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感恩――心怀感恩 关爱他人 心怀感恩关爱生命手抄报内容

    时间:2019-01-30 03:29: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主题解说   “感恩”,这是一个多么古老又现实的话题!说它古老,“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成语、名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说它现实,是指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奔波忙碌于快节奏的竞争场上,以致很容易忽视自己所承受的各种恩情。
      树苗享受阳光,尚知回报大地一片绿意;庄稼享受呵护,尚知回报劳动者累累果实,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校园,感恩生活,感恩自然,感恩一切于己有恩者。这是传承中华美德的需要,也是完善自我,走向成熟的需要。亲爱的同学,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你拿起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真善美吧!
      
      文题亮相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首先要理解“感恩”与“感激”“感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施的恩惠表示感激”;对“感激”的解释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对“感动”的解释是“思想感情因外界影响而激动”。由此可见,这三个词的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感恩”一般包含着“感动”“感激”,但后两者不一定会达到“感恩”的程度。例如别人帮你推车上坡,你此时用得到“感激”和“感动”,但用“感恩”则显得大词小用。也就是说“感恩”情感色彩浓郁,一般外现于行动的表达;而“感动”“感激”则侧重于心态的描述。写“感恩”,一般既要有“施恩之事”,也要有“感恩之思”“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审题时,一定要落笔于“恩”,不要将一般的“感动”误认为“感恩”。其次,构思要注意以小见大,值得“感恩”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细心观察,真心感悟,那么即使一句话语、一个神态、一种情怀、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泓清泉,也能激起你的感恩之思、感恩之行。再次,要善于立意出新。将目光投向敬老院或其他亲人,固然能够写出真情,但容易“撞车”;如果你将选材锁定在普通人、大自然、历史事件或是当代新风,也许更能出新。如果在行文中运用正反对比,深情赞美“感恩”者,有力鞭挞“漠然”者,那就定能增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感染力。
      
      例文展示一
      理发
      徐秋杰
      
      学习的忙碌,使自己竟忘了头发已长得很长。不经意间看到镜子里的我,已是接近长发披肩的模样了,于是忙喊道:“妈妈,我的头发太长了,陪我去理发。”“这么大的人了,自己去。”妈妈不高兴地答道。“不行,妈妈,还是你陪我去的好。”“自己去,这么大了还要陪,不怕别人笑话!要么就别去了。”望着镜中的长发,我一脸无奈,只好懒洋洋地自己去。
      阳光随着颤动的树叶而跳跃,微风轻吻着我的长发。我轻车熟路地来到附近的一家理发店。或许因为是早晨,理发店里显得冷冷清清的。我慢慢地走了进去,叫了一声“叔叔”,因为以前妈妈陪我来时,总一直是让我这样叫的。叔叔很娴熟地为我洗了头,然后理起发来。他边理发边问道:“今天,妈妈怎么没陪着来?”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妈妈陪了。”不知不觉中头发变得短而整齐。看着镜子里挺精神的小伙子,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确长大了。
      正在此时,循着摩托车的熄火声,我看见一位中年人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坐在车上的老奶奶下车,那老奶奶可能是他母亲吧!老人腿脚不灵便,那中年人轻手轻脚的,生怕出半点儿差错。他半搀半抱的,老奶奶终于下了车。老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那中年人扶着老奶奶坐下后,叮嘱理发师要小心仔细,说完便静静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待。没过多久,那老奶奶的头发已理好了,中年人付了钱后,又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走了出去,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他又抱着老奶奶上车,等到老奶奶坐稳后,才慢慢地开车离去。阳光照在他们的背上,留下了一道温馨的风景。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激动。想起小时候妈妈抱着我来理发的情形,我对妈妈心存感激;想起现在妈妈让我自己来理发,我又多了一层感动――这也是妈妈在培养我自主处世的能力啊!于是,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报答的渴望,想着为妈妈做点什么。
      几周后的一天,正在做作业的我忽然听到妈妈在自言自语:“头发太长,该去理发了。”“妈妈,我陪你去!”我赶紧答茬,并迅速放下手中的笔,不由分说地拉着妈妈走了出去。阳光分外和煦,天空格外晴朗。微风轻轻撩起妈妈的长发,猛然间我竟发现了妈妈头上有几丝白发,这可是妈妈为我付出大量心血的见证啊!我心中涌起的那份感动促使我将妈妈的手拉得更紧了。
      点评
       本文选择“理发”这样的日常小事演绎“感恩”话题,笔墨集中,以小见大。作者巧妙谋篇,具体记叙了“妈妈以前陪我”――“这次不陪”――“中年人陪他妈妈”――“我陪妈妈”的经过,由眼见他人“感恩”进而写及“我”的“感恩”,完成了“受恩”――“感恩”――“报恩”这样的感悟和演变的历程,情真意切。由叙到议的过渡也比较自然,寥寥几笔即揭示了主题。景物描写烘托心情,也可圈可点。
      
      例文展示二
      老人・锁・感恩
      林 璐
      
      透过一缕嫣红夕阳,见到的是小屋里最后的一朵“花”。它盛开后随着黄晕的点点侵蚀,在斑驳泛黄的墙上凋谢了。这个时候,老人便掏出水烟,“吧嗒吧嗒”地吸起来,烟雾立刻在屋里萦绕,弥漫……夜色从狭窄的窗口挤了进来。老人直起身,径直走到那古朴的木箱旁,轻抚着那把古老的锁。锁从未打开过,也许锁住的是一样特殊的物件――往昔。
      老人手上的茧和锁上斑驳的锈迹相互摩擦着,缠绵着,像是在诉说着那段陈旧的岁月。
      动荡的年代里,老人一生漂泊不定,坎坷不平,他却依旧站着,像窗外那株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梧桐,尽管他的背已经驼了。因为老人心中也有一把锁,锁住的是哀怨和不平。这把锁从未打开过。我轻轻推开木门,木头和水烟混合的味道袭来,这,我太熟悉了。昏暗中,我看到的是老人的背影和那把锁。老人慢慢转过身,和我一起坐下。暗黄的油灯火苗一跳一跳的,像我心里的不安与无奈。我无助的时候,总是来这里。“爷爷,为什么老天会这么不公平,我怎么办?”我总这么问。每逢这时,老人总会点起一支烟,抽着,缭绕的烟雾,让我看不清他的脸。老人絮絮地讲,讲那锁,讲他的坎坷。他总是这么对我说:“孩子,上天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你得到的少,最后得到的就多。不要在乎现在的痛苦,它是上天赐给你的宝贝,一定要珍惜呀!你知道感恩吗?成,你要感恩;败,你同样也要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命便会充实,美好。孩子,要懂得感恩哪!”
      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幽幽地吐着烟圈。我的心忽然一震,像是什么给锁住了。后来我才体味到,老人也在我的心头置了一把锁,锁住了我的哀怨和不平。
      从此,那把锁再未打开。从此,当我无助时,似乎也不再哀怨不平。生活是美好的,难过时我就想,明天,我的太阳同样会迎着希望升起。
      因为,那把锁就是一种感恩。锁上隐隐地写着:“生活,是上天对你的恩赐。”
      点评
      本文以悠远深邃的语言,古朴凝重的氛围讲述着一个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凸现了“生活,是上天对你的恩赐”的主题。是啊,生活的磨难原来就是一种恩情。生活困倦时想想这是生活对你的垂青,学习遇挫时想想这是生活对你的照顾,你就会永远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文章没有用概念说教,而是由实而虚,设置了“锈锁”“烟圈”“木箱”“油灯”等特征很鲜明的事物,描写了老人特有的表情、神态和语言,这些都为“我”感恩苦难的思想的形成营造了令人信服的环境。
      
      例文展示三
      绿色的希望
      陈 龙
      
      “跟我来,跟我来!”我拉着妈妈的手,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来到了阳台上。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团绿色,越到底部颜色越深,仿佛绿色“沉淀”了一般。望着这茂盛的吊兰,眼角边的日历勾起了我的回忆。“两个月了,两个月了。”我惊喜地对妈妈说道。
      两个月前的一天,妈妈招呼我一起清理阳台。阳台上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唯独墙角有一盆覆盖着厚厚灰尘的吊兰已经笼上了深褐色。我伸手把它捧起来,端详着,再看看一旁盛开的花,便对它失去了希望,决定放弃它。可这时,那深褐色枝叶中的一丝鲜绿映入了我的眼帘,尽管它是那样的细小和微弱,但一声仿佛来自它的生命的呼唤却在我心中回荡:“我还活着……”忙着整理的妈妈斥责我手脚笨拙,但那时我已经被这生命的呼唤所触动,决定要留下它。妈妈看过它以后不以为然,但也宽容地接受了它。于是,浇水、搬盆便成了我每天回家后的第一件大事。日复一日,妈妈也似乎被我的行为所“感染”,加入了我的护花劳作。这样,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我欣喜地发现:如今的它已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微弱和渺小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吊兰,在寻找着当初那一丝给我希望的绿色,但我失败了。它在哪里?它在哪里?哦,我明白了,它早已幻化成新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一团浓郁的绿色,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微风袭来,绿球涌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感谢阳光,感谢雨水,感谢当初的“救命恩人”――我。
      我“受宠若惊”。惊奇的同时,我想到了很多。十几年前,我不也是一棵羸弱的吊兰么?如今,我不也像这吊兰一样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么?造就今天的我的“阳光”在哪里?“雨露”在何方?吊兰的绿球又在涌动,我此时也舒展身子,渴望着投入到报恩的行列中去。
      点评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佳作。作者由吊兰的起死回生和知恩图报,进而写到“我”集受感恩者和感恩者于一身,选材新颖,构思巧妙。对吊兰的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这为后文的联想抒情打好了基础,实现了物与人、景与情的和谐交融。结尾非常精彩,“受宠若惊”的风趣调侃,“我是吊兰”的比喻,四句发自内心的追问,“舒展身子”的含蓄表露,起到了未写感恩之行动而见报恩之行动的作用,言已尽而意不止。

    相关热词搜索: 感恩 心怀 关爱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