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论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0-11-09 08:04: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高校是社会公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高校社会责任的落实要依靠高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文章阐述了高校社会责任的涵义,高校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高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和谐社会与高校社会责任的关系和高校社会责任落实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
    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为高校的更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高校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高校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需要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社会责任的涵义
     
        (一)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
     
        高校社会责任既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环境责任,还包括法定责任和约定责任,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从高校内部看,就是要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和持续发展,保障师生员工的权利尊严和福利待遇;
    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高校在社会环境中良好作用,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和持续发展。
     
        高校是社会公民,是“行为主体”,学校必须为其行为后果负责任。高校的社会责任,从经济学讲是学校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发生背离时,大学要承担边际社会成本。现代经济学认为,由于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一个“社会公民”的行为对旁观者利益的影响,若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
    若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高校的存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正外部性,同时也产生了一定量的负外部性。比如高校的存在发展,会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包括资源占用、耗费和受到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成本)。
     
        高校是社会公民,其社会责任是源于高校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为了保障高校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益,高校活动必须受一定的限制,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高校与利益关系人权益均衡。正是由于高校利益与社会利益事实上不可分割,高校行为兼具自身与社会双重影响属性。所以高校社会责任就是指高校决策者在谋取学校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同时,有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和促进社会福利的义务。
     
        高校是社会公民,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与经济主体,其利益相关者是指所有与学校利害攸关的个人与团体,出于学校利益相关者考虑,基于政治经济法律责任的高校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高校对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
    高校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
    高校对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相关组织、个人的社会责任;
    高校对社区及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
    高校对社会环境和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这六项社会责任是社会所倡导的,应成为全体高校认同的社会责任。虽然在目前情况下,仍需要社会强制性的法律来做补充,但是这些社会责任应该是高校作为道德主体所追求的理想与努力方向。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不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且是具有法人人格的伦理实体。高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身,不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校是社会公民,其社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涵界的扩大,会更加注重相关者的利益,由此,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
     
        (二)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缘由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高校在快速发展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教育公平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乱收费问题、道德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师生与学校纠纷问题、师生员工权益问题、社会公益问题、学校与社会、政府、社区其他组织关系问题、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对高校构成了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高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社会责任的发展
     
        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表明高校社会责任的演化。最早的高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从16世纪开始功能开始转变,其主要标志是德国人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开始转向对科学的研究。18世纪,美国按照“教育、科研”两个“中心”来创办大学,并逐渐围绕本地农业和工业发展,逐渐演变到了“为社会服务”。虽然高校承担了社会责任,还是把高校看成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或社会边缘的组织,还没有把高校定位为社会公民。从高等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高校已越来越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并有日益加强的趋势。在新历史时期高校作为社会公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密切相关的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独立”的办学模式是指社会其他组织个人不要随意干涉高校的正常运行,“大学独立”与高校作为社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并行不悖。
     
        二、高校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框架内,很多高校要求更多的政府支持、社会赞助和其他资源权利等,追求自身利益成为高校发展的动力之一。由于我国正在办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只能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高等教育体制只能通过不断解决前进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类问题来逐步完善自己。因此,制度建设具有滞后性。换言之,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在不完善的状态下运行,导致高校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越来越多地产生外部性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的期望不断提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要求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权利意识和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非常希望高校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以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式追求成功,自身利益不是高等学校(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第一或压倒一切的目标,大学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培养好的人才,才有学校的声誉、品牌和学校的发展。
     
        (一)高校自身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公民,高校独立利益主体的身份已经确立,很多高校校办企业上市,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了普遍接受的准则。由于改革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高校的社会责任,资源的争夺使高校自身利益和其他社会公民利益之间的矛盾逐步积累,并日益凸现。高校办学经费短缺和巨额债务至今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充分理解和进一步重视高校在我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处境已刻不容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维护自身利益是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公民实现自身功能的内在动力,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功能的外部压力。市场经济越发达,高校面临的竞争越激烈,高校生存发展的风险越大。在考虑承担社会责任时,高校会首先考虑在法律框架内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得不到保障,这又进一步削弱了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以及高校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和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单纯向高校提出要求承担社会责任并施加压力,就很难得到高校的理解、配合与支持,甚至会被高校消极抵制。只有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理解高校的现实处境,尊重其利益要求,深刻了解高校的社会责任倾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理,提出共赢方案,才能引导高校以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更加注重对高校社会责任行为的引导
     
        当前比较容易切入的是制定引导性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奖励和引导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正如一些高校所担心的那样,高校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办学成本,削弱其竞争力,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政府完全可以通过鼓励、优惠、支持、表彰等措施,减轻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及成本,解除其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对高校的社会责任教育
     
        针对高校行为制定引导性政策措施尽管非常必要,但一些高校可能会由于追利动机,打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幌子损害社会利益。因此,还有必要从高校行为动机采取措施,使高校确实想为社会做贡献,希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的社会责任教育。我国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至少应让高校认识到两点:一是高校的发展取决于所处的综合社会环境,高校承担社会责任是不可回避的。二是社会倡导高校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要牺牲高校,而是希望高校转变观念,以社会公民的立场修正行为,找到一条有利社会和自身的发展路径,实现高校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四)高校社会责任与回报
     
        高校积极与政府和社会合作,通过主动响应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来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事实上,负责任的高校完全可能通过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公平机制等得到承担社会责任回报。从长远来看,高校承担社会责任会赢得持续社会支持,社会责任付出会转化为一种长期的美誉度投资。在多数情况下,高校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这意味着自身利益的部分丧失或让度,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情况未必如此。高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从短期看或许不能为自身带来直接的业绩, 但从长期看,这种活动改善了高校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会获得社会各界的美誉和支持,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管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同时又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这能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同时,高校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大学展示自身实力和价值、产生广告效应的绝佳手段,它不仅可以赢得声誉和认同,而且也可以传播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学术实力和价值观念,为高校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
     
        履行社会责任使高校更加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从而也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高校而言还要依靠科技进步,人才与创新,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创造力、创新力,完成高校价值实现。
     
        三、高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高校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范畴。高校若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依赖社会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谋福祉。一个成功的高校,必须对社会做出贡献才会被社会所接受,才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代社会,高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责任是高校作为社会公民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高校不仅要对政府、教职员工和学生等直接相关者负责,还要对支持它生存发展的社会负责,为增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社会责任与高校可持续发展
     
        高校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交换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发展离不开社会为其提供的生存资源和生存条件。高校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才,人才是高校成果的表现形式。高校不能把目标仅仅局限在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而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惟利是图忽视社会责任的高校终究会被社会抛弃。事实证明,许多成功的百年高校都是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而闻名于世的。高校的发展只有基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够创造未来,否则注定是短命的。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校, 才能对师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才能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其品牌才会被社会认同,毕业生才会被用人单位乐意接受,才能够持续的发展壮大。高校可持续发展重在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这要求高校必须关心所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的利益, 并且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从长期看,大学履行社会责任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是相容的。国内外的实践都已经表明,高校承担社会责任与知名度和美誉度呈正相关,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即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会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承担社会责任必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的学术实力,进而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有些高校也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是高校的个别行为。全社会还缺乏有效地促进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环境, 缺乏督促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环境,以致许多高校在社会责任方面并没有受到多少有影响的压力,只有在其活动严重影响了环境和社会利益,被媒体曝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或舆论谴责时,才会想起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考虑。
     
        高校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高校运行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校的声望和地位,又要保持高校在已领先的领域和未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保证长盛不衰。高校可持续发展还在于对环境的应变性上,成功的高校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对环境显示的反应,因此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代表了创新与适应的能力,这是高校的成功要素之一。高校的适应性还表现在对资源利用的适应性,高校如果忽视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之处是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是一种平衡,而高校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是在非平衡中求得一定的优势。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永续发展目标。社会责任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义统一于高校的品牌美誉、战略目标、环境的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期望等各环节之中。高校形象是指将高校的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行为活动视觉识别等整体识别系统传达给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使其对高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对高校形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就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它的核心是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对高校内部而言,它可以使师生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凝聚力。对高校外部来说,它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步和协调一致。高校发展需要靠先进的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恰恰可以推动先进的高校文化的传播。高校社会责任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高校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它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社会责任使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文明内涵具体化、形象化,并向社会传播。
     
        四、和谐社会与高校社会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历史使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它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校广泛认同、支持。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观念更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一个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动的特殊时期,其中各种积累遗留问题凸现、各种新生突发问题丛生,是这个时期突出的特点。正是基于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未来发展深远背景的全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成为必然选择。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在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导向,构建一个多元兼容、发展有序、相互协调、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政府、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在发展观念、精神状态、行为特征、文化行为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在充满理性的思考中,消除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是社会公民,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而且应该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有所作为。即便是从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出发,法律赋予了高校完整的行为权利,高校也有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高校作为社会公民其行为应体现社会整体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遵守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来理解高校的社会责任,实质上就是对高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进行定位。高校的社会角色,是指与其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或行为模式,也可以说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对高校的行为期望。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的社会责任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满足社会对高校的期望和要求所应该采取的行动、应履行的职责、应做的奉献和应尽的义务。
     
        高校是社会公民,除履行经济和法律责任之外,还应遵守社会的伦理规范、道德准则约束等高层次发展要求。高校道德责任的价值意义,在于如何用善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去引导自身的行为,其目的在于用道德的力量促使高校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如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保护资源环境、消除贫困、扶助弱势群体、支持社区建设、资助慈善事业等。尽管大学道德责任不具有法律效应,对大学的规范只能通过教育、规劝、鼓励、舆论支持等方式来实现,但在法律不能涉及的领域又必须借助于道德的力量去规范和约束高校的行为。在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高校越发展,权利和相应承担的义务也越大。随着高校的发展,其义务和责任承担的层次也就越高。因此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校,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更加主动地协调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力求成为社会所期待的角色,为创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社会责任
     
        文明祥和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社会的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而且需要一个透明的履行社会责任的预期,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自觉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在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导入高校社会责任,既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国内外著名高校都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其社会目标。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与社会之间、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高校理应为建立和谐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以往种种把高校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观念,存在着先天不足,也很难适应社会对高校的时代要求。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期待,决定了高校在处理与社会相关利益等方面肩负有社会责任,高校社会责任在客观实在性上,是所扮演的社会公民角色的具体体现。
     
        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是追求高校与社会双赢,目的是促进高校与社会和谐发展。从这一目的要求出发,就必须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利于赢得社会的普遍支持,加快高校获得更多社会资源,优化高校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有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生命力的高校最重要的是对社会要有所贡献。当高校在社会责任的感召下,为社会和谐发展有所贡献之后,高校对社会的这种承诺就会转化为一种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有了这种优势,实现高校自身发展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今天高校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我国在社会变革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社会进步,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要求高校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去减少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高校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使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观上,高校必须导入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关键是引导高校实现角色的转换,扮演好既是高等学府又是社会公民的双重角色, 自觉肩负起在促进高校与社会协调,人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三)强化高校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进入新时期,强化高校社会责任是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考量,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的必然要求。强化高校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强化高校社会责任的自律。文明社会中,高校都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速,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最大可能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通过强化高校的责任意识,在办学宗旨、使命、愿景、目标等方面自律高校的行为,它使高校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制度机制。 它使高校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使承担社会责任成为高校的自觉行为,促使高校自觉与社会在良性互动中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价值观上,强调高校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讲究责任的社会,成功的高校也应是注重责任的。引入社会责任机制,有利于引导和约束高校在价值取向上,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重视其社会责任,把高校社会责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问题,作为高校规范和制度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道德观上,注入高校社会责任的教育伦理。高校社会责任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践行这一新的理念正在成为新的潮流。在伦理、信誉、品牌等道德观层面自律高校行为,同样也需要引入社会责任机制,有了这种机制更有利于提高高校应有的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的道德素质,用责任意识所形成的道德力量打造高校,进而在和谐社会方面做出的应有的贡献。今天的高校,必须逐步在道德建设中落实具有社会意义的道德责任。一旦拥有了一套自身道德自律的责任机制,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使高校讲信用、讲荣誉、讲道德、讲公平,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强化高校社会责任的自我调节控制,也就是高校从道德的角度对自身观念、行为约束和控制,成为高校内在的、自觉行动和制度。
     
        2、强化高校社会责任的他律。关注高校社会责任,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其概念的释意,重要的是把高校社会责任的理解引向更深层次的认识上。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把高校社会责任的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倡导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是完善社会管理应有之责,应把高校社会责任作为新时期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从社会管理视角提出,从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上加强高校社会责任的他律。政府、社会和相关组织要加强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呼吁、督促、检查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要求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重大历史使命,将引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共生的呼声,要求高校承担相应责任。成功的高校,必然是勇于负责任的高校,社会期望高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循社会共同道德准则。高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对高校本质要求、期望相吻合。高校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高校长远发展能力,还可以在社会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种良好的信誉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增强高校持续的发展能力,同时有助于激励高校教职员工的士气,为学校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五、高校社会责任的落实
     
        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质是平衡社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是高校社会公民角色的定位问题,只有尊重社会公益,高校自身的社会公民地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落实高校社会责任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一)高校
     
        高校应当将社会责任落实到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学校的目标定位、组织结构、用人制度、培养人才等都和社会责任的落实联系在一起。高校需根据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在办学理念中要导入承担社会责任内容。在一定时期,要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以强化社会责任的落实。
     
        (二)政府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高校承担社会责任,并对其进行监督、奖惩。政府应建立规范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并强化执法力度。这是形成高校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一方面,政府对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高校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如制定优惠政策,对那些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贡献的高校加以表彰和奖励,并给予支持上的倾斜等等。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当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仲裁者,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和监督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纠正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以保证高校对部分强制的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社会
     
        加强社会对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和鼓励,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和鼓励机制。首先,倡导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以人为本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在我国,伴随着市场化的社会转型,必然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凸现出新的文明特征,给今天的高校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大量的不确定性,也极易使高校在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方面出现社会责任的缺失,使高校陷入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所以在观念形态上,高校社会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社会文明为己任的先进理念,也是与社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是破解社会责任的缺失的思想基础。其次,鼓励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是推进社会建设应有之举。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在社会建设的层面上建立的社会公民社会责任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政府承担的是社会公共责任,高校及各类社会组织应该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建设,也是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求和谐、讲发展,就不能不明确高校与社会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更不能不讲社会责任。
     
        (四)高校承担社会责任途径
     
        1、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制定社会责任标准。高校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生存发展的同时,应当对社会包括相关利益方承担相应责任,这是对社会应有的回报。随着社会发展,高校的社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我国高校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社会公民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此,要认真研究高校社会责任标准,像教学、科研一样,提出我国高校应当承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尽快制定我国高校社会责任标准或规范,并作为高校社会责任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依据。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尽量将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要求融入高校的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之中,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2、塑造高校诚信精神。高校是社会公民,是培养人才的组织,诚信是高校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高等学校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高校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高校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高校应在其活动中奉行讲信用、讲信誉的道德准则,信誉是高校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是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是品牌和美誉的基础。只有坚持诚信为本,将诚信放在首位,才有可能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3、承担环境道德责任。环境道德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高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当前我国高校理念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有害于环境的行为仍然很多。有些高校认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对环境的影响,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潜在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所以高校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勇于承担环境道德责任,使高校成为社会公认的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的圣地。
     
        4、慈善事业回报社会。现在不少高校都已经有了回报社会的想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途径。高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和高校成熟的必然历程,将对人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帮扶置于重要的位置,是我国高校日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
     
        5、进一步加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力度。通过社会、政府和大学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优秀人才和科学技术满足社会对高校越来越高的期望,以优秀的高校文化、精神回报社会的养育之恩。培养人才和解决社会问题之间永远存在一种强烈的互动性,高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基本组织,应当意识到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高校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够谋求自己和社会更为和谐、持久、双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鄢烈洲.公共行政视野下高校的社会责任[J].学习月刊,2007(20).
        2、薛彦华等.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学校 社会 责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