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彭钢:和伯父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_电影:少年彭德怀

    时间:2019-05-20 03:25: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彭德怀一生无嗣。    彭钢的父亲彭荣华是彭德怀的小弟,彭荣华和二哥彭金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做地下工作。1940年9月,兄弟二人先后被敌人杀害。    彭荣华的牺牲和彭德怀是有关联的。
       “一方面父亲是做地下工作的,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彭德怀的弟弟。那时候,我们都不敢说姓彭,因为经常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跑到我们家问这问那。那时我们都说姓胡,或者说其他的姓。从我记事起,我们就不停地躲藏,不停地更换姓氏。”彭钢说。
       彭钢从大人们那里听说,大伯搞了平江起义,是“共匪头子”,国民党扬言要斩草除根,把彭家所有的孩子全杀光。
       “国民党派军队驻扎在离我家一里地远的地方监视我们。为了不连累乡邻,我们最后躲到了山上。那是一个漆黑的晚上,天上下着小雨,阴冷恐怖,我紧紧贴着二姐的怀抱,不停地哭喊:‘天怎么还不亮!’”
       1949年,彭德怀的老战友、武汉市市长吴德峰,派人将彭家的这些孩子接到武汉汉口上学。
       新中国成立后,彭钢兄妹作为烈士遗孤被接到北京。
       1950年4月,十一岁的彭钢第一次在北京见到了彭德怀,彭德怀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
       “当时,伯伯到北京来开会,我们相见了。”
       此后,彭钢陪伴彭德怀大约生活了十五年。在彭德怀最为惨淡的岁月里,彭钢成为其相伴膝下的“女儿”,也成为他困窘中的重要精神支撑。
       对于彭钢来说,在中南海与伯伯在一起,结束了她以前东躲西藏的生活。
       “那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她说。彭德怀奔赴朝鲜,临行前向彭钢
      简单说了句:那你回学校吧,我有事走了
      
       彭钢和彭德怀相见不久,彭德怀就受命率军赴朝参战了。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很快侵入台湾海峡,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丹东也被炸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必须进行抗美援朝。当然,朝鲜是我们的邻国,邻居有困难,我们也应该伸出手帮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伯伯当然同意出兵抗美援朝,保护我们国家的建设,使人民能够安定地生活。”
       彭德怀要奔赴朝鲜,彭钢当时并不知情,因为他走得很匆忙。当时的情境,彭钢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是1950年10月7日的晚上。
       “伯伯说要暂时离开一段,不能很快回北京,问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我们说不需要什么东西。但他还是叫人买了些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还给了我们一些钱备用。”
       第二天,彭德怀乘车上西苑机场坐飞机,顺路送彭钢去西直门和新街口之间的华北小学上学。彭钢在学校门口下了车。彭德怀向她挥了挥手,简单说了句:“那你回学校吧,我有事走了。”
       后来,彭钢从资料中看到,伯伯这天到沈阳去了。
       10月19日傍晚,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带着一名参谋和两名警卫员上了一辆汽车,冲过鸭绿江大桥,开始指挥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伯伯到了朝鲜以后没有跟我们联系,我们是在报上看到的消息,这才知道他是去抗美援朝前线了。当时,我们很为伯伯的安全担心。”
       在彭钢的记忆中,其间,彭德怀回来过一次。
       “在他暂住的北京饭店,伯伯塞给我一点儿钱,虽然不多,但我也没地方放,最后交给老师保管。”
       几天后,学校校长在路上碰到彭钢问:“你伯伯回来了?”
       彭钢说:“没有。”
       校长又问:“那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彭钢说:“我原来就有。”
       彭德怀没有嘱咐彭钢什么,只是说他有事回来一趟,让她不要跟同学讲。彭钢心想这件事是要保密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多年以后,彭德怀回忆这次战争,他说:我不知道敌人的情况,怎么知道能不能打赢呢?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要是打败了,就相当于我们国家打烂了重新建。
       “伯伯说,这是最坏的情况,但我们也有可能取得胜利。当时对这个胜利有没有把握呢?他说没有把握,他说知己知彼才能够取得胜利。后来我军和美军打了场遭遇战,他说心里有了底,说起码能打个平局。这场遭遇战取得了胜利,他觉得美军并不可怕。
       “但打平手也不容易,人家是现代化装备,我们却连飞机都没有,只能依靠战士的英勇和指挥员的指挥与敌人周旋。听伯伯说,当时我们部队白天根本不敢出来,几乎都是晚上打仗。”
       事实上,彭德怀去朝鲜前为自己做了最坏的打算。从红军时期开始,他就把一些文件随身带着。这次去朝鲜,他觉得自己有可能牺牲,而这些文件绝对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所以他把这些文件交给了毛泽东,让毛泽东保存。
       “到朝鲜战争后期,有人提出要解放整个朝鲜。但是伯伯不同意,他认为我们没有实力去解放整个朝鲜,就算解放了也守不住。后来毛主席也同意了他的建议。”
       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
       “我母亲从湖南老家来看他,向他叙述了我父亲和二伯父牺牲的情况。母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我们这些孩子也哭了。这时,眼泪从伯伯眼角大滴大滴滚落下来。他沙哑着嗓音说:‘孩子们,不要哭,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好爸爸而自豪,我为有这样的好兄弟而骄傲。’”
       “就是从这时起,我和伯伯住在了一起。除了我不在北京和他被囚禁的日子,我们始终生活在一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
      
      彭德怀说:只要自己不垮,
      别人是整不垮你的
      
       1958年大刮浮夸风,彭德怀对此十分清醒。这不光是因为他出身农民,对收成上的事一清二楚,更在于他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掌握了真实的情况。
       有一天,彭钢陪伯伯在中南海散步,碰到一位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彭钢看到他们没说几句便争执起来,彭德怀严厉地对那位负责人说:“你是分管农业的,亩产上万斤,甚至几万斤,这可能吗?你也得讲点儿科学吧!”
       事后,彭钢劝彭德怀说:“你生那个气干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讲吗?”
       彭德怀说:“你是中学生了,一亩地是六十平方丈吧?你想想看,就这么点儿大地方能产几万斤粮食吗?就是堆也要堆多厚!”
       1959年8月19日,是彭钢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
       “那天下午,司机老赵兴冲冲地告诉我,说要到南苑机场去接伯伯,伯伯回来了。
       “那天天气晴朗,飞机很快就飞来了,在我们面前徐徐降落。人们一个一个地从机舱里走出来。奇怪的是,走下飞机的人互不吭声,气氛非常奇怪。我们往常接机看见他们都是有说有笑的,而这次,所有人都低着头,各走各的路,不打任何招呼。我看见伯伯穿一身退色的旧军衣,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也低着头沉默地走出机舱,没有丝毫表情。我赶紧招呼着跑去,上前接过伯伯手中的文件包。伯伯没有吭声,拉着我缓缓走向汽车。”
       坐在车里的彭德怀紧紧握着彭钢的手,一言不发。空气仿佛在车中冻结了,彭钢看看伯伯又看看伯母浦安修,不知怎么才好,也不敢吱声。半天,彭德怀开口了,问彭钢:“你考上大学了吗?”
       “我高兴地说我考上了第一志愿——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伯伯这才露出一丝笑容。他问我家里情况怎样,我都一一作答。然后他就又不再说话了。”
       一到家,浦安修就把彭钢叫到卫生间,还没说话,已满脸眼泪。她哭着说:“你伯伯在庐山犯错误了……说他反党,他被说成了‘反党集团’的首领……”
       浦安修建议彭钢去改换志愿,不要参军上军队的学校。然而这一建议很快就被彭德怀否决了。他说:“一个孩子家,改什么志愿。我一人做事一人当……还能把她一个小孩子怎么样!”
       彭钢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彭德怀低估了当时的形势。
       从那天起,彭家被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笼罩了。
       “没什么人到家里来了,连我这个一向开朗、爱说爱笑的人,走起路来也变得小心翼翼。我每天看着伯伯坐在书桌前写,写了撕,撕了写。他还常常背对着门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彭德怀有时也出去开会。有一回开会,他震怒了,吼了起来:“开除我的党籍……拿我去枪毙了吧!谁是‘军事俱乐部’成员,自己来报名。”
       彭德怀多次对彭钢说:“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可不能承认,如果承认有‘军事俱乐部’,那么你的成员是谁呀!多少同志将蒙受不白之冤,党会受到多大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毁灭自己。”
       彭钢对彭德怀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只要自己不垮,别人是整不垮你的。”
      
      彭德怀对彭钢说:历史将会为我做出公正的评价
      
       1960年以后,彭钢一次次听伯伯讲起庐山会议。他评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能做到多快好省当然好,但事实上是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最后饿死了那么多人……有些地方盖别墅,说是给毛主席盖的,实际上毛主席根本没有去过,是地方上的干部自己享乐,劳民伤财,败坏风气……还说“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应当改为“他是人民好领袖、好领导”,因为《国际歌》里说“从来没有救世主”。
       有一次,彭钢问彭德怀:“你写那封信干吗?”
       彭德怀说:“我能看着人民挨饿吗?我是政治局委员,我是党员,我不能不考虑人民的死活,但有些话得请主席来说,主席威望高,让他去纠正比我去纠正好,所以我就写了。”
       在彭钢看来,彭德怀之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大局。
       “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这么做。上庐山开会前,伯伯先去了武汉,然后坐船到九江。在路经河南时,护士问他为什么不吃饭,他说,看到这些饥民,我能吃下饭吗?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怎么能这样?到了庐山以后,他看了另外一些材料,看到有些地区已经断粮了,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说。但他又觉得有些话不能在会上说,所以他就写信了。”
       1961年年底,彭德怀回湖南老家调研。
       “一天晚上,伯伯让我妈妈到门口放哨,他要亲自给我家重新砌灶台。他要把在庐山会议时写的信的底稿和一部分材料,放到坛子里,再埋到灶底下,说这样就丢不了,也不会受潮……他还特意给我妈妈一千元人民币,说:‘万一有事要到北京来,没有路费怎么行。’”
       “庐山会议后,伯伯认为自己经受的不仅是个人的痛苦,还是一个民族在发展中经历的挫折,他发自内心地希望,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只留一身清白。他和我谈起自己蒙受的冤屈时说:‘历史将会为我做出公正的评价。我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了,但你是能看到的。’”
       彭钢进入西安电讯工程学院读书后,在北京的彭德怀更为孤单和落寞。
      
      彭德怀向彭钢讲述了自己给毛泽东写信的全过程
      
       彭德怀被罢官后举家从中南海迁出,搬往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居住。
       彭钢上了大学后,“反右倾”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搞得如火如荼。
       “我陷于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和伯伯一起度过的岁月使我疑惑,伯伯怎么会反党呢!大学的寒假只有一星期时间,我不能回家,只能盼望着暑假早日到来。细心的伯伯随信画了一个示意图,叮嘱我回来前发个电报,好去接我。”
       第二年暑假一到,彭钢急忙赶回北京。
       “我按照伯伯画给我的地图摸索着找到了吴家花园。我想给伯伯一个惊喜,没想到在门口遭到了哨兵的阻拦。我大声说:‘我找彭德怀,我是他侄女。’”
       夏天,窗户都开着,彭德怀一听到彭钢的声音,赶忙跑了出来,他只穿了一件汗衫,下摆扎在退了色的旧军裤里。瞧见是彭钢,他高兴极了,大声地说着什么。
       彭钢却一下子呆了,分别不到一年,伯伯原先一头黑发,只有稀疏的几缕白发,现在却几乎满头霜雪,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来岁。
       “伯伯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楚。”
       彭钢看着伯伯,眼泪下来了。
       彭德怀告诉彭钢,这里原来杂草丛生,蛇特别多,现在挖了池塘,栽了果树,种了茄子,他还拜了一位农艺师傅当老师。
       第二天晚上,彭钢问彭德怀关于庐山会议的情况,没说几句,彭德怀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东西,递给她说:“你可以看看我写给毛主席的这封信。”说完,点起一支烟等着彭钢看完。
       这是彭钢第一次见到文件中说的“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它又轻又薄,不过几页纸。
       等彭钢读完信,彭德怀就讲了起来:“我这样写,是做了调查研究,有根据的,我特意到农村去看过。农村搞的‘大兵团作战’、‘深翻土地’,完全不顾实际情况。还建了许多食堂,和中国农村的燃料条件、风俗习惯都不相适应……还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口号,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不可能的。干事情不能没有条件,不讲条件不是唯物论。”
       彭德怀又点了一支香烟。他在庐山会议以前是不怎么抽烟的,拿他的话说:“这是庐山会议给我带来的坏毛病。在庐山开会,我一天抽两包都不够。”彭德怀时而深沉,时而激奋地阐述了他的观点,讲述了他毅然上书的全过程,一直谈到深夜。彭钢终于明白了,这封信,是伯伯深思熟虑的产物,即使他在庐山上不写,下了庐山也是要写的。
       谈着谈着,彭德怀的语速慢了下来,两道浓眉痛苦地绞在一起。
       “他难道不清楚吗?正是由于这封信,使他壮怀激烈的战士生涯突然中断。也是由于这封信,他来到寂静的吴家花园,虚度着宝贵的光阴。然而他的观点始终没有变。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在追求什么?我忍不住对伯伯说:‘你当你的国防部长,干吗要去管经济问题?’听了这句话,伯伯猛一下抬起头来,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颤动着,他说:‘我怎么不能管呢?我是共产党员,还是政治局委员,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看到了不提出来,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越说越激动,‘我要对人民负责任,我可没有你们考虑得那么多。我觉得不对的地方,不管是什么问题,我都要讲出来,这是主人翁的态度,不能去想什么个人得失。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懂得自己的职责,要不怕罢官,不怕离婚,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我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
       彭钢对彭德怀讲了自己回家的遭遇:她的两位同学到西安火车站为她送行,她想两位同学从火车站回去可能赶不上吃饭,就买了点心准备三人一起吃,但点心刚买到手,一个衣服肮脏、头发蓬乱的男子突然闯过来,一把抢走了点心,而且边跑边往点心上吐唾沫。目睹此情景的警察问她还要不要点心了,她冲警察摇了摇头。
       “我告诉伯伯,我同桌的那位安徽籍的同学张天华家里已经有人饿死了。”
       彭德怀听了彭钢的讲述以后,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很长时间不说话。后来他沉痛地、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老百姓的生活比我想像的要苦多了!我真希望是我错了,如果那样,老百姓就不至于挨饿了!
       彭德怀不能离开吴家花园,就在吴家花园里开荒种地。他真诚地希望通过劳动,一来了解农业情况,二来减轻国家的负担。此外,为了与人民共度时艰,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艰苦朴素,厉行节约。
       “特供猪肉他买得很少,供应的好大米、面粉经常给别人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和红薯丰收了,他就算给我:一厘地萝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红薯能顶多少粮食,这一切能给国家节省多少开支……他养了一头猪,并且每天到外面去打猪菜来喂。后来他把这头猪送给炊事班的战士吃了。他把自己每天的大小便集中起来,倒到自己准备好的粪桶里沤肥。他种了很多种菜,当时我有些同学来吴家花园,他就让同学带些菜回家,到现在还有同学对我说,当年你伯伯摘苦瓜、丝瓜、茄子给我们吃……”
       彭德怀和周围的老百姓做了朋友,有的小孩叫他彭爷爷,有的叫他彭老头。
       “他自己拿钱给老百姓供电、供水,为了让群众吃水方便,他把自己住处的机井敞开着,伸出管子,让老百姓自己来接水。
       “警卫班、锅炉工等都住在园内,水费电费,伯伯总要出一半。其实他一个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他自己打水,弄个搓板洗衣服,生活上完全自理。”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专门量出一分地,用于试实验,说这块地能收多少粮食好算账。
       “那年我也在家,他把麦子地翻得很深,弄了很多肥料,量好整整一分地,他就想看看这一分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在粮食快熟的时候麻雀来了,他扎了一个草人,草人手上还拿着大蒲扇,他说这样可以吓跑麻雀。最后,这一分地打了九十二斤粮食。他说比他管理得好的话可以打一百斤。他说,一分地一百斤,一亩地也就是一千斤,过去说上万斤,这不都是胡说吗!”
      
      彭钢成了彭德怀倾诉的对象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住了六年。
       “伯伯的思想没有被禁锢。他逐渐深入考虑了国家的法制和民主建设问题,这是他在庐山上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的。”
       彭德怀对彭钢说:庐山会议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以后谁敢讲真话?党风、民主作风怎么办?说人“里通外国”,不调查不取证,一句话就定罪了,党章还要不要?宪法还要不要?
       “后来的‘八万言书’就是伯伯带着要讲真话的念头写下的。”
       1962年,由于在学校受到各方面压力,加上身体不好,彭钢被迫休学一年。彭钢正好借这段时间陪着伯伯,她成了伯伯的倾诉对象。
       彭德怀被说成“里通外国”。他说,岂有此理,我连一个外国字都不识,怎么“里通外国”?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多年以后,我看到吴家花园哨兵写的日记,对伯伯的一举一动均有记录。我们去散步时聊天,他让我不要把俄文丢了,我说没有用,他说学一门外文不容易,还是捡起来好。”
       彭钢没想到,这样的对话都在哨兵日记里记着,并附有评语:他还要与苏修勾结,想里通外国。
       彭德怀给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即后来的“八万言书”。
       “他写他几次和外国人接触,哪次翻译是谁,他的记性特别好,写得很清楚很详细。后来人家把它称为‘翻案书’。”
       写完“八万言书”,彭德怀先让彭钢看了一遍。彭钢在卧室看,他把门锁着,自己坐在外边。他提防着,不让人家知道,他怕连累彭钢。
       彭钢整整看了一个下午,一直看到晚上六七点钟,把吃饭都耽误了。看完后彭德怀问彭钢:“记住了没有?”
       彭钢说:“这些事情我没有经历过,又不像小说那样吸引人,记不住。”
       之后,彭德怀便每天讲故事般把他的经历告诉彭钢,使彭钢对“八万言书”有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毛泽东认为这是翻案书,其实他写的都是实情。他在信中有很多地方还做了自我检讨,甚至有些不该检讨的地方他都检讨了。”
       “文革”后,彭钢根据伯伯当年的“八万言书”中的内容,给党中央写了一封长信。
       吴家花园,杨尚昆去的次数最多,因为他可以借助工作关系去探望彭德怀。
       “毛泽东说了,吴家花园归办公厅管,所以杨尚昆借着这种机会经常去看伯伯,‘八万言书’就是通过杨伯伯送的。后来我写了一篇纪念杨伯伯的文章,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杨伯伯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当时没有打字机,伯伯给杨伯伯写了封信,信中说:杨尚昆同志,由于字迹潦草,请你打印多份送给中央。其实请杨尚昆印送‘八万言书’,伯伯本来是可以当面直接给杨尚昆说的,但是他怕连累杨尚昆,所以专门写了封信,也是为了给杨伯伯开脱。现在来看,似乎递封信不算什么,但在那个时候,人家躲都躲不及,你还往上迎,即使递封信也是冒着风险的。所以我觉得杨伯伯是高尚的,不是落井下石的人。”
      
      彭钢说:有人说伯伯很粗暴、很简单,我不这么认为
      
       “我终于看到这样的结论: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
       不久,彭钢也重返部队。
       “有人说伯伯很粗暴、很简单,我不这么认为,也可能我在他身边生活,感受不太一样,我可能感受到的亲情和感情多一些吧!伯伯的悲剧不是因为性格问题,而是因为体制问题,党内生活的不正常,民主意识的欠缺,是导致伯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彭德怀不止一次对彭钢说:有意见我就是要讲出来,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对的,一个人能那么全面吗?就算他百分之九十九对,那他也有百分之一的不对。
       有一次,彭钢问彭德怀:“你能做到闻过则喜吗?”彭德怀笑道:“我做不到闻过则喜,但可以做到闻过不怒。”
       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说:“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伯父 彭德怀 日子 彭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