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03 16:1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完整文档)

    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5篇

    【篇一】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

    杜甫:一生漂泊的伟大诗魂
    作者:皇甫仁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4年第03期

            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好事的网友戏称:“杜甫很忙。”这让人想起,今年,诗圣杜甫诞辰1302年了。

            杜甫诞生于公元712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一生真的很忙。刘小川先生说过,杜甫活了五十九岁,却好像活了两百岁。他一生的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

            中国古代诗人的命运注定是漂泊四方的,杜甫无疑是一个突出代表。二十岁弱冠之年,他就离家漫游天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二十九岁结婚成家,才三年,他又从二李(李白、李邕)山东游,“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以后长安十年,梦想与苦难紧紧交织。随着安史之乱,杜甫一家人开始了漂泊生活。几经离散,“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几经危难,“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读李元洛《怅望千秋》关于杜甫的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末,杜甫有家归不得,从四川出三峡,放舟江汉,漂流到湖南岳阳,次年春日抵达长沙。这以后两年之中,杜甫于长沙三度来去。他无所凭依,有时暂住小舟之中,有时小栖江边阁楼之上,尝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况味。大历五年(770),杜甫在湘江上游船中留下一曲绝唱之后,就下落不明。全国现有杜甫墓八座,究竟哪一方土地是他最后的归宿?

            冯至先生说过:杜甫半生流离,却从未停止歌唱。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同时名篇近百。他写诗很苦,推敲字句,安顿典故,讲究格律。安史之乱,杜甫困长安近一年,妻离子散,身陷叛军,东躲西藏,饱一顿饿一顿,然而苦难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滚烫的灵感。这期间,他写诗十余首,表达深沉,技巧天然,一半成为千古名篇。安史之乱后,杜甫因官场恩怨纠缠,告假探亲,从凤翔到鄜州羌村,六七百里山路,无马可骑,全靠步行。走过的村庄人烟稀少,野狗争尸,乌鸦乱飞。杜甫照样写诗,题为北征。全诗七百言,意境浑阔,为其三首著名长诗之一。吐蕃军作乱,杜甫离开带给他温馨岁月的蓉城再度漂泊,在夔州滞留两年,没钱,走不动,种地卖药糊口,两年搬了五次家。他还是写诗,写了四百首诗,各种体裁都有,七言、五言、律诗、古体诗……“老去渐于诗律细”,精心锤炼,大器浑成,此间佳作如云,《秋兴八首》《登高》……皆成千古绝唱!

    【篇二】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深厚广博,写尽了人间的悲欢和历史的兴衰,被称为“诗史”;
    他的为人,耿直热诚,毕生忧国忧民,被誉为百世之楷模。诗歌成就和品格情操汇集于一身,使他成为人们传诵的“诗圣”。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晋代的名将当阳侯杜预,他博学多才,武功、政事、学术皆有成就。杜预既在西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又曾经兴修水利,开发南方,其所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经学名著。这位先祖是杜甫心目中最理想的“奉儒守官”的楷模。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主政时期著名的文学之臣,他诗才很高,对形成五言律诗有过贡献,特别在五言排律方面,最影响杜甫,所以杜甫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杜甫的父亲杜闲曾当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但这时家道已经衰落。杜甫出身在这样一个具有诗书悠久传统的世家,为他早年“读书破万卷”提供了有利条件,养成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浓厚感情,促使他在追求功业的同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35岁到长安求仕,很不得志。此后在长安困守10年。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在回家探亲时,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他与难民一起流亡,被安禄山军俘到长安,后逃到凤翔,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干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经秦州,同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两年半后,因蜀中军阀混战,流亡梓州、阆州。回到成都后,被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离成都南下,次年至夔州,旅居二年。57岁时出川,在岳州、潭州、衡州一带漂泊。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病死在湘水上,享年59岁,有《杜少陵集》传世。

    【篇三】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代表作: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篇四】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

    杜甫的一生(201703)


    “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

    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7] 

    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天宝十四载(755年),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又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器杖的小官,类似孙悟空的弼马温吧)。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他悲痛万分,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
    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其三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江舟长逝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763年结束,但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生活困难,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沿江东下,滞留夔州。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篇五】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

    杜甫一生的经历介绍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出生于具有传统文学理论的家庭,杜甫从小便开始学习诗文,十五岁时所作之诗便能得到当地名士的重视。
    杜甫在十九岁时便开始数次漫游,先是出游郇瑕,次年便出游吴越,历经数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落选。后便在齐赵一带开始新一轮的长期漫游。杜甫近三十岁的时候与杨氏成婚,他三十二岁的时候于洛阳与李白相识相交相游,两人产生深厚的友谊。
    三十五岁的杜甫志向远大来到长安参与科举,再次落选,从此客居长安十余载,抑郁不得志,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为了生计不断成为贵族门客吟诗作赋献于权贵,只为能得到赏识,未果,后只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后唐朝衰败,杜甫经历从盛唐至“安史之乱”的时期,为报效祖国曾为叛军困于长安数月,期间写下不少感伤时事的诗文,后曾为左拾遗,但因朝政内乱被离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在这期间感伤朝政腐败,无心仕途,遂辞官归隐。
    后杜甫带着家人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后得好友严武相助生活开始安定,后期嫉妒被朝廷重召,拒不赴职。于公元770年,五十八岁的杜甫逝世。
    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的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但是却因新人便显出如此抱负,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恐其得势,便将其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身怀理想。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而后有幸作“大礼赋”得唐玄宗赏识,但却没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屡次献文以求得赏识,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线,但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逃出,为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的职位,杜甫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当上官员为国效命。后因得罪唐肃宗得到审讯。
    同年,长安得以收复,杜甫仍为左拾遗,而因朝中两大势力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辞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严武相助,暂且安生,且严武推荐其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杜甫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去,而后便再无担任何官职。

    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李白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政治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历史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