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弗吉尼亚・伍尔夫:宛如青瓷般碎裂】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时间:2019-03-22 03:27: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派素净的青花,深深浅浅印进凝白如玉的瓷骨里,古典优雅,宁静悠远,简练丰富,发出最古老而又最前卫的色釉的纯粹气息,一如容貌秀美。身材苗条,表情镇定,举止雍容,披着金黄色波浪形头发的弗吉尼亚,伍尔夫(Vironiawoolf)静静地坐在客厅的壁炉旁,望着墙上的斑点,任意识之流无拘无束流淌时,深遂明亮蓝如海水的眼里发出的自由纯净之光。
      青瓷的生成,需要上等的土质,烈火的锻造,小心翼翼的呵护,要有懂得看的人用心去体会,看到她的水墨意味,幽幽青气,看到她�透到骨子里的水样“青澄”,看到她在“锻炼”过程中形成的无数“冰裂”。然而,这“冠盖满京华”的美,同时又是易碎的啊,因为她是这样脆薄,这样清净。这样眷恋旧事,使她无法对抗坚硬的现实。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不正是一件完美的青花瓷从出土到碎裂的过程么?这一切,仅用了59年,她“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却胎骨极坚,即使碎裂也不改其瓷质,体现出生命的尊严。
      
      上等的土质
      
      1882年1月25日,是一个寒冷的日子,伦敦的雾此时还是薄薄的一层,轻游于大街小巷。在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编辑家莱斯利,斯蒂芬家里,一个女婴降生了。她的降生,并没有带给斯蒂芬任何惊喜。因为她之上已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一个姐姐,而那时,是一个男权的时代。
      但对于弗吉尼亚而言,却不可避免地携带着知识贵族的血液,可以说,良好的血统使她极具写作天赋,更何况,她在童年与少年时代,随着父亲出入各种文学沙龙,结识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和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并深受他们文学创作的思想影响。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的丰富以及当时这么多学者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内心敏锐的人往往是身体孱弱的,弗吉尼亚自幼因身体原因未上学,在家里跟着父亲读书。她似乎天生就注定要成为作家和思想家。她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固然东鳞西爪,但她父亲莱斯利的深湛学识并不弱于一所学校。
      少女时代,她就能一目十行,用收割机的速度阅读文学作品,连饱学鸿儒的父亲,也不禁惊叹女儿是在“吞噬书籍”,他早就看出她会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他给女儿的忠告只有寥寥数语,“阅读你喜欢的书,是因为你喜欢它,绝不要假装赞赏你不赞赏的东西”,“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尽可能清晰地写,准确地写出你的意见”。
      
      烈火的锻造
      
      在所有人的眼里,弗吉尼亚又美丽又聪敏,她注定过得幸福而满足。然而,事实正好相反,父亲的男权意识,同父异母哥哥的性侵犯,亲人的早逝,前夫的同性恋倾向,作品初期的不被理解,使她饱受生活的打击与摧残,她曾三次精神崩溃。而我们所接触到的她的作品《海浪》《达罗维夫人》《到灯塔去》,这些现代主义意识流的代表作品就是在她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时写作出来的。
      弗吉尼亚的父亲男权意识严重,他给家中的男孩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上牛津,上剑桥,女儿却只能留在家里接受一些七零八落的教育。他通过检查每周帐目显示愤怒来粗暴伤害可怜的女儿。受尽创伤的弗吉尼亚被迫扮演多重角色――女主人、社交界新手、看护、学生,孱弱的她显然难以胜任,她的身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更何况,她还要同时承受她哥哥的性侵害呢!她在《存在的瞬间》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的骚动的鲨鱼关在同一个槽里”,这直接导致她后来对男性的拒绝,也成为了她提倡女权主义,去深刻了解女性微妙心理进行精神写作的重要原因。她在《达罗威夫人》中,将这种写作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其间有对女权的呼吁,对战争罪行的控诉。生与死,灵与肉。爱与恨,金钱与名义,外在和内心,理智与情感,出世与媚俗……这一切似乎是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只是,她选择的结局不是小说主人公的结局罢了。
      她13岁遭遇母亲早逝,15岁时姐姐去世,22岁时父亲逝世,24岁时哥哥过世,十年内,死亡接踵而至,在以后的岁月里反反复复纠缠她的想象。她与死者的灵魂对话。意识之流也越来越清晰。其间。她在这种与鬼魂的交流中写出了《出航》《海浪》等著名小说。然而,与此同时,她的灵魂也备受煎熬,她割不断连接往昔的脐带,因而也无法呼吸现实清新的空气。她这一生,在恐惧、忧伤、记忆、创造的重负中,经历着炼狱般的痛苦。却成就了她美丽高贵发出异样光辉的文字。
      
      小心翼翼的呵护
      
      弗吉尼亚的人生最美的阶段,如一朵开放在英格兰的百合,静静地发出香味,这种香味。来自懂她的人小心翼翼的呵护。
      范妮莎给她最细致的关心。弗吉尼亚的父亲过世,她便带着她搬出海德公园处的旧宅,租住在布卢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这使弗吉尼亚不由发出欢呼:“现在我们是自由的女人了!”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自由,还收获了一大批有卓著才情和思想的朋友,组成了当时英国学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知识精英团体――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其中有作家伦纳德,伍尔夫,文学批评家德斯・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哲学家罗素,诗人艾略特等,他们是“欧洲的金脑”,给予弗吉尼亚友谊、智慧和信心,将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这使她的文学创作更注重了精神含量,发出金玉般的声音。
      她天生的雅致和稍带文气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柔美甜蜜,受到伦敦上流社会的欢迎。一些适合在客厅发生的故事在百合盛开的午后阳光下,给了弗吉尼亚思维和情绪的起伏波动,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字格调,她任由想象驰骋,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她的笔下――展现,她的细致敏锐,令人讶异。
      更值得庆幸的是,她有一个饶有文才、深具眼力的丈夫伦纳德。他被弗吉尼亚的娴雅风度、超凡智慧所征服,尽管她曾因第一篇长篇小说吞食一百片安眠药,精神分裂,两个月对他不理不睬;尽管她对男性总是冷漠,她还有严重的同性恋倾向,但他对她始终如一地理解、支持、爱护,可以说,多次患精神病的弗吉尼亚能取得今日的非凡成就,伦纳德居功至伟。
      
      像云一样消失
      
      然而,即使生命再值得留恋,弗吉尼亚也最终走到了绝望之境。
      1941年3月28日,一个晴朗、明净、微寒的日子,弗吉尼亚来到罗德梅尔附近的乌斯河畔,袋里装满沉重的石头,一步一步走向河中心,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她留下两封遗书给她的姐姐和丈夫,她说她预感到又要发病,而且这一次不会再度痊愈。只好自己走向生命的终点。她在作品中反复描摹过的死的意象,终于被她自己涂上最耀眼的一笔。如她所说,她终会像“浪尖上的云一样消失”,对她而言,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直接致她于死地的,是德国空军于1940年在英国连续实施的“海狮行动”和“月光奏鸣曲”行动,伤亡数万之众。德军的炮弹毁灭了她原本脆弱的灵魂对伦敦的依恋,她在给友人写的信中说:“我生命的激情,那就是伦敦城……看见伦敦整个被摧�,这太刺痛我的心了!”而一直困扰她的则是死亡的幽灵。她的写作是不随流俗的。她的思考则一直沉浸于过去。在长篇小说《海浪》中,女主人公罗达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诱惑,她想以完全顺从的姿态将自身渗透到自然中:“我将撒手……我要解放那受抑制的,被阻碍的欲望,任生命被耗竭,被吞没。”她期望自己“骑在狂暴的海浪上,然后沉没而没有任何人来救我。”终于,她跳海自杀了。而弗吉尼亚选择的是河。她留给后世的是她不屑于流俗的创作态度和现代主义写作的创新勇气,她的作品“犹如一部女性的心灵史,幽暗朦胧地、忽隐忽现地,可以看见世世代代妇女的形象”,她在《墙上的斑点》中表达她对生命的困惑:“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是投生在那里,不会行动,不会说话,无法集中目光,在青草脚下,在巨人脚趾间摸索呢?”她的感觉如此细腻,也许正是这种细�使她如此脆弱、敏感、恋旧,使她以决然的方式破碎,像云一样消失啊!
      如今,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清晰,她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文坛的一个奇迹,她注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心灵深处的奥秘的人性写作特色,使她的文学成了古典与现代的分水岭。她传奇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天才女人曲折丰富的人生道路。是的,她是一个天才,一团释放其才华时具有强度杀伤力的火焰。
      已经过去66年了,我们仍能听到她走向水中的刹那,青瓷坠地的坚实的脆响。

    相关热词搜索: 弗吉尼亚 青瓷 碎裂 宛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