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一个逃税者的湖畔呓语_呓语

    时间:2019-03-27 03:2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于作者与作品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生于美国波士顿,4岁随家移居康科德,哈佛大学毕业生。曾在私立学校教书,业余写作并在自己家的铅笔厂帮忙做工。1845年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开展其超验主义生存实验,并因之成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物。1862年死于肺结核,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身后大名顶出门楣。
      《瓦尔登湖》,恬静的散文集,亨利・戴维・梭罗代表作。人类新时代的《圣经》,曾被选为塑造美国读者的25本书之一。
      
      1845年3月末的那几天,对美利坚合众国公民亨利・戴维・梭罗而言是一段灵魂出窍的日子。这个照例来临的春天,从房顶上刮过的微风吹旺了这位哈佛大学青年精英、前乡村小学校长心中那股按捺不住的邪火。作为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中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他忽然脱下绅士的礼服,操起一把从邻居家借来的斧头,扭头窜入自己家后面的林子深处,坎坎毁林伐木,用将近4个月的时间为自己造了一座湖畔木屋。在这一年的7月4日,当所有的美国公民鸣炮奏乐,为这片新英格兰土地62岁的独立而肃穆狂欢的时刻,28岁的公民梭罗也一脸严肃地从他存身的国家、社会以及家庭中“独立”了。从此,他单方面撕毁与现代文明社会中那些似乎永远不可分割的部分――法律、选举、税收等等契约,并放弃了身为美国公民与之对应的种种权利与义务。他成为一个只与自然有关的自然人,一个理直气壮的逃税者,一只甘于献身的小白鼠。他以湖为邻,离群索居,在远离人类喧嚣的森林深处积极开展种豆钓鱼、吸风饮露的人生实验。在背离现代工业文明的道路上,他农夫一般的身体走得很远,而他作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灵魂以及思想比肉体走得更远。两年后的1847年9月6日,他提着斧头走出密林,斧头比他两年前进去的时候锋利得多了,而更锋利、更光芒闪耀的,是此刻藏在他心里、7年后将赫然出版并把全世界砸得眼冒金星的一本《瓦尔登湖》――这是他26个月之内取天地之精华、聚个人之灵气,磨砺出的另一把寒光闪闪的斧头。瓦尔登,这个神话中神秘存活的印第安少女的名字,从此,150年间将改变诸多或伟大或卑微的灵魂。
      关于这一本书,说的人已经太多,但读的人尤其是耐心读完它并知而行之的人依然很少。其实也是,我们存身的时代,对大多数吃多了文明社会的棒棒糖而习惯了文明社会甜蜜的便利并以积极或消极的姿态沉溺于其中的人的脆弱的牙齿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咸涩且坚硬的书,不单是我们这些单纯的阅读者,即使连教育我们阅读的阅读者捧起它,也会因它的硬度和重量而读不下几页便昏昏欲睡――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无趣而缺乏陶冶人心的智慧以及优美,恰恰相反,它要比矗立于我们书架上的大多数傲慢的书籍更具备这两种品质,只是它对于我们消化惯速食果冻般读物的嘴巴与胃口而言,太像一颗难以吞而食之的坚果了。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首先需要你抡起心灵的锤子,在它的硬壳上敲啊敲,就在那些似乎单纯沉闷的敲击声中,你的心跳出了胸腔,如一颗种子被移植于另一片芬芳的土地上,你在智慧之湖柔软的滋润中发芽了,你的神经朝着智慧的天空越长越高,如一株单纯而勇敢的青柏那样,你自由而快乐,而且永远苍翠――是的,这本坚果一样的《瓦尔登湖》便是献给你这样敢于挥舞心灵之锤的人。
      那些喜欢听柔软绵长故事的读者是不幸的,因为《瓦尔登湖》当然不是《茵梦湖》,更不是一本谈论爱情的小说,但对于那些善于从一切文字中发现并联想出故事的读者而言,《瓦尔登湖》也并不缺乏值得迷恋和引人深思的故事,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青春以及爱情――当然,作者的青春献给了他称之为实验的自由生存,而其狂热而纯粹的爱情,则献给了水晶一样的瓦尔登湖以及她背后的自然和宇宙。在他奉之为神明的湖畔,这个跳出俗世的不合作者,这个视一切现行制度为粪土的改革者,虔诚地展开了他的个人实验:让自己成为第一粒自主选择土壤的种子,以殉道者的无私,以创世者的气魄,亲手将自己植入森林富有亲和力的泥土,吸风饮露,简单而自然地成长,他静静升向天空的触须与枝叶,便是充满说服力的实验报告。作为读者,我们从这份既有诗性的澄明、思辨的力量中,又如梦话呓语一般的报告上窥见了一个自由人的自由生存之道。事实上,这份长达二十三万多字的报告,只说破了一个天机,即一个人应该如何避开所谓尘世文明的陷阱以及虚构的宗教天堂,简单、自由、纯洁而快乐地生活在大地之上。
      无疑,作为人类灵魂世界自觉的造反者,梭罗是勇敢而决绝的。他不能忍受从自然脱胎而出的人在成长的笔记薄上用文明的橡皮擦抹掉自己的出身,他不能忍受俗世众生为了衣食住行以及物质的财富而终生劳作而对精神的黑暗视而不见,他甚至不能忍受那些豪华的屋子、多余的家具以及厨房里美味的咖啡与奶酪。因为这些文明的蜜糖惯坏了人类,使之成为饕餮好色的怪物,只为了一个巨大的胃口和难以满足的欲念而一刻不闲地蝇营狗苟。不,人不应该这样可耻地活着,不应该无视自己天性中那些更高的部分,不应该背对现实的阳光而站立,而行走,只将现实的影子披挂在自己身上,最后脱不下这件黑暗而沉重的褂子。那么,他就要让他所鄙夷的人类邻居们看看,什么才是值得尊敬的光荣的生活。于是他把自己放到了自然的火炉上烘烤,放到瓦尔登湖这只澡盆中洗涤,并渐渐地真的将自己的影子洗出了那种只有神明的头颅上才有的光环。时间浅如溪水,他在自然中垂钓,他放跑了奔流的溪水,钓起了永恒闪光的细鳞。他让自己成为一架肉体的留声机,隐匿于自然,并录下了那一切。在谛听天籁的陶醉中,沐浴着黎明之光,他穿过湖畔升腾的迷雾,以智慧的斧凿在自己的大脑上开出了一个洞,并从那里挖出了人类精神的起源,找到了通往贞洁、崇高、光荣境界的生活之路。
      将美国公民梭罗与中国退休官员陶渊明相提并论是种一厢情愿的误解,但可能大多数教育者在课堂中正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学生的。虽然他们都种下了貌似寂寞的豆子,但陶大叔种下的是忘却,而梭罗哥种下的是唤醒。前者是一种终结,而后者却是新生。前者收获了隐逸者个人的麻醉,而后者收获的却是众生的清醒。要知道,这个美国人的离群索居是强硬的,绝不是陶渊明式柔软的隐逸,他的确用肉体挣开了一个世界,但同时选择的是与这个世界精神上的对抗,而凡有对抗,必有代价。于是我们看到,1846年夏天的某一天,梭罗先生在将脑袋钻出密林伸向村子的时候,他被捕了。为了去村子里的鞋匠那里取回一只修补中的鞋,他被警察带进了监狱,理由是这个生存于美国大地之上的美国人竟然拒绝为美国交选举税。梭罗先生在监狱中三尺厚的石壁后安静而快活地笑了,对那些妄想他会因急于出狱而乖乖交税的警察们做出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这个已经油盐不进的家伙真诚地认为,在自己的沉思面前,墙的里面要比墙的外面更好些。对这样一个强硬而消极反抗的无赖之徒,警察们似乎也只能拉他去筛一夜沙子以抵偿税款,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将其无罪释放。
      对这样一个人写的这样一本书,我们有看的必要,而且最好一看十年乃至更久,因为在瓦尔登湖清澈、纯洁、不染红尘的眼睛面前,我们能够测量出自己灵魂的深浅并因之而被塑造。但也应该有所保留,毕竟,正如瓦尔登湖本身已被人类文明横扫而过的刷子涂抹了灰浆一样,这个世界已同公民梭罗的时代极其遥远了,而其自相矛盾、难圆其说的那些部分,已被证明。■
       (责任编辑_萧泊零羽)

    相关热词搜索: 逃税 呓语 湖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