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中医谈舌:舌诊图解大全

    时间:2019-06-01 03:18: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舌,位于口腔之内,为心开窍之处,是主司味觉,协助吞咽、辅助发音的器官。望舌则是中医临床的重要诊法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舌为肌性组织,本非为窍,只有在中医学五脏“开窍”理论中,舌才作为一窍:心开窍于舌。
      
      一、舌的生理功能
      1. 助发声
      舌有协助发声的功能,早在《黄帝内经》即指出:“舌者,声音之机也”。
      中医理论认为,舌助发声的功能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密切相关。华佗所著的中医早期典籍《中藏经》明确指出:心开窍于舌,心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心神内守,则言语清晰;心神健旺,则舌活动灵活,语言畅利。
      2. 辨五味
      舌能辨五味,《黄帝内经》指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明代医著《证治准绳》指出:“舌主尝五味,以荣养于身”。后世医家也均强调舌为味觉器官,而舌的味觉正常与否,不仅与脾胃的功能直接有关,而且与心神的作用密切相关。
      
      二、舌的生理联系
      舌与脏腑经络有着广泛联系,尤其与心、脾、胃关系更为密切。
      1. 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也称舌为心之苗窍。《黄帝内经》有“心气通于舌”“舌者心之官”之论。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脏腑,故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能够反映全身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往往通过心而反映于舌。
      舌上血管最为丰富,外无表皮覆盖,且血脉通于舌窍。因此,舌色较面部更能灵敏地反映血脉的功能状态。
      舌窍居上,心气充盛,心血充盈,脉道通畅,营养物质能够源源不断地上荣于舌,则舌体红润,灵活柔软,形态正常,味觉敏锐,言语清晰。如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导致舌的味觉改变和舌强语謇等病理现象。
      2. 舌为脾胃之外候
      脾主肌肉,舌为肌体,故舌与脾相关。脾主运化,舌体肌肉在脾所运化营养物质的滋养下,才能荣润丰满。
      舌为胃之外候,舌苔由胃气上蒸而成。清代周学海在《形色外诊简摩》中指出:“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对各脏腑均有濡养、滋润作用,故舌象不单反映脾胃的功能,而且可以反映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
      3. 舌与经络广泛联系
      舌与诸经百脉均有密切联系,“无脉不通于舌”。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脉、经筋与舌相连。元代医著《世医得效方》明确指出:“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精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
      
      三、舌的病因病机
      引起舌病的主要病因以感受外邪和心火亢盛为多。正常舌象应是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
      1. 感受外邪
      2. 心火亢盛
      平素劳神过度,睡眠不足,心阴暗耗,或热病之后,阴液大伤,累及心阴,以致心火独亢,火热循经上炎,口舌受灼,而见舌尖芒刺(舌乳头显露且颜色加深如杨梅状),舌体糜脆,伴见心烦失眠,小便黄赤等症。
      
      四、舌的诊断价值
      舌的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舌的望诊上,望舌有望舌质和望舌苔之分。
      1. 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
      舌色 有淡红、淡白、红、绛、紫、蓝、青七种,其中淡红舌为正常舌色。
      舌形 主要有胖瘦、老嫩、胀瘪等类。
      舌态 包括舌体运动的软、硬、颤、歪、缩、吐弄等。
      2. 望舌苔
      舌苔有苔色和苔质两部分。
      苔色 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和黑苔四种。正常舌苔为薄白苔。
      苔质 包括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等。正常舌苔为薄苔。

    相关热词搜索: 中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