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我发展】

    时间:2019-05-01 03:27: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的基本维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长期以来,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针对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呢?
      一、转变他们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如教学“统计”时,采用动画故事的形式就很好。“大象伯伯过生日,可热闹这天啊,来了好多客人,有小猴、小猫、小兔……,可是啊让做厨师的小象犯了愁,究竟我要准备多少份桃子、多少份鱼、多少份胡萝卜呀?客人那么多,真是数也数不清啊?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这段动画新颖有趣,创设了情境,布下了疑问,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为学习新知识铺就平坦大道。
      2.指导学法,使学生善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由复习旧知识到学习新知识不能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导入,还应想到思维方面的导入,使学生从思维上、方法上得到启发,从而抓住学习新知识的重点所在、关键所在,主动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公式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方,再引导学生探究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将获得的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改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有序操作,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2.及时抽象,发展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把观察引向深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科学组建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2.适时有效指导。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应在组间巡视,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指导。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出现“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自我 方式 发展 学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