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浅论《拉奥孔》中的喜剧观】 浅论卓别林喜剧

    时间:2019-04-11 03:17: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莱辛作为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对德国乃至世界戏剧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印象。《拉奥孔》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本文通过对《拉奥孔》  中呈现出的喜剧观的梳理,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关键词:莱辛;《拉奥孔》;喜剧观
      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拉奥孔》是莱辛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在当时的德国艺术界和美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关于诗和画的界限是学界历年来研究对《拉奥孔》研究的核心,但同时我们也必
      须认识到,作为这样一部在德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地位的美学著作来说,它本身是极具包孕性的,喜剧性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分析莱辛对于丑
      和可笑性等因素的论述更加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部著作。
      莱辛所处的十八世纪的德国正处于一个商品经济上升的时期,市民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渐地开始崭露头角。当时德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主义运动,作为这
      场蒙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莱辛的诸多著作中几乎都带有着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主义的色彩。他的喜剧观毫无以为也浸染了这样的启蒙色彩。
      具体说来,《拉奥孔》中所呈现的喜剧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性的制约
      莱辛主张对美的欣赏要有理性的束缚,这在他转述《荷马史诗》中老人对海伦美貌的惊叹时可以看出来,这些老人在赞叹完海伦的美貌时不忘加上一句“但是不管她有多么美
      ,还是让她回希腊去”[1],这样,人们对于美得欣赏就置于了理性的制约之下,这些老人们就不是被美色所迷惑到丧失判断力的老笨蛋,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份理智,他们
      理解了为海伦之美发动战争的缘由,在有力度地凸显了海伦的美貌之外不至于使自己沦落到可笑的境地中。这样看来,莱辛所主张的可笑性是与理性密切相关的,失去了理性的制
      约,往往会使人变得可笑。在那样一个启蒙的时代,莱辛的这种思想对历史潮流的前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完全契合了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的大趋势,为“理性王国”蓝图的
      构建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二.丑在对比和反衬中的妥帖运用
      莱辛可以说是坦率地提出了丑的问题,给予了丑在艺术中一定的地位和价值。他认为丑不是单独某个地方的不妥帖,而是破坏整体和谐的多个地方的不妥帖。进入诗人视野的
      不再是单独的丑本身,而是“利用丑作为一种组成因素,去产生和加强某种混合的情感” “在缺乏纯然愉快的情感时,诗人就需利用这种混合的情感,来供我们娱乐。这种混合的
      情感就是可笑性和可饰性所伴随的情感”。莱辛认为丑的可笑性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它是丑,而是“须有完美和不完美来进行对比和反衬”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比
      和反衬,妥帖的丑和这种个对比和反衬予以融合,在并不尖锐的对立当中得到适度的运用,这也是形成可笑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美丑互见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也
      正是对比和反衬所达到的效果,扭曲变形的丑在很大程度上正好凸现了美,取得了令人舒畅的快感。
      三.可笑的事物要具有无害性
      诗人描绘丑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它显得可笑,而“无害的丑在绘画里也可以变成可笑的”,可见无论在诗中还是在绘画当中,丑与喜剧性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当丑满足一定的
      条件时都是具有可笑性的。莱辛认为无论是有害的丑引起的可怖,还是无害的丑引起的可笑,它们都是一种复杂的感情的混合,但它们并不是永恒的,随着感情的逐渐变化,可怖
      或者可笑的感觉终将会消失,余下的也就只有丑了。由此可见,丑的可笑性的获得和消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满足了,丑才可以在诗中或是绘画中引发可笑性。无害性是这其
      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此外情感的或利害关系的流转也是个很重要的条件。
      莱辛继承了亚里斯多德关于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害的,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和乖讹的观点,认为:“无害的丑恶可以显得可笑,有害的丑恶在任何时候都是可恐怖的。
      ”也正是依据这样的一个原则,在荷马的笔下,这种无害的丑使人物显得可笑。
      四.丑的心理效果
      在莱辛以前,人们对于丑的认识多集中在逼真的模仿或是强调创作的技巧(分别以亚里士多德和布瓦洛为代表),而莱辛却将对丑的认识对深入到了人的情感方面。他认为在
      自然中令人憎恶的东西,通过模仿,也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得到快乐。“丑所引起的反感在性质上完全属于嫌厌一类”但丑却可以引发可笑性,这不得不说是心理效果的作用
      。“诗人至少可以运用可嫌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最为一种产生混合情感的因素,正如他用丑来加强这种混合情感,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那样” 这样,适度地运用丑就使得这种混
      合的情感具有了可笑性,当然前提是这种可嫌厌性与组成部分中的其他因素形成一种反衬。在这种对比和反衬中,丑引发了欣赏者的心理变动,单纯的嫌厌之感被淡化了,余下的
      更多的是和谐的可笑之感,但这只是对在诗中而言的,在绘画中还是要避免嫌厌,就像避免丑的形体一样,因为它们产生的不是快感或是可笑性,而仅仅是嫌厌而已。可见莱辛对
      于丑的心理效果分析,对于后来的理论研究有较大的启发性。
      《拉奥孔》中对于喜剧性和笑的论述是它的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喜剧的目的和效果,莱辛认为喜剧是通过引发笑声来改善人心。喜剧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起笑声训
      练人们发现可笑事物的本领从而改善人心。喜剧要通过笑来改善人,即使它不能改善一个坏人,只要它能够使人保持健康,就依然无损于喜剧之为喜剧。
      当然丑或者是喜剧性在莱辛这里还涉及到启发作用,莱辛说,喜剧可以超越嘲笑或引人发笑的恶习,而通过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和认识作用的“笑的本身”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
      矛盾状态,锻炼和培养人们体察事理、解决矛盾的艺术能力,以实现人性的改善,保持社会的健康状态。莱辛大力提倡新兴市民剧也是和它的功用密切相关的。丑或者丑角是悲喜
      剧中的重要形象,对丑角在悲喜剧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宣扬,乃基于建立市民剧的考虑,回应着启蒙时代的民族召唤和文艺使命,可谓以艺术的手段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理
      想,提高一般市民地位与人权的一种努力与尝试。所以,莱辛论丑,进而论及到丑的喜剧性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启蒙意义。
      由此可见,《拉奥孔》中的可笑性的论述虽然不多,但却是举足轻重的,它是理解《拉奥孔》美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丑的意义的挖掘还是对喜剧性对市
      民地位的提高的重要意义的探索,都是值得我们予以深度关注的。
      
      参考文献:
      [1]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130,页

    相关热词搜索: 拉奥孔 喜剧 浅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