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意味蕴藉 意味蕴藉 春意盎然

    时间:2019-01-14 03:31: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洛阳人,一生未仕隐居汝、颍水边。擅山水画,工诗。刘方平是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知名诗人,喜咏物写景之作,绝句尤最擅长,以写闺怨、相思者为多,语言清丽,想象微妙,婉而有致,在当时独具一格。《月夜》这首绝句颇能显示其诗风,读后令人心醉。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代诗人描写月夜景色的绝句不少,这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首。全诗句句写景,散发着昂扬的春天气息,意味蕴藉,妙不可言。
      开头两句是用简笔勾勒出一幅深夜的美丽图画,这是诗人所目击的情景。“更”,夜里的计时单位,就是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深”,指夜半三更以后,它规定了这首诗的时限。夜半更深,诗人毫无睡意,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朦胧的斜月照射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银辉之中,另一半则被暗夜的阴影所笼罩。仰望青天,只见群星隐约,又是一番境界。“阑干”,横斜的样子,与“斜”同义互文。因为是“更深”,这时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横斜在空中,即将隐落。还有其他的星座,也依稀可见。宇宙如此广阔,客观世界如此运行不息,使人精神为之大振。这两句从庭院的月色写到天上的群星,从平凡的人间写到神秘莫测的太空,将天地融合为一体,空间无限浩瀚,意境超妙迷人。
      后两句用抽象手法描绘初春的典型意象,这是诗人所联想的情景。一二句通过视觉器官的验证,指出已值“更深”时分,这正是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刻。但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之际,虫的声声低鸣,向人们报道了春回大地的喜讯。“今夜偏知春气暖”写出诗人敏锐的感受能力,在今天夜晚深深地感知到“春气暖”;“暖”,又是以触觉感受为前提的。“虫声新透绿窗纱”,写小虫直接触摸到严寒渐渐消失,大地回春的暖意,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且,正是由于小虫的唧唧叫声,才使诗人感受到春的信息。一写人,一写虫,虫值春至而始鸣,人闻虫声而知春,人和物就是如此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偏知”是所感,“新透”是所闻,一感一闻,相辅相成,将触觉和听觉融合,把初春的气息和盘托出。
      这首诗描写细腻,刻画传神。“月色半人家”,以明暗的对比,衬出了月色的静谧。虫声稀疏而微弱,却声声在耳,这是以动衬静。闻虫声而意会生命的萌动,万物复苏,这是见微而知著,以小衬大。一个“绿”字则由视觉转移到触觉,进一步衬出“春气暖”。人间与天宇的融合,人与物的融合,景与情的融合,既绘画出勃勃生机的早春景色,又表达了诗人迎春回归无限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春天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刘方平之前或同时的诗人写春景往往着眼于冰消雪融、鸟语花香、艳阳高照、和风习习,所选取的色彩是“浓”的,意境是“闹”的,光线是“强”的。但在这首诗中,诗人本着“人弃我取”的创作态度,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色彩是“淡”的,意境是“静”的,光线是“弱”的。但是淡中有浓,静中有动,弱中有强,更见其妙,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独创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蕴藉 春意盎然 意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