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如何提高效率【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时间:2019-05-01 03:27: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趣用故事,诱发兴趣。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面对完全陌生的知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呢?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时,刚上课就给学生讲了阿凡提运用自己的智慧,从生死纸条中救下一位民众的性命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死纸条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阿凡提是用什么方法取胜的呢?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心系生活,激发兴趣。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
      3.巧妙设疑,诱发兴趣。今天的数学课程越来越将重心放在人类关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问题和探究已经开始占据学校数学课程的中心位置。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和各地区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就要通过认知活动,通过思考。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动手动脑,培养探索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现代教学论也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动”,可以开发右脑,激发创新思维。经常让学生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创新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只要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兴趣,就能有效地激发大脑组织的功能,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镜子中的数学》一课时,机灵狗照镜子时看到了镜子中的时间,镜子中的时间和实际时间是否一致呢?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来破这个教学难点呢?我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数学”两个字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最后再把机灵狗照镜子的那幅图对着镜子,看镜子中的这幅图,看到的时间是几时?通过这样的一组动手操作,学生立即知道了机灵狗把时间看错了,并且理解了镜子内外左右是相反的,体会到了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三、关注过程,呵护学习兴趣
      以关注过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问题解决教学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我们教师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因为有些学生解题的方法是很可取的,但由于其技能水平限制等原因,使得结果出现错误,这样,他的解题方法就得不到交流。常此下去,学生会出现失望,厌恶的症状,再加上学生在通向问题解决过程中,无法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干扰,有些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不良反应。所以要注重评价过程。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中,课件显示小刺猬运苹果的情境图,师: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指名口述题意,并汇报解答过程。)师: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答吗?请你当“小老师”。(让学生走到讲台当“小老师”,教师适当组织、指导。)生:“如果树上再掉下3个,几次可以运完?” “如果要运树上的18个苹果,几次可以运完?”“如果树上再掉下8个苹果,每次运4个,几次可以运完?”……“小老师”们不仅提问题,还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点评、肯定,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很丰富,不仅能得出数学结果,还能正确叙述解决问题中的一些常识,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新课标理念,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学家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内在力量。”这段话是正确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我也从中发现。只要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就会被激发,思维的火花也就会被点燃。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只有让每个学生在探索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关热词搜索: 提高效率 激发 兴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