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远离“失语”,让孩子的声音在课堂回响】课堂失语

    时间:2019-04-10 03:17: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总目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而在一些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学生实际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标准》的要求有一段较为明显的距离。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学生要求“只需会做,不必口述”,学生因而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口头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2)教师仅限于提供表达的机会,缺乏应对引导,矫正提升的跟进,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3)受班级名额的限制,学生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表达能力逐渐萎缩。(4)部分学生上课时常走神,不知课堂所云,也就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可能。
      针对造成小学语文课堂中“失语”的种种原因,除了改变老师 “应试”式教学的立场,更有待于老师积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以促进师生的生命对话为目标,以谋求有效性为追求,巧妙引导,有的放矢,努力促成“自由言说”向“有序言说”“规范言说”的方向发展。唯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真正的提高。本文就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试呈一己之见。
      一、巧创情境,让学生愿意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可能就会导致学生说话兴趣不高,参与热情不浓,甚至出现“集体失语”现象。学生言之无味,言之无物,老师干着急,要么任由学生“不痛不痒”“三言两语”,草草收场;要么被逼无奈“粉墨登场”“自说自话”,包办代替。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会有多少提升,便可想而知了。因此,要想成功地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说的欲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如,教学“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一课时,我先直接抛出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结果大多只能说出诸如“不要乱扔垃圾”“别乱砍滥伐”“要节约水电”等干巴巴的几句话。学生兴味索然,表达也毫无情趣可言。面对这一现象,教师适时播放课件创设情境,以一组浦江今昔对比的图片呈现:原先浦阳江江水清清,水中鱼儿自由嬉戏,如今浦阳江深受水晶制造工业废水等污染,江面堆满漂浮物,污浊不堪;原先浦江城区上空,空气清新,鸟儿自由飞翔,如今,浦江城区上空被工厂的烟雾、废气、尘埃污染,鸟儿绝迹;原先花红柳绿,绿草茵茵的公园,蝴蝶起舞,蜜蜂吟唱,被人肆意践踏之后,枝折花落,蜂蝶也难见踪影……
      学生目睹自己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后,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痛斥破坏环境的种种行径,并且还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环保行动,教室里群情沸腾,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高涨。人人都表达着这样一种共识:地球是我们的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行动起来,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人为创设的交际情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使儿童原本陌生或漠视的生活空间变得富有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的情趣,这样的生活空间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交流的兴趣。
      二、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说
      “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是思维、语言同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动态转化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的策略,及时关注学生的每一点变化,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促进表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于永正老师在《说话要得体》一课导入新课时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师:请你站起来。(女生很羞怯地慢慢站起来)你紧张吗?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说不紧张是不现实的。别说你,连我开始都有些紧张。你一定也想问我些问题,是不是?你现在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是您给我们上什么课。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问呢?
      生:请问老师,您今天给我们上什么课?
      师:问得多好啊!你不是不会问,而是不太敢问。看来,做什么事都得有勇气,对不对?
      对于紧张羞怯的学生,于老师及时给予了鼓励和肯定,润物于无声地进行了心理疏导,使她敢于说话。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我们对表现优秀的、有进步的可以当众表扬,也可以星星、红花、笑脸等进行奖励,还可以发贺信告知家长,甚至“封官加爵”,让其感受成功,从而树立信心;针对词不达意、毫无条理的学生,指导有序表达的同时,不忘给予“想好了再说,你会更棒”的积极肯定;面对胆小、声音偏轻的学生,不妨作“虽说有理不在声高,可如果你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相信会更深入人心”的鼓励。
      在教学中,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自主性,才能让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精彩的心灵之音。
      三、搭建舞台,让学生有机会说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现今,有的班级班额较大,要想在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实在很难,那应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合作时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对那些胆小、没自信的学生会更有帮助,因为他们只有在小组内先表达后,才有把握、愿意在全班展示。另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学生说的质量,老师趁机指导,特别是一些不愿意表达的学困生,教师要与他们拉近距离,教给他们怎样说,并多给他们创造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的机会,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状态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说
      1.榜样示范,响亮地“说”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前后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班级中有些孩子发言积极、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我们要予以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但也有一些孩子扭扭捏捏,声音很轻,作为语文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及时引导改进。我们可以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若能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则更好,并让声音响亮的孩子做榜样示范,教他们说话。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一看似不高的要求,真正要做好却需要常抓不懈,才能渐成习惯。
      2.提供句式,完整地“说”
      完整地“说”就是用语言把意思讲清楚,讲完整。小学生的语言是伴随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教师应循序渐进。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将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复述,如“谁在干什么”。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着去说完整话,如:“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等句式,让学生在说完整话的初始阶段去套用,这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不仅要完整,还要准确精当、具体生动。比如,什么时候,谁在哪里怎样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3.发展提高,发散地“说”。
      发散地“说”就是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表达,发散地“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更高形式。如一幅图上画着孩子们在听讲,我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1)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讲。(2)同学们在全神贯注地听讲。(3)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听讲。(4)同学们听讲多么专心,多么认真啊!……以上说法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但说法不同,发散地“说”无疑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积极示范引导,让孩子远离“失语”,让他们的声音在课堂中回响,达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失语 回响 远离 声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