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走向北极] 北极

    时间:2018-12-26 03:42: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今年3月,我们一行四人驾车,从温哥华出发,进入北极圈纵深600公里,到达加拿大陆路公路所能到达的最北城市伊努维克,又从连接内陆公路的冰河大道所能到达的最北的北冰洋边上的塔克小镇,踏上冰封的北冰洋,经历了有惊无险的北极之旅。
      经过8000公里冰雪路,归来后我们回答
      ――“我们追寻到了冬之极美!”
      
      阿拉斯加公路
      此行道路中阿拉斯加公路的沿途风景是最美的。它像一条美丽的金丝带,连系着如珍珠般闪闪发亮的著名城镇道森克里克、尼尔森堡、瓦森湖镇、白马市等。
      道森克里克是卑诗省北部著名的小城,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阿拉斯加公路起点在此。
      这条公路除了堪称土木工程上的奇迹之外,风景也非常优美,其横穿落矶山脉最北端,沿途山峰、湖泊、温泉众多,是最适于开车旅行的线路之一,金秋是最具观赏价值的时节。但在冬季,更能感受到它的壮美。
      公路两旁白雪皑皑,但大部分路段维护得很好,柏油路面几乎没有结冰和积雪,车开起来很爽,一不留神,竟然超速到140公里。路面蜿蜒伸展,窗外风景如画。远处高高的雪山白光闪烁,路边密布的杉树挂满积雪,途经的湖泊都被冰雪覆盖,一片茫茫,但温泉小溪潺潺流动,蒸汽在寒冬里造就了美丽的树挂。
      阿拉斯加公路风景优美的路段,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大角羊比较胆小,远远地就躲我们而去了。远处湖面上,有羊群在头羊的带领下,跨越有齐腰深积雪的湖面,在深雪中穿行。头羊开道,其他的沿着头羊踏出的雪道紧随前进,是雪地行走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哪怕是人类,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看来大自然不是人类所能独享的。
      前行不远,突然出现数百只野牛,占领有利地形和往来车辆对抗,几十吨重的卡车也奈何不得。我们也只得老远停下。野牛在马路上悠闲自在,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和大型野生动物对视,别看它们表情木讷,但发起狂来可不是好惹的。大概野牛也觉得玩得有些过分了,过了半个小时,大吨位卡车的汽笛声起了点作用,牛群撤离了公路。
      到了瓦森湖镇,就进入育空地区,著名的标牌森林就在这里。1942年修建阿拉斯加公路的时候,一个想家的美国大兵在这里钉了个路标,标明这里与自己的家乡伊利诺依州的距离。从此后,来往的游客,都会在这里钉一块牌子,作为永久的留念,据说已经有5万多块标牌了。
      在众多标牌中,我们发现了写着“中国-北京-新乡”字样的木牌,顿感亲切。下次一定也钉上一个,就写最具中国特色的“某某到此一游!”。
      育空地区首府白马市,中国版的加拿大地图音译称为怀特霍斯,此名来自于育空河,白马市曾是育空河的渡口,河的上游峡谷河水湍急,飞溅的浪花高似白马的鬃毛,因此取名为白马。
      城市入口处的河岸边,停泊着的克朗代克号轮船是白马市的地标,它是一艘由英国育空航空公司于1929年制造的客、货两用轮船,主要航行在道森市和白马市之间的育空河上,直到1956年因公路兴建后才停驶,1981年获颁为国家史迹。加拿大的历史真是太短了!
      因穿越北极圈的戴珀斯特公路封闭,我们决定淘金圣地道森市。虽然金子早已被掏空,人员尽数离去,但保留下来的众多古建筑及遗迹,却诉说着北方的曾经绝无仅有的财富和辉煌。无论岁月如何变化,这里依旧以最自然粗犷的面貌示人,让人感到壮丽洁净的神奇世界,以及自然景观的野性之美。
      小镇当时的娱乐赌场也保留着,大概也算北美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赌场之一了,赌场还保留着法国康康舞表演。严冬时节,这里真是冷清,超过半数的旅馆和餐馆冬天歇业,人们都到温暖的南方度假去了。冷清的街上,雪地摩托挺扎眼,雪地摩托是这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就像中国的自行车或摩托车,几乎家家都有。当地的雪地摩托俱乐部正好举行集会,阿拉斯加的雪地摩托爱好者也来助兴,阵势颇大。
      
      跨进北极圈
      告别道森市,著名的戴珀斯特公路就在眼前,这是加拿大惟一一条穿越北极圈的公路,以一位淘金潮时期的下士名字命名。这条671公里的双线公路全部用砂砾铺就,有的路段,为了防止冻土的沉陷和裂缝,砂砾的厚度高达1.2-2.4米,可见工程之浩大,成本之昂贵。早听说夏季穿越时,爆胎和车窗玻璃被击碎是常有的事。不过冬季冰雪覆盖后,犹如行在柏油马路,感觉反而很好。
      进入戴伯斯特路,同样是让人窒息的美景,荒原、雄鹰,美,却更添了一种悲壮。
      翻越奥丽文山时,虽然阳光灿烂,但车内的温度显示,气温几乎以一分钟一度的速度骤降,从-32℃降到-36℃,用了不到3分钟。-39℃显示是此行最低温度!
      鹰原,一望无尽的高地。这里也是戴珀斯特高速公路上惟一的休息站,凡进入北极圈的人都会在此休息、进餐、加油。由于气候多变,道路封闭是常有的事情。非常幸运,封闭了将近半月的道路在我们到达鹰原前半个小时前开通了!
      领取了跨越北极圈证书之后,兴致高昂地向着北极的怀抱冲去。此次道路封闭的原因不是因为降雪,而是大风,车窗外面狂风呼啸,本来路面积雪不多,但狂风卷起路边的积雪,横扫公路,能见度仅有十几米,从未体验过这样狂风肆虐和积雪飞舞,前后不见车影、人影,心中掠过一丝恐惧。
      鹰原以北37公里处,北纬66度33分,西经136度11分,海拔651米,2007年3月10日15点55分,此地,此刻,我们跨越了北极圈,写有“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的标志可以作证。
      踏在北极圈上,极目远眺,四周都是白茫茫的荒原,风非常大。
      大家怀着异常兴奋的激情,在狂风中欣赏理查德山脉的壮观景象,体验跨入北极圈时激动的心情,彼此拍照留念。尽管寒冷,当时还是感到浑身发热,老路和老李不止一次跨越过北极圈,但是自驾车,在寒冷的冬季,跨越北极圈,感受真的不一样。
      
      北极之光
      北极光是吸引我们千里而来的另一个原因,就好像追寻梦中的情人,总是如此渴望揭开她美丽的面纱。
      过了白马后,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到空旷的地方守候,企盼北极光的出现。没想到初次见面却是那样不期然。
      到达伊努维克的当晚,在不经意间,北极光就出现了,仰望天空,我们惊呆了,美丽得令人震撼的极光!一束缥缈壮丽,千变万化的光带滑过繁星璀璨的夜空,如云如烟般地弥散在夜幕中,随着颜色与亮度的变化,忽远忽近,似有似无,这美轮美奂的奇异光彩,让我们兴奋得躺倒在雪地里,静静地看着缥缈的极光在夜空变幻着,流泻着,辉映着,展示出一种在天界才会有的奇妙景观。
      当地因纽特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是让人忘却痛苦的快乐的舞者。眼前的这束极光,犹如在雪白的舞台上的绿色精灵,绚丽梦幻般的在空中舞动,那瑰丽、魔幻般的变化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不仅对这片天空产生无尽的向往与惊叹,更对大自然产生无限的敬佩和折服。
      
      因纽特人
      圆顶屋教堂又称雪屋教堂,是地球最北的大教堂,是伊努维克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雪屋是原来因纽特人所居住的圆顶雪屋,如今他们都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楼房,很少有人掌握雪屋的建筑技巧,所以才有了这个纪念性的建筑。教堂建于1958年,全部由义工兴建。
      位于北纬69.69度北冰洋畔小镇塔克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也是最北点。如果夏天来,必须要乘船或飞机,冬春和秋冬季节转换时节,冰雪溶化期和冰雪结冻期,陆航和水行都不通。
      东河大道连接伊努维克和塔克冰原大道,是修筑在结冰的河面和海面上的名副其实的冰道。冰层很厚,超过5英尺,光滑透亮,人为雕刻的防滑纹和天然的裂纹交错,花花绿绿,犹如儿时玩的万花筒。虽然在冰面上,可限速仍可保持在80公里。
      在冰道上一路飞驰,进入一个冰雪覆盖的世界,随着河道不断向北延伸,冰面越来越开阔,当我们接近北冰洋的波福特海时,路面由刚开始出发时的三十几米最终变为近百米宽。此时,我们已经奔驰在北冰洋的洋面上了。站在北冰洋的冰面上,犹如置身于月球的表面的荒漠,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声时而扬起的积雪,偶尔呼啸而过的大卡车或雪地摩托。在接近塔克的一片冻土地带,我们看到了世界奇观,北极特有的地质地貌,因冻土效应而产生的冰核丘 (PlNGOS,也称苹果丘),教科书上描绘冰核丘像金字塔,我们说它更像一座火山。
      塔克,意思是很多人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土著因纽特人,世世代代过着男人打猎、捕鱼,女人织网、做饭的生活,夏天住帐篷,冬天住冰屋。现在,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住上了房屋,男人已很少数从事渔猎,女人主要做些特色工艺品。我们遇到一个猎户,他的天然冰箱里堆着猎捕到的鹿、鱼。我们有心想讨一块鹿肉或熊肉之类的,他犹豫片刻之后拒绝了,因为不是本地人,持有野生动物的肉、皮、毛都是违法的。
      原以为是他小气借故推脱,但第二天,我们在伊努维克的商场里对一件狐狸皮毛制成的围领感兴趣时,被商场职员告知游客是不许购买的。看来,加拿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真的很到位。
      要体验因纽特人的极地生活,最直接也最有趣的当属驾驶狗拉雪橇了。两次到过芬兰的老李,曾经乘坐过狗拉雪橇,但驾驶雪橇,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经过简单的培训,其实就是掌握减速和刹车,学习指挥口令,“气”就是向右转,“愁”就是向左转,至于前进嘛,当然是“GO GO GO”的叫唤就行,人都听得懂,狗也听得懂的。半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驾狗上路,比考汽车驾照简单多了。
      一路狂奔,同样是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狗拉雪橇的自驾游还是比开车自驾游爽多了,转眼跑了十几公里,还没找到感觉呢,就已经转回来了,开始没掌握窍门,刚熟悉,到点了,没过瘾,心想,下次考虑一下狗拉雪橇到北极点吧,来回两个月。
      原以为在这个季节,我们是惟一的游客,很引以为豪。可比起遇上的几位游客,简直是小儿科。自行车、步行,在冰天雪地里,走哪算哪,晚了,累了,在雪地里支个帐篷,就这么从容,乐在其中。回程时,我们碰到一对温哥华老夫妇,70多岁了,一辆皮卡拉着一个旅行房车,带着10条狗,2架雪橇,从圣诞节就出门,计划游到4月份才回家,让我们感叹不已。
      但老路说前年夏天在伊努维克,在戴珀斯特公路上遇到一对夫妇,也从温哥华出发,各牵着一匹驼羊,徒步穿越北极圈。
      世界之大,天外有天。
      
      北冰洋的五星红旗
      此次北极的冰雪之旅,从零上10度的太平洋之滨,纵向穿越加拿大西部,饮马于零下39℃的北冰洋畔,历时14天共8000公里,收获的不仅是北极的风土人情,还有友谊。参加此次旅行的四人都是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人,最值得说的是路明,一个旅行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曾七进西藏。旅居加拿大之后,仍未停止旅行的脚步,先后6次进入北极地区。我们在北美中文网上认识并召集,共同策划实施了此次北极之行。
      顺便记下老路的一段话――
      “从温哥华租车,5月5号驾车北上,开始了北极探险之旅。3000公里之后气温急剧下降,第六天的行程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38℃。从此,路已不是路,是冰、是雪。
      接连几天我们的车滑下公路、在冰道的行驶中打转、撞向路边的雪堆等多次发生险情,又多次险中逃生。经过激情燃烧的两周,结束了第一次北极之旅。
      多少年来,我走了很多国家,总是被人视为是日本人、韩国人,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会有这样的探险之旅。
      回到温哥华,我们向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申领了一面中国国旗。5月21日,踏上了第二次去北极的路。乘飞机比汽车快得多了,当天我们又回到了加拿大的北部小城伊努维克。第二天,5月22日我们再次驾车经冰河大道继续北行200公里,虽然路上再次发生险情,但是我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下午到达了北冰洋畔的北极村塔克。
      在零下40℃的气温中我脱去上衣,只穿了一条单裤,在凛凛寒风中展开了那面五星红旗,在北冰洋畔的小村我拍下了这张照片。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借此张扬一下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个性。”
      那天那时,塔克的气温接近零下40℃,加上风冻效应气温之低可想而知。寒风中,打开红旗,支撑都很困难。可是,老路一定要在这零下40℃的低温下,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个性、气质、体魄、精神展现出来。当他打开国旗站在冰封的北冰洋的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湿润了。
      在塔克,在伊努维克,有许多的人知道了有这么一队中国人,在寒冷的冬季,曾经来到这里。当我们第二次入住伊努维克的酒店,服务生先是惊奇的目光,然后就是灿烂的微笑了。

    相关热词搜索: 北极 走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