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播种美的希望|播种希望

    时间:2019-04-29 03:24: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小语教材大都是名篇佳作,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能以情感人,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材料。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好的因素,在语言文学训练的同时进行美育渗透,学生就能及时更敏锐的发现美,捕捉美,不断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一、强化美的信息,在美的情景中感知美
      学生审美观的形成离不开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而小学生审美感知水平较低,审美经验匮乏,对美的存在熟视无睹,难以将文字转化为没的表象。因此,面对缺乏发现美的学生,只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建立对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就能不断提高学生感知美的灵敏度。
      1、创设趣味情境,诱发审美欲望
      教师可利用形声光电等多种刺激强化信息,诱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指向客观事物美的属性,运用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 例如一年级《月亮船》的教学,我们可以放上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学生们好象插上了翅膀,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嫦娥在翩翩起舞,有的说看到了外星人向我们招手。这些情景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发现客观事物美的属性,从而感受美,体验美。
      2、创设美读情境,诱发审美情感
      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可见美读是诱发学生审美情感最简洁,实用,有效的方法。教师根据阅读与审美的同构关系,创设“美读”情境。教师可从具有丰富审美内蕴的名篇佳作中进行美读示范,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境跃然纸上,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在此基础上进行配乐朗读,出于口,闻于心,记于心,多方面感知文章内容,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与作者心灵相通,达到以读激情,以读传情,以读悟情,知情合一的境界。
      3、巧妙地设置悬念,诱发审美注意
      小学生好奇心强,一个悬念,一个急待弄清的疑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时我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设置悬念,诱发审美注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教《飞向月球》一课时,先讲了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概况,然后说:“宇航员是怎样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呢?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呢?《飞向月球》这篇课文将给你们作详细的介绍。”这一导语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心态,急切地希望了解课文内容。
      二、挖掘美的内涵,在美的品味中鉴赏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者是学生,审美对象是教材。而教材的作者常借助于词句传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要披文入情,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对文章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悉心揣摩品味,准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挖掘其中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1、换位,以情移情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进行角色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课文中的人物去想去做,于文中得人物同甘苦,共悲欢,移他人之情于自己心中。小学生是天然的诗人,在学《这儿真好》,我们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熊,学生立刻就能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绘画,想象生情
      这种方法可避免那些性格内向不大开口但想象丰富,喜欢画画的同学的表现欲望得到实现,是学生美育培养的良好形式之一。如《冰花》一文 ,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冰花画下来,并把他贴到窗户上,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根据大家共同得意见,从立意创新上打分,展览优秀习作并给以奖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绘画法是阅读教学形象化的手段,在理解课文,挖掘题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美读,以乐生情
      现代汉语语音明朗响亮、和谐悦耳,加上特有的“四声”更增添了语音的抑扬顿挫。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顺畅协调,富有音乐美。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阅读课文,领略字里行间饱含的音乐美。如《小镇的早晨》第二自然段里有这样的句子“路不宽,人很多,沿街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莴笋、韭菜、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采用了整句与散句交错的形式,富有音乐节奏感、节奏鲜明、顿挫响亮。
      许多叠音的自然传神也表现了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如《灰惊鸟》中的“浩浩荡荡”写出鸟数量之多以及灰惊鸟归林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叽叽啾啾”,“扑棱棱”则描绘了灰惊鸟入林后起舞争鸣的景象,写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三、捕捉美的亮点,在美的想象中表达美
      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美的。” 可见,想象是审美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歌颂美的愿望。
      1、填补空白描述美
      小语教材充满了诗情画意,几乎每篇课文都留有许多的意义空白。这是启迪学生想象美和描述美的“亮点”。教学时当学生还陶醉在课文的描述美之中时,教师要把学生的兴奋点引申到再创作中来,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填补这些空白,这样才能完成对文章的审美欣赏和“消费”。如《卖火柴小女孩》一文最后小女孩到底有没有在天堂见到奶奶,教师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有没有见到奶奶?学生通过想象,内心中积蓄的美会喷涌而出,说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填补了这一意义空白。这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小女孩深深的怜悯,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描述中享受美。
      2、利用插图表达美
      小语教材中好多课文有色彩鲜艳,引人注目的插图,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因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侧面展开想象,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想画外之景,想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从而进一步领会“图景”的思想感情,领会图景的“内在美”。如《小雨点》一文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通过看插图一目了然,而且学生受到启发,想象雨点在花伞上划滑梯,在花朵上跳舞。通过想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造了美,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为自由。
       3、深入精神唤醒美
      小学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是作者的一种创造性精神产品,学习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在课文的结尾让学生写一写,直抵人物精神的内核。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在最后环节我这样设计: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习作的起点,让学生放飞想象,去读、去思、去写,并提升他们个体的独特体悟。
      不用老师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已深深印入每一个孩子心中。在对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反复颂扬后,让学生直抒对普罗米修斯的敬意。学生完善了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感受丰富真实,真正走进了人物内心,直抵人物的精神内核。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因素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善于去发现它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健康成长,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 播种 希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