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时间:2019-05-05 03:25: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00)      【摘要】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西方文化,特别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本土文化,导   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文化失语"现象。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
      策略。
      【关键词】文化失语本土文化西方文化
      
      失语症源于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
      部分或全部缺失。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他发现许多从事外语教学的中
      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1]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是
      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Lado和Brooks等学者均坚定地认为,对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对比是语言教学法
      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学者和教师也认识到了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
      济一体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的认
      识逐步加深,文化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英语教学界的学者和专家的普遍认同,文化交际的
      双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
      中,文化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导致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单向性趋势,出现了向英语
      国家"一边倒"的现象。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
      ,不参考母语,不和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2]这种重视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在不仅在
      文化交际中表现明显,在英语教学中同样也表现的很突兀。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明显的看出这一特征
      。在文化传授的教材中,几乎全部都介绍的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或现代生活等课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
      课文极少。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还导致另外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即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恰当的
      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不仅不能巧妙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华,而且还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
      的误解。在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时候,他国学生夸夸其谈本国的文化,而我国学生只能一脸尴尬,甚至连"包
      子"、"油条"、"元宵节"等单词都不会翻译。更离谱的是很多人在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乱翻一气,把儒家名
      言"富贵不能淫"译成"Be rich,but not sexy","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翻译成"Know is know, no
      know is no know",种种现象让人不禁感叹,我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缺失到何种地步,这种现象与我国大学英
      语教学只强调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而忽视本国文化脱不了干系。
      2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之原因
      2.1 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及文化传播的单一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英美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则处于较弱的位置。从近代交往历程来看,西方的强
      势文化一直凌驾于我国本土文化之上。西方国家掌握了经济、政治与军事大权,使得相对落后的本土文化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失去了话语权。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采取单一路径,只重视西方文化而忽视本
      土文化,人们对文化交流的互动缺乏平等交流意识,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不平衡。过去很多学者在论述中西
      文化交流史时,多认为从文化传播的方向上来讲是单向的,即由西向东,是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向东方
      、向中国的传播;西方人在这场文化传播中是积极主动的,而中国人则完全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传播结
      果而言,西方文化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而中国文化则受到了冲击。[3]
      2.2 社会观点的误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英语热",从刚入学的小学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国人把学
      英语当作头等大事。英语在当今中国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被国人抬到了一个不可抵达的
      高峰。可怕的不是英语对我们社会带来的冲击,而是面对这种冲击的时候国人所表现的无动于衷,甚至漠
      视母语及母语文化。国人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比对中国的春节还要热情,西方的电影和音乐日益
      占据中国市场,更加深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此外,母语文化对学习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被过分的夸大
      ,很多学者提倡学生少说中文或不说中文。以上种种错误观点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崇尚西方文
      化蔑视中国文化。
      2.3 教材选用不当
      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英语学习和教材是分不开的。纵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如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教材的课文大多来源于国外的报刊或者杂
      志,都是介绍西方社会的人文知识、社会习俗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是有好处的。但本
      土文化的内容摄入甚少,特别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更是少见,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学生在向他人介绍本土文化的时候表达能力低下。
      2.4 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力量,在课堂教育普遍实施的中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大部分教
      育的素质却有待提高。很多大学英语老师自身的态度不对, 对本土文化忽视甚至蔑视,他们汉语言文化功
      底薄弱,有些老师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并将这些观念植入学生身上。教师素质高
      低与学生学习本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之解决策略
      3.1转变社会观点,建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
       中国学生受英美文化的冲击,对其认同感甚至超过了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再一
      边倒地传授英美文化。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其根本目的在于
      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在其名著《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提到:"语
      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或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
      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4]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与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互相分享各自文
      化与习俗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社会应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本国文化,树立平等交流意识。在教学中不断输
      入中国文化元素,促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平等交流的态度,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3.2教材和考试摄入中国文化元素
       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应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摄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会产生迁移
      作用,课文可适当的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文章,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选
      择材料的时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本土文化的正迁移。在考试中,适当的增加本土文化的比例,及
      翻译本土文化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激发教师传授本土文化的积极性,使考试成为促进
      本土文化学习的有效机制。
      3.3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应提升自身修养,扩大知识面,学校可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本土文化的培
      训,让其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本土文化。在《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书中,陈深提出了"文化创意"的
      观点,是"在中国通过外语教育学习语言和文化可以获得的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发展或增长是一
      种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内部的变化过程。文化创意的概念更注重学生参与文化互动的能力而不是他应用语言
      的能力"。[5]教师应指导学生获得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刺激学习者的内部变化,从而达到更
      深入理解,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使用比较法,感受式教学法,合作法等
      方法进行教学。比较法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罗选民教授指出:"第一,它可以从文化系
      统的文化现象的同一性中探求人类发展的共性。第二,从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差异中,可以揭示人类文明
      发展的个性。有比较才有鉴别,不进行比较,就无从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特征。因此,比较法是英汉文化对
      比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6]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化方面的课文时,可将其与中国文化相对比
      ,如在介绍西方节日的时候,可在其与中国传统节日作比较,也可让学生发表意见,与学生进行合作式教
      学。与此同时,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应加强文化根基,多阅读《中国日报》、《21 世纪》注重中国文化
      知识的报刊资料,多参加课外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了解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
      的中文来进行交流和介绍中国文化。
      4 结语
      语言时时处处反映着文化,文化在任何时候都需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又包罗
      万象,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习得对学生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7]我们作
      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让中国走出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都可
      能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让大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0).
      [3]王晓朝.文化互动转型论——新世纪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会科学,1999.
      [4]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7-8
      [5] 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
      [6] 罗选民.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M]//7=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76.
      [7]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26.
      

    相关热词搜索: 失语 大学英语 反思 现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