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入殓师》的后现代元素] 什么是后现代风格装修

    时间:2019-05-01 03:31: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日本故事片《入殓师》从死亡题材切入,表现生和死,爱和恨,年轻和衰老,高雅和卑微,父母和子女,仁慈宽厚责任义务和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肯定和否定,贬斥和褒扬,历史和现在的完美交织和合圆融的大智慧哲学观念;表达父子传承,代系更迭,新老交替,把过去和未来、历史和当下联系在一起,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统一的时间理念;影片警示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存在,即是个体—躯体、自我与众生,自然环境,家庭,文化都是个人身份的构成性的存在,众缘和合,万物一体。
      [关键词] 《入殓师》;后现代; 元素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入殓师》如歌的行板,行云流水的优雅从容叙事,大获世界观众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超凡脱俗的后现代元素。影片的哲学观念,时间观念,人伦物理观念,政治观念都体现出典型的后现代观念。使得《入殓师》的思想繁复、艺术精湛,含金量充分,得到世界级大奖评委的认可,获取最佳外语片奖,实在是名至实归。
      后现代哲学产生在20世纪60年代。上可以追溯30-40年代,下可延至21世纪的当下。就字面本身而言,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post modern)必须根据未来post的先在modo之悖论来加以理解。美国后现代哲学家杰姆逊用2个重要特点界定后现代主义:第一,现代主义原型政治的使命感以革命姿态的消解;第二,所有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深度、焦虑、恐惧、永恒的情感都消失殆尽。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解释通常伴随否定性的修辞:不连续性、分裂性、不稳定性、非中心、非因果、反整体性。美国后现代哲学家哈桑总结后现代主义11个特征:不确定性,零乱性;非原则化;无我性;无深度;不可表现性;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行动参与;构成主义;内在性。[1]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从人类文化知识的地位、状态的角度切入后现代问题。他认为科学、艺术、文学都是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的话语活动。19世纪以前,这种话语活动都是在宏大叙述(grand narrative)制约下、或参照某宏大叙事的框架获得了自身的合理性的对事物的一种叙述。这个时代即人们所谓的现代。换言之,所谓的现代的界定特征是,这个时代的“知识”能够从它所属的体系本身获得合理化的全部依据。20世纪之后,这个“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宏大叙述本身发生崩溃,知识、世界,均矛盾百出。利奥塔说:“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下一个定义,后现代就是对一切元叙述的怀疑。”[2]元叙事就是宏大理论体系的叙述,如启蒙时代标举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21世纪初期,人们匡正对后现代主义种种看法。以前认识它的解构一切,否定一切,混乱斑驳的观念得到纠正。人们开始转而把握后现代精神,确定它的理性、智慧、进步、革命等后现代特征。首先,后现代主义思想倡导开拓性和创造性。他们最为推崇的是创造性的人生,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的人,创造者的奉献。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伽达默尔、罗蒂、格里芬、福柯等,莫不如此。其次,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向度是它的多元思维风格。要求人们像读一首诗、一部神话一样解读哲学原著哲学文本,倡导多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破除思维的单一和僵化。其三,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面对人性的异化,面对物质至上,后现代要颠覆世界的冷漠、迟钝、权利、金钱对人性的伤害。在工业化、都市化、技术化、官僚化、科学主义、工具理性、世俗化、平等主义、唯物主义世界中,强调对人性追寻和精神抚慰。探寻人的安全感、浩瀚宇宙中的个人主体性、向着人的尊严感、权利感回归,超越物欲化的世界,不惧力量绵薄,不惮呼声的微弱。
      经历辨析和识别,在第三个阶段,人们开始探讨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别。(1)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现代主义倾向人们的关系式外在的,偶然的,派生的关系。后现代将之界定为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constitutive个体-躯体、自然环境、家庭、文化都是个人身份的构成性的存在。(2)在哲学观念、人生观念上,现代主义倾向一种二元论哲学,非此即彼,非正确即错误,非光明即黑暗,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于实利主义,强调个体的统治欲,占有欲,将人生目标锁定在谋利、作恶、自决能力。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念界定在有机主义(organism),重视人的家园感,亲情关系,关注人的福祉,关注生态。后现代的人侧重于人的互相之间的依赖感,而非栖身于充满敌意和冷漠的自然之中的异乡人。(3)在时间观念上,现代主义关注现实,注重当下经验。认为当下的创造都是建立在对过去的否定上。后现代观念恢复对过去的关注和敬意;每一个个体自身都包含了整个过去的经验。人类本性具有更良好的适应性。后现代的时间观念具有更大更普泛的包容性。认为未来从现在的土壤中产生,现在的贡献包含着对未来的贡献。将过去、现在、未来统一在一起。(4)在政治观念上,现代主义侧重父权制。后现代主义要超越父权制,超越数千年的主流,成为后愤世嫉俗者(postcynical)。[3]
      《入殓师》体现出后现代哲学思想圆融和合,众生一体观念。大提琴如吟如泣,如歌如诉,悠远飘逸,荡人心魄,构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物象境界精神境界,表达超脱、旷达的后现代哲学观念。生和死,爱和恨,年轻和衰老,高雅和卑微,父母和子女,仁慈宽厚责任义务和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肯定和否定,贬斥和褒扬,历史和当下完美交织在一起,表达和合圆融的大智慧哲学观念。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念消解掉现代主义二元对立非此即彼,非正确即错误,非光明即黑暗观念。建构起有机主义哲学思想。生死一体,父子一体,高尚和卑下一体,男人和女人一体,自然和人类、师傅和徒弟、鸟儿和鱼儿、蓝天和白云、春秋四季、艺术和物质,谁能够将之决然分别呢?万物一体,众生一体,通透圆明,旷达久远的明澈和智慧,是影片奉献世界的思想财富。
      《入殓师》的时间观念睿智超脱,展示人生百年,代代相传理性和豁达。影片重要的道具是两个石头,小林大悟交给父亲的圆滑细小的鹅卵石,父亲交给小林的沉重粗粝的大鹅卵石,显现父子心心相系,血脉相连,谱系传递,代系更迭。由融洽和合到裂痕分离,由仇恨憎怨到理解宽容,不起眼而又厚重繁复的石头传递三代,传递到尚未出生的第三代,寓意父亲、自己、儿子,寓意爷爷、父亲、孙子,显现人类瓜瓞绵延,生生不息,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与现代时间观念的切断历史,否定历史不同,《入殓师》将小林大悟的父亲的一生,母亲的一生,澡堂老板娘的一生,无数人物的一生,连接在一起,表达父子传承,代系更迭,新老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现实。今天的存在建立于昨天的开拓,明天的辉煌建立于今天的创造,把过去和未来,历史和当下联系一起,体现超越时间空间,将过去、现在、未来统一的先进理念。
      《入殓师》的后现代人伦物理观念是内在有机、众缘和合的关系。首先在职业关系上,入殓师被人误认为旁门左道不登大雅之堂的工作。与生的期冀希望欢欣明朗不同,死亡往往伴随晦暗、阴沉、恐怖。由于它的不可体验性和一次性,人们视死亡为毁灭性的灾难,死亡带给人们不确定的畏惧感。 “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染有畏惧的色调”,“在生活秩序的合理化和普遍化过程取得惊人成功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关于迫近的毁灭的意识,这种意识也就是一种恐惧,即担心一切使生活具有价值的事物正在走向末日。”[4]“一方面可以说,生命是我们所有的一切,它的丧失是我们可能蒙受的最大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反驳说,死亡免除了它的主体这一想象中的损失,而且如果我们认识到,死亡并非是持续存在的人的一种无法想象的状况,而只是一段空白,我们就明白它可能没有任何价值,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5]将人生职业和死亡捆绑在一起是令人意外的另类的职业。当事人小林大悟自己感觉别扭;同学朋友认为丢人现眼,辱没友情;妻子美香无法接受,认为这个工作肮脏,今后没有办法和孩子交代,执意要他改换工作,否则就返回娘家,妻子美香果真离他而去;就连服务对象,丧者家属都从宿命论观念看待这个工作,认为小林大悟是罪恶报应误入这个行当;周围一切让小林大悟痛恨这份工作,甚而痛恨社长拉他下水。

    相关热词搜索: 入殓 后现代 元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