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为什么懒于思考_为何我们越来越懒于思考?

    时间:2019-03-18 03:24: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前不久,我的家人因为热播的节目“非诚勿扰”引发争论。一方认为,参加节目的人都是真心实意的,嘉宾的一言一行,都是真情流露;而另一方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从对白到结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我自然是站在后者的立场。
      欧美国家很早就流行“真人秀”节目,鲜有人会把“真人秀”当真。即便它标榜“真人”,终归只是一场“秀”而已。欣赏“真人秀”时,人们的正常审美心理本来应该与欣赏话剧一样,明知它是假的,还是投入其中,与演员同哭同笑,而在表演结束时,即抽身戏外。
      令我纳闷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坚信“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是真实的呢?答案正如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
      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现代社会的“集体智商”,确实大不如前。许多人感叹:现在的中学生相当于过去的小学生,大学生相当于中学生,研究生相当于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是尼采和萨特的书,而现在的畅销书,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书;看于丹《论语心得》的人比看《论语》的人多得多。
      假如于丹早生一百年,她的《论语心得》绝对火不起来,那时候有太多人直接读《论语》。其实,从于丹那里,我们便可得知“低智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人们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后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
      大前研一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在超级市场里,每位顾客都养成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这便是一种明显依赖他人思考的行为。人们不会去验证所购买的商品是否真的变质了,而一味听从几个数字的摆布。
      当一股“流行”大潮袭来时,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是毫无理由的追捧。当一个叫张悟本的人走上电视,推销他的“绿豆食疗法”时,很多人都在以每天数斤的量猛吃绿豆,坚信这样可以使身体健康。或者,随便跳出一个“经济学家”大喊“房价要涨了、股价要涨了”的时候,大家都把钱砸向市场;而当另一个“经济学家”发出完全相反的声音时,大家又死死攥着手中的钱。
      有一种假说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人类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由于接收了更多的刺激,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事实恰恰相反,“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觉得每一位亮相媒体的人都是“专家”,所以他们说的话肯定都是正确的,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
      除了要怪罪媒体对大众的“低智商”化误导以外,教育亦难辞其咎。我们都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做过试卷。有没有发现,试卷里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远远多于问答题?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会教你如何在完全看不懂题目的情况下,光凭对几个答案的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而这,就是“低智商社会”心理模式的滥觞。
      社会的精英阶层,正是在这样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现代教育已完全沦为一种“技能”。一些人虽然不会思考,但因为具有熟练的技能,还是能被知名大学、一流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选中。
      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这个国家就会丧失创新的能力。
      
      其实不是公众的智力水平在下降,而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公众的能力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复杂多样。至少我们应该相信:虽然于丹的《论语心得》卖得比《论语》好,但今天的《论语》卖得一定比100年前好。100年前,精英读《论语》,大众不读书;今天,精英读《论语》,大众读《论语心得》。这就是进步。其实我们是在拿100年前精英的生活方式与今天大众的生活方式对比,这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结论。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本文的论据信手拈来,论证不露痕迹,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相关热词搜索: 越来越 思考 懒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