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错觉,思维中一种“偏锋”_错觉思维

    时间:2019-03-21 03:33: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的诗人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中国的现代诗中还有很多或能抚慰你心灵,或能勾起你情思,或能引发你思索的诗作,他们如同灿烂的星辰,在文学的星空熠熠生辉,于我们奔遥远而陌生。或许,我们需要一柄“望远镜”,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光芒。希望我们这个小小的专栏能成为你走入现代诗、爱上现代诗的引路人。
      错觉,一般是外界信息刺激下,产生对事物的感知扭曲。有时还受某些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如视力障碍、光线不足、声音模糊、高度疲劳或恐惧而引发的错视,错听、错味、错触、错嗅等。中国成语典故里有“杯弓蛇影”“风声鹤泪”“草木皆兵”等记载,生动概括了这一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克服错觉造成的麻烦,但在诗歌写作中,诗人们却要保护和开发这种难得的特异感觉。不时起用错觉,以它变异的知觉错乱,重写世界的“真相”。
      很少有像《长城谣》这样的诗歌,在读到最后一句之前,还蒙在鼓里,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被牵着鼻子走。说真的,25年前我第一次读它,以为余光中是想用谣曲形式,直写古代战争场景或长城所遭遇的生态破坏。因为一开始它就十分逼真。殊不知,聪明的余光中耍了一个花招,利用意识上的迷糊状态(半睡半醒),夸大对象形态和声音的相似性,刻意制造了一起长城轰毁事件。人们在发现口袋里的钱被不知不觉清空后,缓过神来,还要对他竖起大拇指。
      最妙的当然是,在所有看客都以为是那么一回事时,他魔术般的手帕里却掏出个金鱼缸:
      最后是楼上,众人推墙
      霹霹雳雳的一阵洗牌声
      拍我惊醒
      为何我们上当受骗?那是余光中的顶级逼真手段。一开始不交代任何背景,直呼长城“斜了”“歪了”,两个贴切而准确的形容词表明事件相当严重,引发我们关心探究,紧接着来个煽情的预告:“长城要倒下来了啊长城长城。”复沓的运用,使强加的煽情获得“信以为真”的效果。然后,直接的呼告转为号子泣血的悲壮,精心选择“破”“溅”的动词,让呼告进入“实战”阶段,浓烈程度有增无减。再然后续写空无一人的战场――“喊人。人不见,喊鬼,鬼不见,旋天转地的晕眩”。荒凉恐惧的场面惨不忍睹,加上主观“感觉”上的晕眩,一场摧枯拉朽的战争如临眼前,不可避免――真实感继续加强,让我们继续信以为真。最为实在可感的还是后头:砖石一块接一块,一块接一块砖石在崩裂……压下来,压向我独撑的血臂。音节急迫,不容喘息,让人有一种岌岌可危的大难临头之感。具体而逼真的倒塌场景,与独撑的下意识动作,为后面的“答案”埋设巧妙伏笔。
      联想一九七二年前后中国大陆,正值一场空前的文化浩劫,祖国的文化遗产濒临严重危机。余光中启用麻将形式,与代表中国文化的长城联系起来,在方块状的异质同构关联中,大书特书“坍塌”场面,进而表达他忧国忧民,奔走呼告的挽救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利用错觉,以假乱真,余光中不愧是制造诗歌“冤假错”的高手。
      读余光中,小心点!附,
      长城谣
      余光中
      长城斜了,长城歪了
      长城要倒下来了啊长城长城
      堞影下,一整夜悲号
      喉咙叫破血管
      一腔热
      嘉峪关直溅到山海关
      喊人。人不见
      喊鬼,鬼不见
      旋天转地的晕眩,大风沙里
      砖石一块接一块
      一块接一块砖石在崩裂
      摇撼比战国更大的黑影
      压下来,压向我独撑的血臂
      最后是楼上,众人推墙
      霹霹雳雳的一阵洗牌声
      拍我惊醒
      1972.10.20

    相关热词搜索: 偏锋 错觉 思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