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从紧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1-01-17 08:11: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央行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由于我国还处于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阶段,从紧货币政策对城市经济和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本文由此出发,通过对几个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进行分析讨论,揭示了紧缩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在文章结尾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从紧货币政策;
    县域经济;
    二元经济结构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去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市场流动性过剩,以粮食食品、房地产价格上涨为特点的新一轮物价轮番上涨,通货出现膨胀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央行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

    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调节经济运行,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是,当谈及从紧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时,许多学者往往是统而言之,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实际上,中国还处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阶段,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时,县域经济不仅受到较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往往具有“副作用”,政策“好心办了坏事”,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讨论经常被忽略的从紧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问题。

    二、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困境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我国县域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50%以上,养活了全国80%左右的人口,在创造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也功不可没。它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现状和发展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与大中型城市的发展相比,我国县域经济与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经济发展层次低。目前,我国的县域经济主要还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以粗犷型发展为主,科技含量少,投资回报率低。二是县域经济产业集中度小,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三是财政收入少,财政支持力度受局限。四是整体竞争力普遍较弱,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我国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
    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力弱;
    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正处于工业化早中期阶段,相对于大中型城市而言,整整慢了一个阶段。

    (三)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县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近几年县域地区社会投资总额仅为全国28%左右;
    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
    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不利于县域经济的运转。

    (四)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空间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所占市场份额很小。四是对外开放度偏低,县域经济的国际联系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依存度都是非常低的。

    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下面分别讨论几个货币政策工具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在流动性泛滥和有价证券市场不发达的背景下,为收回过多的外汇占款,央行进行了单向的公开市场操作,即面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无疑能使大量的货币回笼,但由于县域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这样一来,县域商业银行的资金显得相对紧缺。故央行这一举措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的限制了县域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极其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法定准备金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较之于公开市场出售央行票据,不仅具有减少央行回笼资金成本的优势,而且对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和经济过热也起到抑制作用。法定准备金率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工具,在我国运用幅度和频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3年至2007年末,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已提高15次,至14.5%,大约冻结了银行系统2.8万亿资金。然而,随着准备金率的逐渐提高,准备金率的空间在渐渐收窄;
    同时,央行持续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沉积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数量大大减少,其贷款行为将更加慎重,审批过程更为严格,而且不少银行开始实行贷款配额。这样,县域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融资难度明显加大,资金来源途径变窄,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资金的稀缺性也必然会带来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寻租行为,不利于县域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三)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在此次宏观调控中,央行提高再贴现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弱化阶段,广大农村和城镇在这个阶段急需要大量的资金。尽管从整个国家的宏观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需要通过货币紧缩手段进行控制。但实际上,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房地产业造成的经济泡沫;
    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此影响确实很小的,甚至有时候县域经济的投资需求并没得到满足。这样一来,提高再贴现率虽然能够给经济降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县域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利于其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利率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链条中,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准备金与基础货币量,进而影响M2的供给,最终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这其中既没有货币市场利率,也没有资本市场利率。我国的基准利率属管制利率,是央行依据经济运行状况,运用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直接确定利率体系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如贷款利率的下限、存款利率的上限、存款准备金等。基准利率与基础货币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缺乏灵敏的互动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够影响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不能准确反映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因而利率政策在消除流动性方面没有明显作用。但是,提高利率却是抑制企业扩大投资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提高了投资成本,投资的抑制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缓解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压力。但在另一方面,提高利率会给县域经济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第一,利率的提高带来借贷成本的提高,极不利于县域企业的融资,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第二,由于县域经济中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且县域经济的开放程度低,利率的提高会大大抑制消费,造成县域经济市场的萎缩,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在县域融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银行信贷成为县域经济融资的主渠道。但因诸多原因,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信贷投入越来越受到限制,贷款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从紧货币政策下,县域经济中大部分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自有资金势力单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将会比较大。

    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来趋利避害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呢?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不成熟的建议,共同行们商榷。

    首先,中央银行要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窗口”指导。基层中央银行要切实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要在完善金融调控机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类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继续通过金融联席会、形势分析会、信贷指导意见等形式,及时向辖内机构传递宏观调控的意图,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促使金融机构按照宏观调控要求优化信贷结构,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不能因结构性矛盾而执行全面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其次,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力度。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当前金融宏观调控要准确理解和理智对待,要认识到当前金融宏观调控是调整结构,不是紧缩货币的急刹车。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不是弱化,而是要适当加强。二是对国家产业政策要辩证理解,灵活贯彻。要结合地方资源优势,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加强金融服务。应充分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对那些和国家大中型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的县域中小民营企业要区别对待,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措施,放宽授权和授信,避免贷款标准“一刀切”。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以农户、中小个体民营企业为主的特点,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要积极加以支持,根据其“急、频、小”的贷款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形成特色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多样化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对那些效益差、管理乱或属于国家限制产业的企业要加以限制。

    最后,地方政府要大力整顿社会信用秩序,创建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县市、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和信用企业、信用户的评选活动,把信用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常年工作规划,明确目标,严格考核,真正按照“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联合、整体推进”的要求,狠抓落实,推动信用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县域金融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中国存款准备金有效性分析[J].天府新论,2007,(6)

    [2]张静,等.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01,(4).

    [3]任媛.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8,(2).

    [4]陈树生.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浅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陈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

    [6]张晓第.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2).

    [7]黄飞鸣.从信贷传导机制看中国货币政策效果[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