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诗意禅心] 诗意即禅意一本书

    时间:2019-04-11 03:16: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废名倾心佛禅,对佛教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因而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常体现出诗意与禅心相结合的特点,形成空灵静寂的独特风格。本文将以小说《桥》为例,从人物、  意象、境界、语言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废名创作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废名 桥 佛禅 诗意 空灵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佛教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宗派,以禅宗最具代表性,在简化印度佛法的基础上,表现出了中国人关注现实人生的特点,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把
      握佛性与心性的统一。废名成长在具有浓厚佛禅根基的湖北黄梅,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年造《桥》的同时,也在参禅悟道,精研佛经。这种玄学背景势必会影响到他的文学创
      作,因此他的小说主要描绘的是“一幅幅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净化过的日常生活画面,它们没有多少人间烟火气,而是禅意盎然”[1]。
      一、禅意人物
      朱光潜先生说:《桥》里的“主要人物都没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是参禅悟道的废名先生”。[2]小说中塑造了几个代表或者体现禅宗人生态度的人物,首先是小林、琴子
      和细竹,他们三个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林喜欢冥思静想,喜欢独处,追求内心的宁静,细竹出现之后,他变的更加大彻大悟,他对琴子说:“人
      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故事让它就是一个‘命运’好了。”琴子的性格则可以用一个“静”字来形容,她爱小林爱的很深,表面上却很平静,对于
      细竹的介入,她也总能克制住心里的嫉妒,一切随缘,默默忍受。细竹的性格中有很多男孩子的特点,“她好比一个春天,她一举一动总来得那么豪华,而又自然的有一个非人力
      的节奏”。既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也不谨慎的克制什么,单纯、简单,活的非常自然。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最能代表佛禅的老尼姑和老和尚,用笔不多,却最直接的表现了佛禅思想。《碑》这一章中,小林先是发现了一块碑,上面写着“
      阿弥陀佛”,疑惑之时,又看到了一个和尚,联想到前一天做的梦,不觉有几分诧异。其实“和尚曾经是一个戏子,会扮赵匡胤,会扮关云长,最后流落这关帝庙做和尚,在庙里
      便时常望着关公的通红的脸发笑,至今‘靠菩萨吃饭’已经是十几年了。”这个飘然而至的和尚,也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他道破了超然物外又不离尘俗的人生本质。《沙滩》
      一章中,琴子在河边遇到了紫云庵的老尼姑。老尼姑给她讲述了一个忏悔的故事,借故事中的香客之口道出:“真星不恼白日,真心是松柏长青,世上惟有真字好”,故事的结局
      也把人生的归宿玄想化了。
      二、特殊意象:观世音与净瓶、坟
      小说中多次提到了观世音菩萨和净瓶: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用乱石堆成,错乱之中却又有一种特别的整齐,此刻同墨一般颜色,长了许多青苔,站在高头,超度并无罪过的童男女。观世音见了那凄惨的景象,不觉流
      出一滴眼泪,就在承受这眼泪的石头上,长起一棵树,名叫千年矮,至今居民朝拜。(《洲》)
      我舍不得那一砚池好墨,——观世音的净水磨的!
      一叶杨柳便是天下之春 南无观世音的净瓶(《日记》)
      “观世音的净瓶”里一枝花,桃花。拈花一笑。(《箫》)
      “我平常很喜欢看观世音的像。”
      又这一说。细竹一笑,记起她的琴姐的“观世音的净瓶。”(《树》)
      观世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音菩萨,来自梵文,是四大菩萨之一,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有无穷的智慧,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小说中多次出现这一佛家
      形象,并对她表示了虔诚的敬意,增添了小说的禅味。
      一般来说,作家都很避讳“坟”这样的意象,但废名在《桥》中却多次写到了坟,并且他所写的坟也不像以往作家那样强调凄清与荒凉。第一次是写家家坟,坟头的“草是那
      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草本是那么平平的,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许多宝剑,青青的
      天,就在尖头。”草的装点和孩子们身上的活力,使坟充满了生机。还有一次写到坟是在《清明》,小林说:“谁能平白的砌出这样的花台呢?‘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不但此
      也,地面没有坟,我儿时的生活简直要成了一大块空白,我记得我非常喜欢上到坟头上玩。我没有登过几多的高山,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在小林或者说在废名看
      来,死与生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不过都是漫长轮回中的一个环节。“死的寂寞、死的悲哀与生之美丽在无形之中互化了,一种空物我、薄生死、尚心性的意境融融而生”[3]。
      三、诗化禅境
      禅强调静参与心空,受这种思想影响,废名下笔之时,着重描绘大自然的静态美,书写空旷、清幽的无人之境。绿洲、沙滩、杨柳、春草、桥、塔、桃林……不只是在表现乡
      土风貌之美,更是在营造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体现了禅宗亲自然、求解脱、空物我的审美情趣。
      小说开头描绘史家庄:
      现在这一座村庄,几十步之外,望见白垛青墙,三面是大树包围,树叶子那么一层一层的绿,疑心有无限的故事藏在里面,露出来的高枝,更如对了鹞鹰的脚爪,阴森得攫人
      。瓦,墨一般的黑,仰对碧蓝深空。
      字数不多,却用到了五个颜色词,白垛青墙,层层绿叶,黑瓦蓝天,极具画面感,其中“青”又是整部小说中作者最喜欢的颜色,奠定了全篇的基调,不张扬不外露,幽寂又
      空灵。而大树和层层树叶包围中的村庄,大概藏了很多秘密在里面,暗示下面即将发生的无限的故事。 《沙滩》一节写琴子在河边洗完了衣,坐在沙滩上望,“沙白得炫目
      ,天与水也无一不是炫目,要她那样心境平和,才辨得出沙上是有东西在那里动。她想,此时此地真是鹭鸶之场,什么人的诗把鹭鸶用‘静’字来形容,确也是对,不过似乎还没
      有说尽她的心意,——这也就是说没有说尽鹭鸶。静物很多,鹞鹰也最静不过,鹭鸶与鹞鹰是怎样的不能说在一起!鹞鹰栖岩石,鹭鸶则踏步于这样的平沙”。此时琴子已经与静
      谧的自然融为一体,正所谓心静、境静、神空、物空。 --!>
      四、语言特色
      《桥》在很多人看来像散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除了景物描写就是人物对话,而且用语十分简洁。废名自己也说,他受中国古诗词的影响,是在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不
      肯浪费语言。[4]写青石桥:“两边草岸,一湾溪流,石桥仅仅为细竹做了一个过渡,一跃就站在那边岸上花树下,——桃李一样的一棵,连枝而开花,桃树尚小。”句式简短,
      不假雕饰。 细竹要回去,说: “我们回去罢,时候不早。”
      “索性走到那头去看一看。”
      “那头不是一样吗?”
      她一眼望了那头说,要掉背了。
      小林也就怅望于那头的树行,很喜欢她的这一句话。
      在这样饱含玄意,点到为止的对话中,小说戛然而止,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内涵。 --!>
      废名的这种简洁质朴,不饰雕琢,空灵静谧,自然本色的语言正是与禅宗所强调的“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思想精神相契合的。但有时也不免有些过于字斟句酌了,刻
      意追求“简”的感觉,反倒给人沉重之感。
      禅宗对废名的影响不只限于生活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哲学、审美意识、表达方式上。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桥》看为一部诗化小说或田园牧歌。厚重的文学底蕴,传统
      文化精神的熏陶加上禅宗思想的渗透使得《桥》成为一部兼具诗意与禅思的作品,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 罗成琰:《废名的〈桥〉与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1期
      [2] 孟实(朱光潜):《桥》,《文学杂志》1937年7月第1卷第3期
      [3] 刘勇,李春丽:《谈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4] 废名:《废名小说选序》,《废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 禅心 诗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