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梅香正浓_梅香正浓 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9-03-20 03:36: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遗留给我们的诗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关于他们的记述。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我以为和他们相关的风物倍加亲切,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能释然,我还是要去寻觅、登临,并感念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概。
      人,知炎凉、知利害,易;知耻,却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难。我想在这里披露我九岁时遇到的一件事。我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就是京剧里的宋士杰住的那个信阳州,他的小旅店开在西门之外,我家住在西门之内。1939年,苦难中原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一年。一个深秋的傍晚,一小队日本宪兵牵着一个浑身血污的年轻抗日志士,押往西门外的乱尸岗――那里是历朝历代行刑杀人的屠场。一群无知的顽童(其中也有成人)呼啸着尾随在这些刽子手的背后去看热闹,我被这股愚昧、无聊和癫狂的冲动所吸引,也卷进他们的行列。刚刚走到西邻豆腐坊王大娘的门前,我的胳膊突然被一只非常强有力的手抓住,一把就将我从那群人中间拉了出来,我差一点摔倒在臭水沟里。我抬头一看,是王大娘。她怒不可遏地问我:
      “你去哪儿?……你起什么哄?你爹被他们活埋才几天?……你!怎么能这样……”她的话如同当顶霹雳,使我在一阵战栗之后失去了知觉。在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我都不敢在街坊邻居们面前抬头,我开始知耻了。每当我在多舛命运的途中走近污秽泥潭的时候,那位可敬而严厉的王大娘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及时伸出有力的手把我牢牢抓住。
      今年我才有机会访问苏北文化名城扬州。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当我登上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站在高大的银杏树下时,立即想起我曾熟读过的清桐城学派的创始人方苞写的《左忠毅公逸事》。文章并未直接记述史可法,写的是史可法的宗师,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文章写到左光斗被阉党陷入牢狱,史可法朝夕在狱外无门可入。当他听说左光斗受了炮烙之刑,命在旦夕,立即筹了50两黄金,“涕泣谋于禁卒”。禁卒受到感动,让史可法化装为掏粪者进入牢房。史可法跪着抱住已经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左光斗呜咽不止。左光斗听出了他的声音,奋力用手拨开自己溃烂的眼皮,怒目注视史可法,呵斥他速去:“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持者!”史可法才“不敢发声”,悄然退出。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向人叙及此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说,从那时起,铁石肺肝的左光斗也铸造了史可法。
      南明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受命于危亡之秋,内忧外患,情势正如“史公墓”前抱楹联的上联所述――“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清兵破扬州后屠城十日,尸山血海。史可法之所以能成就为永垂不朽的史可法,难道和不成人形、血肉模糊的左光斗的厉声呵斥没有关系么?史书里写道:史可法每上书福王论及国事,必再三朗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与士兵均为之动容。这就是为什么扬州城破之后,全军将士无一降敌的重要原因。史可法的精神光焰烛照孤城扬州,并点燃了每一个军民胸中的正气。
      史可法生前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但后人“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因而生出许多“史可法未死”的传说和众多冒史可法之名起兵抗清的事来。明末第一号大汉奸洪承畴与被俘的吴中义军首领孙兆奎曾有对话。洪问孙:“你在军中,知不知道史可法是果真死了?还是活着?”孙反问他:“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果真死了?还是活着?”洪承畴狼狈不堪,急令斩杀孙兆奎。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以后,我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似在审视我,使得我顿时变得伤感而肃然。一位中年女解说员走过来,递给我一本简陋的中学生练习簿,要我留几个字,我有些踌躇。翻开练习簿,看见已有许多景仰者的留言,其中甚至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和文化人。思索再三,我只好恭恭敬敬地在练习簿上写下这样几句发自肺腑的感慨:
      “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色厉内荏,寡廉鲜耻,戕害同胞,践踏故土,只求一时富贵权柄,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每念至此,感慨系之,不能自已……”
      伫立梅花岭下,我依依不忍即去。虽非梅花开放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于浓郁的梅香之中……
      (摘编自《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感悟:
      人知炎凉利害易,知耻却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难。作者小时候因懵懂无知,险些成为日军杀害抗日烈士时的无聊“看客”,多亏有邻居王大娘当头棒喝,才让作者翻然醒悟。而从此,这种知耻之心印在了作者灵魂深处,使他的人生避免误入歧途。
      多年后参观史公祠时,作者先是追忆史可法恩师左光斗受尽烙刑,体无完肤,犹能大义凛然,而史可法更是忠肝烈胆,与扬州共存亡。于是作者有感于先贤而留言:“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寡廉鲜耻,戕害同胞,践踏故土……”与王大娘质朴的话语一脉相承,那股扑面而来的浩然正气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间。

    相关热词搜索: 梅香正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