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中国电子支付生态解析

    时间:2021-01-19 08:02: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全球,中国的支付系统电子化并不落后,有些金融市场甫一建立就站在全电子化的高起点,如证券和期货的清算系统。当前,我国又将建设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今年底前部分地区进行互通试点,明年中完成全国推广应用,从而实现支票全国通用。该系统是继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之后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还提出下一步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步骤,包括开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及业务监控系统,采集分析支付系统所蕴藏的大量支付业务信息;
    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实现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数据管理的全国集中;
    用两年时间完成支付清算系统灾备系统建设,提高应对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能力。另外,人民银行还将正式开办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随着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上马,由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以及卡基支付系统,和随后即将对接的证券清算系统,将构成更完整的中国电子支付体系。然而,新格局将打破旧有的平衡,在带来新竞争的同时带来更多新的商机。

    支付市场竞争新主题

    支付渠道渗透与工具创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乃至国际的眼球。易观国际认为消费者行为的多样化,消费领域的多样化,甚至消费者喜好的多样化,都在决定着消费者在支付渠道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趋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渠道与工具的替代率将会逐步提升。他列举了以下电子支付系统创新与动向的若干案例。

    案例1:一家以“支付通”为品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立佰趣在上海成立,为个人与企业提供便捷、安全、时尚的指纹支付服务。该公司已经同国内外诸多商业银行以及商户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并开始向消费者征求试用其指纹支付服务。

    案例2:网通与工行合作的“公众自助交易系统”建设完成,北京市民将可在公用电话上刷卡购买水、电、气,预计年内将有1000部具有该功能的公用电话投入使用。

    案例3:一种集成电话与POS功能的新型支付终端已在上海推广,主要面向家庭与公司,目前已有用户2万左右。主推此项业务的两家银行与银联、电信运营商合作,旨在为用户提供账单支付、机票预定、信用卡还款等各项支付功能。

    案例4:深圳广电集团计划依托现有数字电网络,推出国内首个电银行服务,数字电用户通过电遥控器可处理金融业务,预计系统将于上半年投入商业运营。

    案例5:德国公司WebPay的ClicknBuy去年底与Serence达成合作,提供面向RSS内容源的在线支付服务,面向音乐下载、内容供应商、在线出版商、播客,以简化收款步骤。

    案例6:PayPal宣布开始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美国、加拿大、英国用户可通过短信进行购物与转账。

    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案例中,最耀眼的当数中国银联和中国电信在北京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将在通信服务、信息增值服务、新型支付产品合作开发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此次战略结盟是继2002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合作。

    双方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银联将选择中国电信作为通信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双方围绕提高银联内部通信和销售网络的服务水平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中国电信选择银联作为银行卡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接入提供商,并围绕开发、推广新型支付终端产品和增值服务开展全面合作。

    近期,双方将在固网电话支付业务试点,并在国际800电话业务服务项目上展开实质性的项目合作。

    银联与中国电信形成深层次、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双方的互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对于中国银联而言,目前受理市场已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瓶颈,扩大目前银行卡受理范围是中国银联首要任务,通过联盟中国电信,银联试图在两方面缓解受理市场发展的困境:其一,借助中国电信网络资源,支撑跨行交易服务体系迅速扩张(包括全国分中心数量与规模,海外服务体系);
    其二,在固网市场,消除长久以来电信业对银联,甚至银行卡业的屏障,使得银联能够渗透庞大、且分布更广的电信用户市场。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自从电信业分拆以后,固网与移动网络分离、南北电信的相对竞争局面形成、固网用户增长趋缓等要素,促使电信业加速向电信增值业务转型,支付业务无疑是增值业务转型中一个好的切入点。一方面,中国电信希望借助银联正面进入支付市场;
    另一方面,除了解决自身传统语音业务支付结算外,无论是直接使用银联支付网络,还是自建支付体系与银联“嫁接”,都将为中国电信向增值业务转型过程中,提供更多商业应用的支付基石。

    面对多元化支付市场,银行应主动出击。

    支付是银行的一项战略资产,支撑着银行的业务线,是银行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维系的基础。银行必须把支付作为核心的业务和技术课题,开发新型支付系统。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支付结算系统主要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的全国电子资金汇兑系统、邮政汇兑系统、银行卡授信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同城票据交换清算所(LCH)。在这五套目前还相对独立的处理跨行支付系统,后两者将被央行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收编”。

    在面向消费者的电子支付结算市场,支付服务提供商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各个不同行业领域、产业中的服务商,无论是传统的银行、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的第三方平台,想要在电子支付市场赢取先机,其中的必要条件是对传统与新兴电子支付结算网络的渗透与运营能力。面临新生的“数字逼宫”,国内银行业要想继续保持支付业务的核心地位,应该与各类拥有支付渠道与商户的机构多借鉴、多合作,才是“康庄大道”。

    支付产业链将生变局

    央行试水小额支付了。由央行提供技术支持的小额支付系统继去年在天津、福建两地试点运行后,北京、海南、甘肃成为第二批试点地区。按照央行的计划,到今年6月前,小额支付系统将在全国开通。

    小额支付涵盖公共事业收费,水、电、煤气、工资发放等居民日常支付活动。例如,以前收水费可能在一个银行,收电费在另一个银行,如今都可以通过这个小额支付系统来实现跨行转账。在小额支付实现后,市民的工资也可以打到自己的卡(折)上,不一定要用单位开户的银行卡(折)。

    小额支付系统是央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系统)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CNAPS系统还包括大额支付系统(简称HVPS)、银行卡授信系统及政府证券簿记系统。

    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向媒体透露,随着今年6月小额支付系统全国运行,农信社体系将被纳入该系统,同时,“全国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也即将成立。

    央行推行小额支付系统的目的是构建完整CNAPS系统体系,但必须要打破制约农信社发展的支付结算“瓶颈”,让9亿农民获得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才能在支付领域形成一张覆盖所有金融机构、所有银行账户的“全网”。央行拥有的这样一张“全网”是否会商业化运营,这一问题将成为影响中国支付产业链的焦点。

    目前在小额支付领域,能与央行“全网”媲美的商用支付网络主要有:银联围绕银行卡建立的跨行支付交换网络(覆盖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80多家银行);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全国电子资金汇兑系统与邮政汇兑系统;
    众多支付厂商与电信运营商、银行合作构建的第三方支付网络。但目前这三类支付商的网络规模均无法与央行小额支付系统相比。

    小额支付系统是否商业化运作?产业链各方如何把握竞合关系?这些势必将对中国支付产业链形成关键影响。

    第三方支付崛起加速洗牌

    近期,国内第三方支付“部落”异常热闹。

    案例1:今年3月26日,YeePay易宝成功并购西部支付,原西部支付公司作为YeePay易宝四川分公司,将纳入YeePay易宝品牌、技术平台及服务资源;

    案例2:2005年底,首信与PayEase及易智付(中国)达成协议,以25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支付网关业务,转让资产包括在线支付业务所有相关应收/应付账款、有形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合约与员工,PayEase易智付继续为“首信易支付”提供技术服务,首信集团将持有PayEase公司25%股权;

    案例3:在与以色列公司Lipman达成收购协议后,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VeriFone宣布国际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宣布加强在华业务;

    案例4:2006年初,亚洲支付公司(Asia Payment Systems, Inc)正式在华设立分公司,期望在亚洲地区建立基于IP的卡处理网络,向金融机构、零售商、加油站提供第三方的卡处理与清算服务。

    随着今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限临近,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组与洗牌将不断加速。同时,在目前国内4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至少有一半会出局,尤其是单纯提供支付网关、缺乏用户与商户网络的服务商,将会成为国际支付服务商进入中国的“跳板”。

    首先,央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现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市场门槛(注册资金高至1亿元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支付商的市场定位与市场部署;

    其次,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处于市场起步阶段,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成为唯一竞争筹码,不少支付商以非理性的低价争取市场份额,出现了“跑马圈地”的短行为。此举不仅进一步挤压了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更带来资金风险;

    第三,支付产业链环节主要由用户网络(也称发卡市场)、商户网络(也称收单市场)与维系两个网络的服务体系三者构成,是典型的规模型经济。而多数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前身,主要是从出售支付网关起家,虽然有一定银行支付网络体系,但受困于市场营销、服务经验与资金支持不足,导致面临突变的市场时,来不及向服务转型。这就为许多想快速进入中国支付市场的国际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上支付:饼已经做大

    中国支付服务的电子化已经发展多年,其中,网上支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已形成支付产业新的商业机会。

    网上支付(或称在线支付)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期(1998年前后~2001年),这也是互联网热潮开始的阶段。网上支付作为电子商务三个环节(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重要一环——资金流,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当时的支付服务主要由各家银行组成,由各家网上银行业务与各电子商务网站的支付平台对接。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1年~),此阶段的关键要素与特征如下:

    ■ 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过亿(截至2005年上半年);

    ■ B2B、B2C电子商务网站迅速成长,如eBay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网、当当网等;

    银行开始重网上银行建设,并大力推广其网上银行支付产品;

    ■ 卡组织、第三方支付厂商大批进入网上支付领域;

    银行与卡组织、第三方支付厂商合作力度加大。

    目前的网上支付服务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网上银行业务为主的传统银行支付服务商;
    第二类是以卡组织/独立第三方(如阿里巴巴-支付宝等)组成的第三方支付厂商;
    第三类是电信/广电等网络运营商为基础的其它支付服务商(如中国电信-互联星空)。

    现阶段,阻碍网上支付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产业中各角色的定位、分工、整合,而并非停留在操作层面的安全性等问题。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监管层面的交叉,使新入局者定位不清晰。

    在支付渠道和支付工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去年,监管主导者——金融监管当局(央行与银监会)较密集地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希望籍此加强市场规范。然而,央行与银监会形成的二元监管结构,以及是否会有新的监管主体(指金融业外)出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入局者的市场定位与市场部署。

    其次,三类网上支付服务商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分工。

    网上支付产业链环节主要有用户网络(也称发卡市场)、商户网络(也称收单市场)与维系两个网络的服务体系三者构成。虽然三类网上支付商在这三个环节均有覆盖,但侧重各有不同,比如,银行有较庞大的用户网络和相对封闭的支付体系,第三方支付商的商户网络相对广泛,并且拥有一定用户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三类网上支付商既存在合作,也有竞争,有效的产业分工与整合较难形成。尤其是在大型银行、卡组织与独立第三方支付商之间的合作难度就更为突出。

    最后,狭义的支付安全(包括网上支付)是指通过多种不同技术的组合,这并非是阻碍网上支付发展的首要因素。而广义的安全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有效的管理与组织流程、完善的政策与制度,以及对风险与责任的合理分配,从而建立用户对支付的消费信心。

    电子支付市场交叉监管难题

    2005年是电子支付相关法规密集出台的一年。央行、银监会相继出台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子支付指引(第1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行政部门规章。

    业内对《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正式条例出台保持密切关注。有消息人士透露,该办法有望在年内颁布,随之而来的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也将在下半年完成。该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的机构性质、业务开办资质、注册资本金、审批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当前电子支付与卡市场的监管体系,主要由关注功能型监管与关注主体型监管组成,前者监管的范围是跨行业、跨市场的“条状”模式,后者则是针对某一行业或市场的“块状”模式。具体而言职能划分如下:

    ■涉及电子支付及银卡市场的监管主体为央行,涉及外币的监管主体为外管局;
    而银行卡市场的监管权具有向银监会过渡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将对服务资费进行定价指导。

    ■储值卡市场监管尚未明确,央行从反洗钱、反非法集资等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实施监管,但尚未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
    此外,国务院也从反腐败角度实施行政监管。

    ■目前从事跨机构清算的组织(如支付宝/PayPal)将受到央行与信产部的双重监管,前者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稳定,后者则从信息服务市场许可制度出发。

    目前,央行开始对第三方支付清算市场进行合规监管并建立准入机制,这是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主体的监管重心应当是:如何界定服务中银行(储蓄)业务成份、监管主体的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以及消费者保护措施等等。这些监管内容将是支付清算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外,相比国外,中国支付清算市场有一定历史原因造成的特殊性,因此,在监管政策的制定方面,除了深入研究外,还需要多方征求意见,保证科学合理性,从而避免抑制市场创新力量。

    (本文作者马凌为易观国际分析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电子支付 解析 生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