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多情节线索的电影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线索]

    时间:2019-03-12 03:24: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小说结构的精巧与否是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理解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   对小说结构的考查,不会大而笼统,往往选取某一角度或某一特点命题。常见的出题形式有三种:(1) 概述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2) 简要分析文章在情节结构上的独到之处;(3) 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使用什么手法。
      回答“概述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这类题应从小说整体着手,理清小说的线索、思路。一般来说,传统小说往往采用单线或双线结构层层推进。如小说《药》采用了典型的双线结构,主线是“华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吃药的结果”,副线是“革命者夏瑜被杀――他的血被吃――不被同情理解”。两条线并行,深刻揭示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失败的根源。而一些现代小说的结构没有严格的规律性,选取生活的横断面、按照心理时序展开是使用较普遍的两种结构。如《半张纸》截取主人公看见记录电话的纸片这一瞬间引出故事;《墙上的斑点》以主人公的意识流展开。答题时,可以抓住小说的切入点与其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的关系着手分析。
      “简要分析文章在情节结构上的独到之处”这一命题形式,侧重考查小说整体结构上非常规性的一些特点,比如在层层推进结构(单线、双线结构)中又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出人意料的结尾也是常见的手法。倒叙结构先果后因,设置悬念,一开始便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欲罢不能的艺术效果;插叙的手法丰富了故事内容,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全面;而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主题更为深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鲁迅的《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设置了悬念,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和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层层推进。《项链》的结尾,玛蒂尔德历经十年艰辛劳动终于偿还了因为赔项链而欠下的债务,却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小说主题――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使用什么手法”是从局部命题的一种模式,考查对小说细节的结构分析。小说细节描写在结构上最常见的手法是“延迟法”,又称“摇摆法”,使故事情节在层层推进中更加跌宕起伏、曲折迂回,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例如小说《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法”,主人公朱阿有六次准备射击,其中五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射,这使原本紧张激烈的节奏变得舒缓,同时也留下了悬念,使情节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能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进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伤心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熟来吃,自己托故外出一趟。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午了,还不见他回来。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于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的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还没有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一同吃呀!”
      “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1.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 文章开头第一句中的“这一种常识”“这一着算盘”分别指什么?并分析小说这样开头的作用。
      (2) 文章倒数第二段的这句话为什么要用“安安稳稳”修饰“挨饿”?请简要分析。
      2. “尺水之中,波澜起伏”是本文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三次波澜。
      3.文章结尾只一句话,戛然而止,用意深刻,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1)“这一种常识”是指河豚子毒性大,吃了会死;“这一着算盘”是指弄回河豚子吃掉,毒死全家,然后自杀。小说这样开头巧妙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悲剧的展开作了铺垫。
      (2) 用“安安稳稳”修饰“挨饿”,表现了在那样的社会中,贫苦百姓挨饿是命运的必然,突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2. 本文在构思上的三次波澜是:(1) “我”弄来一篮河豚子回家,悲痛至极,却引来孩子们的欢笑;(2) 回家准备见尸体枕藉的惨状,却看到孩子们期待、欢迎的目光;(3) 全家同吃河豚子后等死,竟然又都活着。(本题的考查实质是文章的情节运行。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需先对全文的故事情节作一个梳理。三次波澜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表现了“我”欲死不能、欲活不易的无奈之情,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效果)
      3. 这样的结尾,在刻画人物上,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无奈;在表现文章主题上,深刻揭示旧中国贫苦农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现实;在情节构造上,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感人。
      4. 本文的线索是河豚子。文章属于单线结构,从“我”提着一篮河豚子回家想毒杀全家人开始,到和家人共同吃河豚子却没有死结束,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一线到底。(文中“拿河豚子回家”“嘱咐妻子煮食河豚子”“共同吃河豚子”这一系列镜头由“河豚子”这一无可替代的物象串联起来,成为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线索 情节 把握 结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