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论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时间:2019-04-04 03:17: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针对音乐作为一门特殊性学科,提出了音乐教育当中应对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并提出了触发表现欲望的两个方面,一是自主的创造性表现力,二是受外界感官刺激而引发的音乐表现力。针对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首先选择通过外界的感官刺激,来展开表现欲望的第一步培养。通过三个方面,达到通过外界的感官刺激,使音乐教学能激发音乐的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培养;感官刺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93-02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受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由此可见,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享受,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若缺乏音乐的表现力,只能说明我们在学习音乐时,不擅于将这些内在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未对音乐有所理解之前,表现力的培养首先就要通过音乐教育工作者给予外界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并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挖掘出其对于音乐的认知,即音乐的表现力。
      针对我们特有的民族性格,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表现欲望的触发,通过两个方面,一是自主的创造性表现力,二是受外界感官刺激,所挖掘出的表现力。由于我们不善于表现,所谓“人言可畏”,每个人都不愿做一个别人眼里出头的的傻鸟,因此,这便要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心表演欲望。那么如何通过外部刺激,来激发音乐的表现力呢?在音乐教育当中,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其中,包含了教学环境、教师教态、教学设计三大方面。
      一、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境
      如今的教学条件远远好过以前。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有声课件等等现有的优势条件,让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准备各种各样不同的,但求相符的音乐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进入教学环境,学习音乐之前,瞬间感受到来自教学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让其迅速的之身于其中,感受音乐的氛围,给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大概的音乐概念,让学生的对于所学习的音乐内容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和认识,迈出激发其内心的音乐表现力的第一步。譬如,在教学法课堂上,我们曾观看过教学课堂实例《在遥远的森林里》,这是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部课堂教学视频,主要教学的内容是向小朋友们展现森林中猫头鹰与布谷鸟的叫声,使小朋友们通过听唱法初步的学习演唱。在这一音乐教学视频中,首先,让小朋友们听着音乐进教室,并由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一些代表不同小动物的头饰,从而起到了一个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前置身于教学环境当中的一个开端,使小朋友们对于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每一位小朋友内心对大自然的一种倾向性。这样一来,教学环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化解了学生内心的排斥感;让学生通过教学环境激发内心潜藏的表现欲望;为之后教学过程当中的调动性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教师教态
      老师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肢体,语言,表情等一些个人的外在因素都会对接受教育的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当中,就可以可以洞察到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经常用到的一种交流方式。从古至今,无数的中外作家,都会在作品中充分的对眼神所流露的状态,加以细致的描写。由此可见,眼神所传达出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只有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才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忧伤、欢乐、愤慨等等这些情绪,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语言,作为学生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同样,面部表情也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重要环节。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忧伤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师担心轻松愉悦的表情会让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破坏课堂纪律,仅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开始上课到打下课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特别是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中后,教师此时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需要用心去感悟作品蕴含的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时,教师不能在此时突然打断学生聆听的过程,只能通过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这些关键时刻,面部表情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
      (三)教学设计
      搭配一个恰当的教学课件,对激发表现欲望有着重要的决定。比如,由老师唱“do”学生唱“re”,老师继续唱“mi”学生接着唱“fa”,这样把上行、下行音的音阶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然后再让学生用默唱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对音准,即偏唱及对各音音高的感受。根据学生对各音音高的理解,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给学生六个音,它们分别是:“5 6 7 1 2 3”让学生根据各音的音高次序及各自的身高,分别组成六人一组排成一条队伍,接着由最矮的同学唱“我是5”,其次“我是6”……再按下行音从最高的一位同学开始唱。与此同时,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如此一来,不但参与游戏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旁观的发言者也同样有了一个表现的机会。大家在游戏与观察的过程中自然会很投入,发言也会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参与了对各音的音高及音准的感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从中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整个过程都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进行。当学生听到钢琴发出某个音时,他们会唱出这个音,并且用蹲下、站起来等不同高度来表现它在线谱中的位置。老师再把这种位置描绘到黑板上的线谱中。从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还有效的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表现。教学设计中,像这种在课堂上引进一些活动和游戏的方法,不仅创建了一个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音乐的表现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培养作用。   二、教学心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耐心,与此同时,更要公平公正,万万不可“急功近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上,更不能显示出急躁、蔑视、冷漠等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而是要给与更多的鼓励以及启发。以求通过外界的刺激,来逐渐的激发出一个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一)反复启发,培养表现能力
      人们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声乐的角度来讲,歌唱便是音乐表现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歌唱中的表现力,不仅仅是张开嘴巴唱歌,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面部、肢体、行为的表现力,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明星演唱时,不仅仅在唱,同时还会伴有舞蹈等一些的肢体语言,可见,歌唱中的表现力,单靠唱歌,也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半,由此而来的表现能力往往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同样的,在纯音乐的演奏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将一部作品规规整整的弹奏下来,这也不算是具有了音乐的表现力。在音乐的表演中,只有将歌唱、演奏与表演二者的结合,才能称之为音乐表演。而不论从歌唱还是乐器演奏都是一种较为专业的,高层次的一项表达方式,这种表达能力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同时在其中加入一些面部、肢体的动作,这样的表现能力更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往往有的人唱得很好,但是双手双脚略显拘谨、扭捏、不协调、不自然,有的人弹奏的很好,但是也只能让人闭着眼睛聆听,因为,你看不到你希望看到的表演,这样往往会使表演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如果由教师通过之前我们所讲的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从中设置一个适当的教学环境,并且反复的启发、训练,这种艺术的表达的方式就会逐渐的被学生熟悉、适应、进而掌握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摇滚校园》,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Linklater)执导,讲述的是一事无成的摇滚乐队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费恩把一群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组建成一支摇滚乐队,并参加“乐队大战”比赛,获得优胜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摇滚音乐富有震撼人心的热情,它来的直接、狂野、无拘无束。每一支伟大的摇滚乐队,之所以能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正是由于其音乐独特的魅力,以及每位伟大的乐手在台上富有激情的表演。这部电影基于摇滚音乐的基础,里面的故事情节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作出了极为直观的解释。影片中,杜威这名先前的摇滚乐手,此时此刻便担当起了一名音乐教育者的角色。首先,他承认每个孩子的所具有的独特音乐天赋,不会嘲笑或讽刺哪一个孩子,在对这些孩子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很有耐心并且很有热情的向孩子们演示如果将这一切做的更好。比如键盘手觉得自己不够酷,杜威老师便教了他一招,在弹完一个乐段的尾音时,从琴键的最右侧按住一直滑向之前所弹的尾音的主音,然后将手抬起,用拇指与食指摆出一把手枪的姿势,在嘴前一吹,继而指向观众;吉他手Zack,由于不够自信,杜威老师便教给他了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动作:助跑一小段之后,双膝跪地向前滑,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锻炼,还是一个胆量的锻炼,更是对演奏水平的考验;Tomika觉得自己很胖,很自卑,杜威老师并没有因此嘲笑她,而是告诉她,她有着瘦子们没有的底气以及浑厚富有包容力的嗓音,并且,在Tomika的演唱当中,告诉她某个乐句应用什么样的嗓音,怎样的力度,咬字的方式,以及怎样的表情,帮助并完善她的演唱技巧。以上这些,给我们这些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仁展现出很直观的教育心态,以及教育手法。以外界的感官刺激,反复的启发和鼓励,来培养音乐的表现力。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表现能力
      1.多锻炼增强表现勇气。很多学生,往往平时缺乏自信心,即便心中有所想,也不太愿意将其表现出来,此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即他觉得应如何表现,随即,鼓励他按照他心中所想的去做,一遍、两遍、三遍,重复的次数越多,熟练度就会越高,熟练度有了一定的提升,自然做起来就会比最初有了一定的自信,同时在勇气的培养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不苛求结果,让学生有成就感。当鼓励一个学生去做他心中所想的时候,往往第一遍也许会令人忍俊不禁,也许与音乐有所不符,但是,我们不能立即的做出好与坏的评价,而是鼓励他可以这样按自己的内心所想,发挥出其表现力,让学生有一种完成的成就感。这对于之后的表现力的培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深入浅出,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部分,此时,便需要教师将其简单化、明了化,直接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部分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就不会因为一些难题而退缩,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所培养,从而,对表现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认为意义学习是很重要的。首先,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的两方面都投入的学习活动中来。传统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得到老师的分数,为了排名榜上的位置而学习。而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当中,断然不能教育出一个又一个的唱歌、弹奏的机器,我们需要做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内心个性,让接受教育的每个人朝着适合他们的路线去发展,在这期间给与指点与肯定,充分的体现出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的音乐潜质与音乐特性。自信就是最大的胜利,人一旦有了自信,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轻易一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培养,个性的培养。自信心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就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耐心、包容、认可等方面,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激发内心表现的欲望。并不能为了培养而培养,教而教,而是在完善求学者的同时,更好的体现他们的个性,这才是有意义的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海燕.音乐新课标中的点滴探讨与体会[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6).
      [2]林红.音乐教学应注重语言艺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李芳.谈音乐欣赏中想像力的激发[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
      [4]耿怡欣.如何“入境” [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2).
      [5]任富祥.构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6]任福祥.构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J].文山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相关热词搜索: 表现力 培养 音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