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排比,不仅仅是有气势:有气势的队名

    时间:2019-03-03 03:22: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用于举例,材料丰富      不管是写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还是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用排比句概述众多的事例,恰好扣合了“发展等级”中“材料丰富”一项。   
      一、用来说理论证,充分有力。
      写800字的考场作文,如果要写成议论性散文,大可不必将事例展开写;就是写成议论文,有两种情况的事例也是不必展开写的:一种是有名的或是人们熟悉的事例,一种是不必或不能指出具体是谁的笼统事例。否则,不仅费时,还会让阅卷老师感到烦琐、有凑字数之嫌。写议论性文章,与其详写一个事例,远不如用排比句多写几个概述的事例,以说明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从而更能充分有力地印证观点,也更讨阅卷老师的欢心。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包容》: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决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用来刻画人物,形象丰满。
      写记叙类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如果这几件事都详写,则时间和格子都不够,也无疏密有致的美感;如果都略写,则文章空泛笼统,缺乏深度,人物形象苍白模糊;如果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详写一至两件重中之重的事,用排比句略写其余的几件事,文章就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使得刻画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满突出,从而达到“发展等级”中的“形象丰满”一项。
      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父亲的爱》,在详写了因“我”买东西未给钱就溜走而父亲严肃地教育“我”要诚实、“不能偷”这件事之后,就用排比句概写了下面几件事:
      在我犯错误后,爸爸告诉我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在我伸手向他要钱出外旅游时,爸爸告诉我“不勤劳者不得食”,他让我去附近的酒店干临时工,让我感受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在我学习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时,他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就很好地突出了父亲在对“我”进行各方面教育中所蕴涵的深深的父爱,“父亲”这个形象也就丰满突出了。
      
      用于描写,穷形尽相
      
      记叙文、散文、小说等都离不开描写。用排比句描写,可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对象,也可用同一种描写方法刻画同一对象,从而使所描写的对象形态纷呈或特征突出;还可描写场面以突出某种旨意。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
      漫山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项王的脑海里,四年的刀光剑影在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的猥琐的样子,想起了虞姬含情脉脉的眼神……
      
      用于抒情,淋漓尽致
      
      排比句富有气势,因此,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能最大限度地泼洒情感,感染读者。
      
      一、描述抒情,回肠荡气。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天地有正气》:
      我忘不了,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上,面对熊熊烈火,布鲁诺镇定自若的神情,忘不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高举手臂时,董存瑞嘴角的微笑。我忘不了,忘不了卡斯特罗在法庭上高昂的头颅,忘不了江姐在刑场上整齐的鬓发。我忘不了,忘不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墓前长久的跪拜,忘不了德兰修女同饥寒交迫的贫民紧握的双手。忘不了……
      这个排比句通过对几位名人或伟人在死亡或正义面前从容镇定的神态、庄重的外貌、不凡的举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选择正气”的高度赞美,感情的波澜也强烈地激荡着读者的心怀。
      
      二、议论抒情,撼人心魄。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Ⅲ)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斗本色!
      该处的排比议论抒情,饱含了作者对“刘和珍们” 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哀痛的热情讴歌,极大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用于议论,丰富透彻
      
      用排比句议论说理,既可以从纵向或横向单独进行,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同时进行,从而使得议论说理丰富透彻。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该排比议论句从时间的纵深方向,从反面论述了心胸狭隘者、意志薄弱者和内心懦弱者因遭遇挫折而放大痛苦所带来的危害,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用于段落,尽显“风流”
      
      使用排比手法,不仅可以组成排比句,还可以组成排比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展示一种建筑美。
      建筑讲究结构的对称美,排比段也具有一种对称美。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全文共五段,采用分总结构,前三段是分写,后两段是总写,而作为主体部分的前三段都采用了“我不敢说什么是……然而,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选择,我愿做……我愿做……我愿做……我愿做……我不乞求,不乞求……”的句式来构建,思路层次相当清晰,结构相当整齐,令人赞叹。
      
      二、渲染某种气氛。
      用排比段来营造气氛极具表现力,这在报告文学中经常用到。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关羽之恨》的开头:
      经过几日苦战,活捉于禁,但关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正准备班师回荆州。
      “报――荆州已被吕蒙袭了。东吴陆逊正引兵往此处而来。”
      “报――陆逊用攻心术,本部军士多有降敌之意。”
      “报――本部军士多翻墙而出,降吴去了!”
      “报――麦城中粮食将尽,急需救援。”
      四个“报――”构成的排比段,成功地渲染了关羽一方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关羽因不听他人意见而导致兵败作了充分有力的铺垫。
      
      三、强调某个重点。
      有意把每个句子单独成段构成排比段,往往就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个重点或某层意思。
      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德先生,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开头:
      我愿把祖国比作一棵树,然而她必须扎根在人文素养的土壤里,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
      我愿把祖国比作一艘船,然而她必须树起人文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
      我愿把五千年华夏文明镌刻在那高大的丰碑上,但我们深知它的基石是用人文素养筑成的。
      这个排比段的运用,就是为了强调突出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把阅卷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来。
      当然,排比还可用于开头,先声夺人,扣人心弦;也可用于结尾,再造声势,余音绕梁。这两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必赘言了。

    相关热词搜索: 排比 是有 气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