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倒装”浅释】 倒装

    时间:2019-02-26 03:22: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所谓“倒装”,是指运用语言时,为了适应韵律或思想条理等方面的要求,故意在语法上或逻辑上颠倒词语的一般语序。   倒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偏重于形式,另一类偏重于内容。
      偏重于形式的倒装,主要是由于押韵、平仄、对仗、节拍的需要而有意颠倒语序。举例如下:
      一、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心折骨惊”,本应是“心惊骨折”,但是为了和上文的“名”“盈”,下文的“精”“英”等字押韵而将“惊”字换至韵位上。这样措辞也利于对仗,“折”与“夺”相对,“惊”与“骇”相对,词性吻合。
      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念奴娇”词谱要求这一句为“平平仄仄仄”,便只好将“应笑我多情”的本来顺序调整为“多情应笑我”。
      三、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句本是“英雄孙仲谋无觅处”。永遇乐词谱要求这里为两个四字句,大致分为四个节拍。如果照本来词序,吟成:“英雄/孙仲/谋无/觅处”,显然不顺,况且平仄也不合格。偏重于内容的倒装,更涉及到诗词深意与思想倾向的根本变化。
      四、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征《述怀》)
      为什么不说“寒鸟鸣古木,夜猿啼空山”,却把“古木”和“空山”提到前头呢?这固然是顾及韵律的要求,但也另有诗句深意。当时魏征请命赴华山以东说服李密旧部归唐,旅途是很艰险的,“古木”“空山”前置,就是为了形象地突出这种艰险的环境,而鸟鸣、猿啼这类的描写只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古木”“空山”的沉寂。这比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主动句式的直率说法,显得更为含蓄。
      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事理的发展逻辑应当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但是,诗贵有思想倾向与意境美,它着重表现诗人独特地把握生活的方式,而不是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两句诗句便是从内容上于细微处观察入手,把镜头出现的次序调换一下,用“竹喧”引出晚归的浣女,用“莲动”烘托沿流而下的渔舟。“竹”与“莲”的浓郁色彩,“喧”和“动”的和悦声响,烘托着人的活动,真是绘声绘色,充满诗情画意。在这里,诗人的观察顺序与事理的顺序相反,必然创造出不同常理的句式。当然这里也存在格律的限制,除了满足平仄押韵的要求之外,还顾及到诗的节奏美。上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节奏为二二一,本联采用二一二的节奏,错综变化,颇为和谐。王维这两句诗是唐诗的艺术成就之一,我们把它与谢�的名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那样的顺装句比较,深觉句式更为讲究,思想倾向更趋于变化,意境更为优美。顺便介绍一种特殊的构思方式:诗词中的倒装甚至是几个句子倒装串联。例如: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上片)
      它的意思实际上从“昨夜南国风雨”开始,可释为:昨天晚上,南园风雨交加,打得残花满地,如同一幅弄脏了的宫锦。尽管费尽了黄莺的妙语,还是无法把春光留住。这就是一种特殊的构思方法,需要从下到上倒过来理解。这种特殊的构思方法;仍来源于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观察,由眼下景物向前层层追溯,画面不断更新,最终使人恍然大悟,对“留春不住”的意象倍觉分明。
      
      江苏省苏州市白塔西路107号201室(215005)

    相关热词搜索: 倒装 浅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