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现代散文精选短篇100_散文教学三思

    时间:2019-02-25 03:26: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
      
      前些年,中学教材散文的编选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对文章的审美标准重视不够,而更多地注重其政治标准。如魏巍的散文,中学教材选了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关于抗美援朝的。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翻开了历史发展新的一页,中韩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文化往来迅速发展,再选入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究竟要向青少年宣扬一种什么民族情感呢?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名家辈出,但教材中选入的作家总是几张老面孔。不能不说其选文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全然不顾文学的特性。如周作人、梁实秋、胡适、丰子恺等人成就非凡,可是编者对这些人一概不提,文章一篇不选。这样岂不严重限制了青年学子的文艺欣赏的眼光,哪里还谈得上高尚审美情趣的培养呢?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少教材编选时突出语文教育的文学性,编选了大量具有美的特质、具有时代感的散文。由新的课程标准及部分实验教材可以看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编选更注重从学生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未来意识出发,增加选文的文化内涵、文学含量和时代气息。这些文质俱美的散文,既能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能培养学生丰富完善的情感。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全的工具化的教育,会失去理性,最终失去人性。读优秀的散文,更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的那样:“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心理结构亦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散文的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述: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散文中,有奥妙无穷的大干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散文中有“美”的丰富的因子,散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使散文的教学始终渗透美感教育。
      
      (二)
      
      与诗歌相比。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自由,但其抒情言志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径的灵活上,散文还胜诗歌一筹。散文往往是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帖的寄托。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在一定的艺术直感的支配下,艺术意象重现,与作者之间默契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这时候虽不求甚解而心绪飞动,虽掩卷毕而余味无穷……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兴奋点”。追根溯源,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无意识地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三)
      
      “意境”其实不是诗歌的专利。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现代人更认为“散文即美文”,在认同散文形神兼美的同时,也确认了散文的重要特征: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散文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合统一,不可分离。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对以神写形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以神写形”,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地探求。
      鲁迅的《秋夜》中,夜空会躲闪、微笑,枣树也有感情与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厉内荏,狡诈阴险,枣树则直而往上,不屈不挠,抗争到底。这样,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意境之美。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这种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要达到审美的层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四)
      
      可以说,所有散文都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关注、思考、探索。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这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句话适用于散文。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
      观照世界,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
      当然,鉴赏散文的哲思美还必须留意到它与散文的意境是魂体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离开来品读而妄自衍生出某种概念。
      文学的情感美和哲思美都离不开表现方面的形式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铸就艺术的美。刘勰认为文学可有六观:一观体表体裁的安排,三关文辞的布置,三观作品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四观作品的表现手法,五观作品取材用典的意义。六观语言的音韵的节奏。这“六观”今天仍可作为我们对散文形式美的一种参照。
      如验证篇章结构的“恰当美”一篇散文所写的内容,尽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绝不会是一盘散沙,其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结构。内容的整体性要求便带来内在结构的恰到好处的张力和运动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结构更紧密地附着于内容之上,甚至与之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在文字的散与整、材料的疏与密、文笔的繁与简、布局的开与合收与放的关系上,能够根据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处理好这些关系,这样的篇章结构便称之为美。
      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人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