意谓我已被牢笼困得太久,如今终于重回自然。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纯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到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尽管家境贫困,但早年的那种农村生活毕竟是恬静而适意的,对他日后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青壮年时代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27岁出仕,始任江州祭酒,后又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41岁时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士族门阀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后,赋《归去来兮辞》,自行归田,不复出。日与樵子农夫相处,以躬耕、诗酒为乐。存诗120余首,散文辞赋10多篇。其诗大部分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语言自然,风格冲淡,为中国“田园诗”的始创者,对后世影响较大。其中优秀之作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有的也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至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则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也很有名。
      
      导 引
      
      只做了80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投进自然的怀抱。此时他感受到人生的一种莫大轻松和欢悦,享受着自由的幸福。此诗将“久在樊笼里”的苦闷、懊悔,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轻快两种不同的心情,非常真切地抒写出来;又由于两者构成了一种对照关系,更加衬托出强为“适俗”的不堪和随人本性生活的美好。显然,作者崇尚的自然不仅仅是指田园山林,也是兼指人的自然本性。农田、草屋、榆柳、桃李,暮色下暗淡的村落及袅袅飘拂的炊烟、狗吠、鸡鸣,都是乡村中最为习见的景色,诗人用素朴无饰、自然平易的语言将它们描绘成一幅远近相间、冷暖相谐、动静交错的优美图案,平凡中显出极不平凡,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挚爱通过这些景物画面也得到了尽情吐露。
      
      赏 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归田后的欢悦心情,描绘了和平怡静的农村景物,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逸趣,从侧面批判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是诗人对自由欢乐生活的热烈追求。全诗分为两层:
      第―层(“少无适俗韵”――“池鱼思故渊”):先叙归隐原因,以及自己的禀性与世俗不相适应。开头两句明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之鄙视,不能与习俗同流合污,要与大自然相爱。诗人孤傲性格跃然纸上。“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性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诗人对参与官场生活的悔悟,官场生活与他的本性相违,竟蹉跎了他多少美好的时光!诗人自小生长在庐山、彭蠡湖(即今鄱阳湖),优美的环境陶染了他“性本爱丘山”的气质。污浊的现实使他愤愤不平,这都加深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他十分悔恨没及早下决心归隐。他把尘世视为“罗网”,认为自己出仕是误落“尘网”,在其中挣扎了那么久而不知觉悟。“一去三十年”,可以理解为是“十三年”的误写。因为作者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彭泽弃官,共十二年。诗作于次年,正好十三年。但理解为“三十年”似更妥。出仕十余年,而夸言三十年,极言其久,更觉出作者的悔恨心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人以笼中之鸟怀恋往日林中的自由,以池中鱼思念过去江河的自由自在作比,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悔恨和对归隐之向往。这六句诗,两句一层,追述往昔,悔恨出仕,向往归隐,既交代清楚了归隐的原因,也为下一层叙述乡村生活的愉快作了铺垫,上下对照,出仕的苦闷与归田的愉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二层(“开荒南野际”到末尾):写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以及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应该是先归田园后开荒,句子颠倒乃是为了押韵。这是介绍他自己动手种粮种菜,以劳动为乐。“守拙”与”适俗”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决心守正不阿,躬耕自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是一幅疏淡清新之图画。屋子周围有十几亩田地,田地中央有一个院子。绿野一片,绿野之中是黄顶褐墙的草屋,多么美丽的田园景色。作者不加点染,平淡写出,明白如画,却让人感到作者心中说不出的愉快。然后由远及近,描写院落景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屋后绿树成荫,堂前桃李满桌;以时鲜果品佐酒,令绿树生风纳凉,好一派悠然自得模样。然后再由近及远,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处,三三两两人家在暮色中依稀可见,清清淡淡的炊烟在村落里袅袅升起。暖暧人村,依依墟烟正是诗人喝酒微醉的绝妙写照。山村远离别的村落,若有若无,看不分明,轻烟袅袅,好一幅淡墨山村画。诗人恍若置身仙境,只是深巷犬吠,树巅鸡鸣才让他感到依然人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反衬出山村的动静。这种飘逸闲适的味道多么微妙。直接写则拙,间接去写则巧;直接写未必奏效,间接写则恰到好处。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正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显露出来的。然后,作者又由远及近,描写庭院的整洁,居室的清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户庭没有尘杂俗事,在闲静的居室中,过得悠闲自得。与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写动,这两句写静,活画出一幅纯朴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村居图。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出自肺腑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基本上是依实而写,层次分明,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对比关系;同时第一层充满理趣,第二层充满情趣。在手法上,写田园景物,由远而近,由近而内;最后两句,照应极强,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尽情地抒发了重返自然的快慰心情。
      全诗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里的“俗”指社会时尚,就读书人来说,即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那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这两句诗是说诗人从小就缺乏适应世俗的能力,本性是喜爱山林自然的。
      2.诗中说:“守拙归田园”,诗人为何要说“守拙”?
      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守拙”就是“傲然自足,抱璞求真”和“抱璞守静”的意思,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这时的诗人是以此引以自慰的。
      3.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之美。
      诗中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全诗的构思安排颇为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这是近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色彩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于清静,似乎少了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平和。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4.《归园田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而为之。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诗人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记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作者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这“樊笼”、“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在经过“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出仕之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使陶渊明神往的。

    相关热词搜索: 园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