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本科院校课程有哪些_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

    时间:2019-04-07 03:22: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社会需求存在距离,论述了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软件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21-0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of Software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REN Zi-ti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00,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distance between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settings of software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and social needs,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talents training adapting to lo 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software major;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teaching system
      近年来软件业保持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大力促进软件业变大变强,人才需求旺盛,但中国的IT队伍结构严重失衡,各个层面的人才缺乏,制约了经济滞后地方软件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内高校软件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重点,以软件基础理论和系统软件设计为主干,目标是培养面向计算机与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型人才[1],高校软件人才毕业生数目不断增加,却仍难满足需要,与企业所需人才错位现象突出。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目标是立足地方,服务周边,面向省内。该文探讨培养适应地方需要与变化的人才,适应地方产业服务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改革思路
      地方本科院校生源不同于重点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地区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学校获得支持力度小,学生的起点和所具有的知识相对较低,在学习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更加突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及办学理念。为此通过调研高校与企业,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1)课程应适应软件和信息技术发展及地方产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现实,勇于革新。
      2)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知识结构的连贯性、专业特色的鲜明性、技能的实践性、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工作能力的拓展性和考核评价的多样性[2]。
      3)针对企业对能力和技术的需要,改革现有课程内容,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需教、学、练一体化,依托项目,正确理解、分析项目需求,合理规划项目设计和技术方案。
      4)综合化的课程设置,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增强学生对课程、发展方向的选择空间,
      倡导个性发展,强化实训实践,细化专业方向,建设动态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
      我校2008年开始招收软件技术专业本科生,目标是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及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能直接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多岗位中级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是简单堆砌计算机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和软件工程核心课程,而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融合产业需求和规范,对核心课程整合调整。我校软件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1)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注重理论够用与实践能力关系,兼顾专业基础和产业需求改革核心课程,以服务地方产业和就业为向导,确保学生具有专业特长、创新能力,在行业中有多岗位竞争适应能力。
      2)软件专业在专业技能上进行“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核心+专业方向+竞赛认证+实践”方案设置。
      3)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从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技能教育三个阶段部署。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完成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素养与职业认知课程教学,通过计算机导论和软件工程概论引导,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基础知识讲座和前沿技术讲座;“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阶段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软件系统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编程能力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阶段完成软件工程高级课程和专业方向/技能课程教学,掌握某一方向的软件开发技术,参与实际项目训练,并设置竞赛与认证课程,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课程设置综合考虑模块的衔接。基础知识教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内容贯穿汇编语言、系统调用到C语言;数学基础课程是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增加以往未开设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必修;数学基础课程,硬件操作系统与系统软件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架构课程并行;专业核心课程由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技术、需求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软件项目管理、专题知识讲座等构成;专业方向配置6个方向的课程模块,有软件文档写作、数学建模、人机交互技术、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网络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课程,可视产业需求和办学特色修改专业方向模块。
      5)设置英语模块,注重英语能力的学习。软件领域反映最新的技术、文献、资料等都是英文所写,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注重看得懂、写得出;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及内容更新,将适当比例专业英语融入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教学;亦开设几门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实现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提高。
      6)构建厚基础与灵活的多专业方向。多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规划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可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向或者几个方向,剔除了过去陈规的课程内容束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利于其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个性化发展。
      
      3教学实践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主要突出突出专业应用能力,而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距离,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还应构建多元化教学实践体系,借鉴重点高校与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精简理论授课时数,培养学生综合与设计能力、开发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1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以定时定点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往往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上课就想下课的状态,教学效果很差。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创新”的思想进行教学。安排课程应注意教师的专业方向,授课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1)“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课堂内容,采取灵活开放提问方式、多种分析方法,避免灌输式讲解,如开始讲解一门课程时试图从一个“高级论题“开始,而又不面面俱到精细讲授,引导学生的思维,留下继续探索的空间,获取的知识更加直接有效。
      2)“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案例驱动以案例为主线,从真实项目提炼、精选案例,将大项目细分成小项目,构建模板框架,层层递进,注重细节,增强实践和编程能力。积极与软件开发公司或培训机构合作,聘用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实际项目从事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团队合作意识。
      3)“专题式”教学模式。讲授一门课程时涉及到某课程知识拟请相关老师用几个课时进行“专题式教学”,即一门课程由一位老师主讲,按照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合理组织,其他老师协作讲授。该模式可将密切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体现教师的专业性,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打破了以往孤立的授课方式。
      4)“嵌入式”教学模式[3]。该模式将企业所需技术引入教学中,不改变学校的教学计划,而按照教学计划的实施进程,将企业的开发项目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进行分解,以讲座的形式嵌入到教学中,体现了既教育又实践的思想,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软件素养。
      3.2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资源限制,在教学上理论与技术、实践严重脱节,学习的理论没有适合的环境付诸实践。当前不仅要与理论课同步开设一些基础的实验,还要结合课程的应用优化综合设计综合实验,结合相关的项目应用与课程单独开设实验课,实现分层的实验教学体系[4]。为此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作为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建立规范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该实践体系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的工程能力训练体系。验证性实验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和工具的使用,加深学生对基本方法、基本思路的理解程度。设计性实验在已有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应用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技术和方法综合设计,强化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的能力。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面向岗位针对性的选拔进入实训课程;通过参加认证考试、各类竞赛等项目,提高课外科技实践的能力。实习第一阶段通过短期实习替代教学,使学生体验业界氛围和所需知识技能,返校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即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第二阶段实习进一步锻炼其工程能力、社会能力,并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4结束语
      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仍存在许多探索的问题,如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原则,不断进行研究,调研产业发展和新的技术进展与前沿性,保持动态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适应时代发展推进高等理工科教育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文杰,胡大威,陈觎.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48-51.
      [3]孙敬武,范秀平,马雅超.嵌入式教学模式"在软件专业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110-112.
      [4]帅小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6):114-115.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建设 本科 院校 实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