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物理科技手抄报内容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时间:2019-01-06 03:26: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下面列举几例:
      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四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摘不着的是镜中花捞不着的是水中月――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致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地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由于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容易破裂。
      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
      ――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相关热词搜索: 民谚 俗语 物理 知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