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八年级傅雷家书的课堂实录【上科版八年级《力》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时间:2019-05-22 03:23: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现授鱼一授渔一学渔的转变。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
      2.1通过视频播放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射箭比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弓弦能被拉弯,箭能射出去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力。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人手,由此引出物理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物理就在身旁,增强物理的应用意识。
      师:“平时我们经常会提到‘力’,你能具体地说出几个来吗?”
      生:拉力、注意力、毅力等等。
      师: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点评
      教师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再由“常识”上升到物理,使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
      2.2出示图片(人施力的几种情景)
      师: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生:不一定,如:大象卷起大树;起重机吊起货物等等。
      师:很好,让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图片(机器施力的情景)
      师: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情景。
      师:大多数力是在直接接触情况才能发生,一旦离开接触体,就不再有力的作用。
      点评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分析罗列的现象
      师:你能找出在这些不同情景背后,所隐含的共同点吗?
      (提示:可以从语文的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通过师生对话共同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地方:物体一作用一物体
      点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人”到“物”以及从“接触”到“没有接触”的过渡都很自然,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通过师生的对话归纳出力的概念,既突出重点,又很轻松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也学会了进行探讨物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师: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压、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分析上面实例中施力物和受力物)
      师:同学们用身边的物体及实验室所备器材感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
      生:手提书包、手拿椅子、手拉弹簧等等。
      生:手拍桌子、左手拍右手。
      点评
      从教师的小结中,引出施力物和受力物概念;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体验力,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大家一起来体验“手拍桌子”和“左手拍右手”实验,
      师:你有什么感觉?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感觉手有点麻
      生:说明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师:很好,掌声鼓励,(出示“用手拍桌子”的受力分析图)
      点评
      从学生的实验中,引出力的作用相互性,内容的衔接很流畅,让人感觉到本节课上的很饱满。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段nash片段。
      播放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的情景。
      师:他为什么会后退?
      生:他受到了墙的推力,
      师:很好,能具体点吗?
      生: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他,他自己也后退,这表明,手对别的物体施力的同时,受力物体也对手施了力。
      师:很好,比老师考虑的还周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师为你鼓掌,(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感染下,真诚地鼓掌)
      点评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充满着信任和尊重,自由和民主;不但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师:刚才我们提到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那么它们会不会出现上面现象。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
      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师:大量事实说明: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充满相互性;比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得必有失”等等。
      点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课程资源进行创造和开发,充分体现了课内课外相贯通,物理和生活相联系的思想,体现了生活现象和哲理也是物理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也间接告诉学生:学习物理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今后去正确面对、决策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问题,为他们一生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出示题目
      用浆划船前进时,使船前进的力是哪个物体给的?
      A.水
      B.浆
      C.人
      D.船
      生:B
      师:和老师想的一样,那么你能不能把划船的动作比划一下。
      学生做了向后划桨的动作。
      师:你明明向后划浆,船为什么向前行驶呢?
      生:水对船有一个反作用力,使船前进。
      师:那么真正使船前进的力是哪个物体施加?
      生:水
      师:生活中很多力的现象看起来很“熟悉”,其实我们对它的物理内容的理解往往是“陌生”,希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把“陌生”变成科学意义的“熟悉”。   点评
      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体现了课堂民主精神,同时又引导学生思维与老师一起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者比学生更聪明地思考,达到师生思维同频共振。
      师:船能前进,又说明什么?
      生:力的效果显现
      点评
      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力的作用效果
      3.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①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
      ③向下运动的篮球越来越快;
      ④用手接住篮球;
      ⑤用投影仪对比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
      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
      师: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3.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
      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
      ②撑杆跳运动员过横杆的情景。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举例说明
      点评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探究和接受有机统一;既体现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又是对新课改采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即。寻找中间地带”。
      (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来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老师进一步明确指出: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点评
      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巩固小结:根据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射箭比赛情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小结。
      点评: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前后呼应的原则。
      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本节课上的较为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广州亚运会射箭比赛为背景,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从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交流、讨论归纳力的概念;通过感知、体验、交流、讨论从中归纳出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2)课堂上学生参与性增强了,交流多了,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使教学回归本原,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关注了部分参与能力较弱的同学,充分利用动手实验和分层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在教学中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实现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即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在实验探索中求知,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教学目标;又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指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目的接受相关新知识;体现了在新课改中“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不走极端而集大成的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八年级 课堂 点评 教学实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