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公司利润质量研究综述与评价|综述质量评价标准

    时间:2018-12-23 12:43: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利润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最为关注的信息之一,实现利润是公司运营所要达到的目标。各方面对利润的重视使财务舞弊和利润管理有了强烈的动机,由于投资者要了解公司的发展潜力,政府要规范市场的秩序,所以利润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其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利润 质量 综述 评价
      
      一、引言
      在市场上利润只是以数量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对利润质量的高低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体现。由于市场是竞争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利润信息提供者对利润具有完全的了解,而接收者只能看到表象,这就为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是理性的,在其经营过程中都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利益。在公司进行经营过程中,都会制定一个财务目标,比较流行的财务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该目标要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操纵利润成为各个企业维持良好形象的主要方式。在公司中,最常见的契约关系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两种现象: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委托人即外部投资者与代理人即经理人在利益上有时是相抵触的。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通过签订某项契约来达到约束的目的。但是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通过某些手段来达到契约所规定的要求即使有些时候这些手段是违背投资者利益的。会计数据是委托人和代理人沟通的信息桥梁,它能够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减少委托人产生的逆向选择;同时,他能够用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衡量经理人的工作业绩,这样经理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就可以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利润。因此,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司利润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利润质量不高。为此,国内外学者为提高利润质量而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二、国外利润质量研究取得的成果
      ( 一 )理论研究成果利润质量在国外被称为“盈余质量”或者“收益质量”,最早出现于美国奥格洛夫的名为《盈余质量》的投资报告中,被称为盈利质量,到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证券业所重视,随之被众多学者所研究。但对盈余质量也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框架》中对会计报表的质量特征做了说明,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性质,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2002年在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主办的关于盈余质量的研讨会上,盈余质量被定义为由应计制所确认的盈余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
      ( 二 )实证研究成果 在盈余质量刚被提及的时候,Ball和Brown(1968)对年度报告收益数据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市场会对好的或坏的收益信息做出反应,第一次证实了披露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同年Beaver(2001)的研究也从另一角度也验证了公司财务报告收益与股票价格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会计收益的有用性。此后,大量关于会计指标价值相关性或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被发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停留在数字表面,没有进行质的分析。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才对盈余质量做了深入的研究。很多学者对盈余质量的分析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的,Dechow(1995)认为会计盈余中的现金比应计利润更有用,并以应计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比值来判断盈余质量。除此以外,Easton和Zmijweski(1989)证明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呈正相关;Finger(1994)使用时间序列法发现历史现金流量数据比利润数据能够更好的预测未来现金流;Lorek和Wi11inger(1996)运用多元时间序列模型研究出如果同时是考虑历史现金、利润与应计项目的会计数据会提高现金流的预测能力;Jennifer Francis,Ryan LaFond,Per Olsson,Katherine Schipper(2005),研究了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他们注意到了DD模型与琼斯模型在计量盈余质量上的缺陷,随后以DD模型为主体,加入琼斯模型的两个基本因素后进行分年度的横截面回归,以残差项的时序的标准差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指标。
      三、我国利润质量研究取得的成果
      ( 一 )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利润质量研究及其成果 我国利润质量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到现在为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质量研究的领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我国利润质量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首先,对于利润质量的涵义我国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着重强调利润的可靠性。汪红(2002)认为企业的收益质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经营业绩的可靠和可信程度,利润是否稳定持续;张新民(2003)认为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周斌(2003)认为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强调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重视现金流的作用。典型的代表是王安武(2000)对盈利质量的定义,盈利质量反映盈利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的质量。三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利润质量,即利润是否伴有现金流;从长期来看利润持续发展的能力。吕博(2000)把利润质量定义为上市公司实现利润的优劣程度,认为他利润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利润质量,即短期利润质量,指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广义的利润质量,即长期利润质量,是指上市公司各期利润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张惠忠(2000)利润质量,是指企业账面利润能否客观公允地体现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真实盈利能力。其次,在旧会计准则下利润质量的研究重点是利润的操纵方法及成因。在搜集的62篇文章中有28篇是关于利润操纵的。对于利润操纵的原因我国学者大致上达到了一致的观点,即管理人员为了取得政绩、争取银行贷款、满足公司自身利益、维护社会形象等。对于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主要分为: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作,包括应收账款、待处理长期资产损失、在建工程和该摊的费用不摊等手段来实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经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也可以说是虚构收入,它主要通过其他业务利润、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补贴收入、关联交易和投资收益来达到目的;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对外长期股权投资既可以使用权益法,又可以使用成本法,这就给利润操纵创造了空间。同时还可以更改投资收益的核算;其他操纵方法,主要是存货计价、费用任意递延、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非真实销售收入等。第三,利润质量受多方面的制约。马英丽(2003)等认为,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利润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利润的三个组成部分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影响着利润质量;信用政策和存货管理水平,从静态角度看,宽松的信用政策和稳健的存货政策会产生较多的应收账款和潜在坏账,降低利润质量。从动态角度看,当本期的存货占用金大于或小于前一期就会对利润质量产生影响;关联方交易,关联方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和节约交易费用从数量上调节利润,进而影响利润质量;关联方对利润质量的直接影响主要通过交易的金额及比重、定价、现金流量是否真实、交易类型的方面。国内有些学者则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的,主观因素指通过成本外溢和收入内化的方式来调节利润,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动,如在旧会计准则中存货计价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方法容易高估存货的价值,这样会降低利润;会计利润政策,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对利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公允价值的再次引用,公允价值虽然能够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由于其主观性较大,操作难等弊端的存在也会引起财务项目的波动;在新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在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都做出了合理的规定,对防止利润操纵有一定的克制。吕博(2000)认为企业通过不同会计利润政策的选择可以影响利润质量,他把会计政策分为稳健型会计政策和冒进型会计政策。稳健型会计政策下利润会比较低,冒进型会计利润政策下会高估利润;利润自身的属性。从利润结构上看,张艳秋(2006)认为利润分为三个部分: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这三方面通过所占的比重进而影响利润质量。王秀萍(2004)认为如果资产运转不灵,企业支付能力较差的话,利润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不能给企业未来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而张淑英(2006)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主营业务贡献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营业务贡献率变异系数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异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盈利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 二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利润质量影响角度研究及其成果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制度规定上做了很多调整,于是除了以往的研究重点,国内学者主要是从新准则的实施对利润质量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体现在:第一、新会计准则对以前的利润操纵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其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对利润操纵就有防范作用。在旧会计制度下,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是传统的操纵利润的方式。龚丽(2009)认为:由于新会计准则增加了“资产组”和“总资产”的概念,是减值准备的计提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统一的会计科目缩小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并且对减值损失的收回和资产可收回金额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阶段了利润调节的途径。除了减值准备的规定,于冬梅(2009)认为:(1)新的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无法继续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从而减少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2)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这是对公允价值的谨慎运用,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3)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即使是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纳入合并范围,这样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从而防止公司提供不真实利润;(4)新会计准则即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又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增强,遏制利润操纵。第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给利润带来了新的操纵空间,降低了利润质量。雷欣欣(2009)认为:公允价值从其确认来看,它要求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不存在资产的活跃市场,但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若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也不存在类似的市场,就应当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后两种确认条件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等原因的存在,由此很可能诱发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朱辉(2009)认为: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可能使得一些公司通过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工程核算,从而延长了利息支出计入资产的时间并减少了折旧的计提,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变更,由于这些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也会给利润操纵带来方便;在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方面,由于很难界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企业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这两个阶段,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新准则增加的有关不确定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摊销年限的不固定,也有可能诱发企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来调节利润。另外,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会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
      ( 三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对相关问题的连续状态研究及其成果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学者对一些问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在研究状态上处于连续状态,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利润质量的特征、恶化表现、评价方法和提高利润质量方法等。
      (1)利润质量的特征。在利润质量特征方面,首先由于利润信息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信息质量和利润信息
      质量是个性与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因此,利润信息应具有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特征。对利润质量的特征我国学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李粟(2004)认为:高质量的利润具有持续性、成长性、波动性和获现性的特征;邵军(2008)认为,利润信息质量应具有的特征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审慎性、可变现性、预测性(稳定性、可比性)、充分性和可理解性。公正性是指企业利润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过程中,不受某一利益主体利害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秉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一视同仁的向信息使用者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审慎性是指面临不确定性时要保持必要的谨慎,并在需要通过估计进行判断时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可变现性是指只有利润成为实际的现金流时才能表明利润真正的实现。预测性是是消息使用者对利润质量的要求,较高的利润质量应能够提供企业未来收入、资产和现金流得状况。同时,利润应全面的提供会计信息,最大限度的使使用者理解利润信息。有些学者则将利润质量特征体系归结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决策有用性,其次是相关性(预测价值)和可靠性,最后是中立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成长性。
      (2)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对于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朱翠兰(2004)认为:利润质量恶化会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主要是企业通过自己决策改变其规模;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收、应付账款的规模和期限不正常;无形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计提的各种准备金过低等。公司利润质量普遍存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状,从整体上讲,王瑞乾(2008)认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利润质量问题,其表现为:数量不实,具体手段表现在虚报收入增加利润、隐瞒成本费用增加利润、资产清理和处理不及时虚增利润、利用关联单位往来交易虚增利润;质量不高,利润增加但是没有伴随相应的现金流的流入。
      (3)利润质量评价。一个公司对外披露了利润状况,紧接着就是对利润质量进行评价,如何评价利润是最重要的。目前,我们主要是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两张会计报表来分析。在拥有利润表的情况下,张洪涛(2001)提出三种方法,一是不良资产剔除法,剔除待摊费用、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二是关联交易剔除法,即把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三是异常利润剔除法,即将其他业务利润、补贴收入等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史茜(2007)从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非经常性损益与利润的比率等指标来分析。并且她提出了在EVA的背景下分析盈余质量,通过计算公司积累的所有财富与经济附加值现在的折现值的差额算出公司未来价值增长值,从而更加可靠的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在拥有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下,齐飞(2002)认为应当从利润的真实性、稳定性和现金保障性来分析,主要的会计指标包括收益现金比率、每股收益、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销售收入比率等。唐凤林(2006)通过营业利润现金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比率、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资产现金回报率和现金股利支付保障率五个指标就可以评价利润质量。李馨(2006)认为在企业的存续期内,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总额是完全相同的,虽然短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剔除了投资收益和筹资费用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对比,仍然可以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该项利润,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收益率高,收益质量较好。他认为判断收益质量的有两个指标,一是盈利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商,该比率越大说明盈余质量越高;二是在投资比率,它等于经营现金流量与资本性支出的商,该比率越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自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我们的评价指标比以往更加全面,增加了资产质量分析指标和资产持续性分析指标,这些指标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并且,李四海(2008)认为还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
      (4)提高利润质量方法。当我们发现公司呈报的利润出现问题以后,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提高利润。在旧会计准则下,很多学者都是从公司的内外部治理分别提出建议的,郭颖(2005)提出公司的内部治理主要从:认真贯彻执行已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优化股权结构,二是强化董事会结构;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度,二是扩大会计诚信教育的对象。公司的外部治理要从: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政策要有超前性,并且尽量减少会计方法的选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独立性;修改现有关于上市公司监管的有关规定;明确利润操纵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而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学者则主要针对调整利润结构、完善利润表方面提出建议。李海燕(2009)认为:在新会计准则下,应该通过进一步改善会计准则、调整利润表结构、引导上市公司树立“主业为本”的思想。完善新会计准则,主要是通过提高在债务重组准则中转让资产价格的公允程度值 、细化无形资产准则中研发费用的区分来实现。针对利润表结构的调整,她提出利润表应体现长期利润指标,建议编制报表时添加一个附注资料来反映公司长期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且,她建议取消“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科目,将包含的各项目按照非正常交易或事项的不同性质予以单独揭示。她认为由于主营业务对稳定利润、影响利润质量、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应该引导公司把主营业务做大做强。改进利润表也是提高利润质量的有效方法,朱莲美(2009)认为:应增加单独反映投资性房地产收益的项目,原因在于这样可以反映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联系,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资产质量;应增加营业毛利这一中间指标,因为这一中间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投入的营业成本所带来的直接产出结果和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调整营业利润的核算口径,将新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项目从营业收入项目中调出。营业利润既能反映了企业营业活动的最终成果,又能体现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增加经营利润这一中间指标,它有助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责任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增加已实现利润这一中间指标,可以直接评价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绩效;在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未实现利润,使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公司利润分配的政策。对于利润表的改进,宋景岩(2009)认为:现行利润表把已实现、可实现收入和利润一起混合列报,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内涵,是利润表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他设想出二元式利润表列报模式,根据收入按照实现形态,将收入分成货币形态的已实现收入和处于债权债务形态的可实现收入,相应的将利润分成已实现利润和可实现利润。虽然仍有不足,但是对利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5)利润质量实证研究取得的成果。我国利润质量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下,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陈晓(1999)等人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交易反映分析为基础,证实了股市对盈余公告有显著反映;王志台(2000)证明了投资者不能区分不同质量的利润项目;储一昀(2000)等通过不同盈利指标的运用来衡量利润质量的高低,进而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存在严重问题;蒋义宏(2001)采用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标准,得出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占得比例越大,盈余质量越差;魏刚(2002)对1993至1999年的7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进行了统计,发现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越高,上市公司的价值越大;王小哈、杨扬(2002)选房地产行业的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主营业务贡献率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主营业务贡献率变异系数对净资产收益率变异系数的影响,发现主营业务利润贡献越高,反之,亦然;张新民(2005)等人提出了提出高质量的利润结构应具有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利润自身结构的协调性、利润结构与对应的现金流量结构的趋同性等特征;李宇清(2008)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模型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与公司未来盈余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呈正相关,盈余质量对公司未来盈余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解释度逐年增强;高省亮(2009)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特征、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与利润质量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利润质量成正相关,而董事会特征变量对公司利润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四、利润质量研究的总体评价
      利润质量的涵义各家众说纷纭,仍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强调利润的可靠性,虽然可以满足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的要求,但是由于它没有涉及相关性,从而就不能满足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强调现金的保障程度,虽然现金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人为利润操纵较难实现,但是并没有考虑影响利润质量的多方面因素;因此,从两个方面来定义利润质量,既考虑到利润的真实性,又把利润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的利润质量定义是可以具有很大的认同性的。我们认为,利润质量至少要包涵以下内容:一是从利润质量的表现形式来说,会计利润的确定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现金流可以真实可靠的计量,遵循会计准则,这是对利润质量做出正确评价的前提。二是利润即要反映相关性,又要反映利润的程度,即将信息观下的利润质量和计量观下的利润质量相结合,形成对利润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三是利润要能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潜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指导。正是对利润质量的多种理解才造成利润质量研究的多样性,在对其不同的理解上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对于利润质量的特征,我们认为,应该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获现性、和成长性。即既要真实反映现金流,能够可靠的计量,并且还要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避免大起大落,反映出公司的发展态势。以往的学者对于利润质量的评价体系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中,在强调可靠性的利润质量下,其评价体系主要是考虑利润以现实为基础,真实度较高;在强调利润的现金保障成度时,会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在强调两个方面时,会将多个报表相结合进行分析评价。我们认为,以往的分析指标都不太全面。在分析利润质量时首先要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因为会计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很容易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人为地实现利润不实,而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能够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其次,在构建利润评价指标时,要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充分的结合起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选择相应的指标,并且将改进的杜邦分析指标广泛应用公司的评价指标中去。再次,对各个指标选择完成后,应该将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强调主营业务利润在指标中的作用,因为主营业务才是一个公司生存的命脉。并且,将利润与资产挂钩,只有能够带来净资产增加的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综合以上方面,才能从公司总体财务水平上较全面的评价利润质量。国外的利润质量研究不仅起步早,而且侧重点和研究方法都与国内有所差别。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利润质量的管理,而国内则是侧重于研究利润的操纵;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下,国外学者广泛应用各种数学模型来进行盈余质量的分析,我国除了运用少量的回归分析方法外主要是停留在利润指标本身。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外的财经法规要比我国相对健全,全民的法律意识比较高,多数会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第二是国外的证券业起步早,金融市场发达,各种数学模型有应用的经济要求,分散的财务指标已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预测、评价模型和多种多样的数学评价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这也是提高利润质量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数学方法能够从基础上解释利润与其他方面的联系,为我们现实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对于如何提高利润质量,很多学者都给出了建议,但是多是侧重于从技术层面采取措施。利润质量出现问题,除了会计政策上出现漏洞意外,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比较多。如果经理人自觉地遵守会计准则,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那么利润质量应该会得到改善。所以,我们除了完善会计政策、改善会计报表外,还应加强经理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影响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补贴,地方政府要破除地方主义,从全国利益出发,为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利润质量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论上,由于利润质量反映出公司盈利水平质的规定性和内在揭示,所以利润质量研究是对财务研究的重要补充;在现实中,由于我国公司的利润质量不高,对利润质量的研究可以促使我们完善会计制度、促进经济、市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利润质量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公允价值计量下如何防范利润的操作,如何防范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利润调节等等。随着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建设的加强、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健全,利润质量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利润质量的研究仍会是会计研究的重点,利润质量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红:《论企业的收益质量》,《税务》2002年第6期。
      [2]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会计研究》2003年第9期。
      [3]周斌:《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上海会计》2003年第2期。
      [4]王安武:《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5]吕博:《论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综合评价》,《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报》2000年第12期。
      [6]张惠中:《简论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9期。
      [7]马英丽:《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分析》,《农场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8]张艳秋:《浅析利润质量的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方法》,《商业时代》2006年第18期。
      [9]王秀萍:《不良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影响及措施》,《商业研究》2004年第9期。
      [10]张淑英、刘朝臣、闫永海:《主营业务贡献对利润质量影响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5期。
      [11]于冬梅:《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2]邵军:《刍论企业利润质量特征》,《财会通讯》2008年第4期。
      [13]朱翠兰:《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恶化的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4年第2期。
      [14]张洪涛:《利润质量评价初探》,《管理效益》2001年第2期。
      [15]齐飞:《利润质量的现金流量分析新观点》,《财会通讯》2002年第9期。
      [16]唐凤林:《从现金流量表分析利润质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9期。
      [17]李馨、钟玉红:《现金流量表分析浅谈》,《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
      [18]郭颖:《上市公司利润在操纵的识别及治理》,《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9]李海燕:《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分析》,《管理观察》2009年第17期。
      [20]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21]王志台:《上海股市盈余持续性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0年第26期。
      [22]储一峋、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23]蒋义宏:《从非经营性损益看盈利质量》,《上市公司》2001年第2期。
      [24]王小哈、杨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5期。
      [25]张新民、王秀丽:《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9期。
      [26]李宇清、徐旭、曾繁荣:《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
      [27]高省亮:《董事会特征、现金持有水平与利润质量关系实证研究――基于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9期。
      [28]左薇:《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商业》2008年第23期。
      [29]李明伟、莫生红:《绩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8年第5期。
      [30]龙子午、袁亮:《利润质量的四大影响因素浅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5期。
      [31]吴凯:《利润质量――浅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科学创新导报》20008年第2期。
      [32]赵月、葛长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方法研究》,《长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1 期。
      [33]陈芳:《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与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6 年第1 期。
      [34]Bevaer著,薛云奎等译:《财务报告:一场会计革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5]Ball R&P brown.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
      [36]Dechow Patricia M1.Sloan, Richard G1, Sweeney. Amy P1.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5.
      [37]Easton P, M Zmijewski.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AccountingEarnings Announcemen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1989.
      [38]Finger CA, The Ability of Warnings to Predict Future Earnings and Cash Flo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1994.
      [39]Lorek K S, G L Willinger. A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Prediction Model for Cash-Flow Data,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40]Jennifer Francis, Ryan La Fond, Per Olsson, Katherine Schipper. 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
      (编辑 聂慧丽)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利润 评价 质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