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结婚纪念日送什么礼物 纪念日――为了民族的纪念

    时间:2018-12-27 03:24: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当各大网站开始了对雷锋讨论的时候,预示雷锋纪念日就快要到了。一位网友说:“莫非,雷锋快要成为中国的耶稣了?”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发了网络上的FLASH动画风潮,一位网友第一次听完《学习雷锋好榜样》后说:“我原来一直以为雷锋姓活呢……”
      
      现在的人们好像都不知道雷锋是干什么的,真的好难过,有一句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呵呵,听了真的让人哭笑不得,难道时代进步了就该忘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吗?
      ――蓝之扉心
      
      其实并不需要记住雷锋这个人,只需要记住他的这种精神,刻苦,无私奉献,忠诚,等等。比如孔融让梨,也不是让人去记住孔融,而是为了让人记得谦让这种精神。如果你的孩子也能通过其他的事情而刻苦,无私等,那么知道不知道雷锋,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jaywife
      
      当代的“活雷锋”
      
      “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
      ――《燃情岁月》(美国电影)
      2007年1月14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活雷锋”劝募》的文章。文中的主角叫王少华,他是一名极其普通而且并不富裕的退休工人。他从2002年开始在当地社会为一些孤寡老人还有失学学生募捐,到目前为止,他一共资助了多位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将近40名失学学生。
      王少华曾到湘潭市一个工厂募捐。8楼墙上贴满学习“三个代表”的心得体会文章。王少华找到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请求捐助。对方却一口回绝,“我不知道什么见义勇为,我只晓得钱进了自家口袋就不要掏给别人。”
      王少华说:“我看你‘三个代表’学习心得写得真好,能不能联系实际做点事情。”对方却勃然大怒,“谁叫你上来的?滚!”王少华也生了气,“你这个态度,还谈什么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保安随即被招来,王少华几乎是被扔出工厂大门。背后还大骂不止,“你就是个骗子,无赖!”
      王少华不做争辩,挤出了门口看热闹的人群。一辆出租车跟在了王少华背后,司机不停地摁响喇叭。王少华回头说,“我不打车,你找别人吧。”
      司机却对他喊,“我认得你,你是帮人讨钱的,你是好人!”
      王少华立即转身,却一瞬间哭得无法自持。
      “我当时就觉得,个人太艰难了,要大家一起来做。”王少华说。
      女儿王荣在湘潭一中当老师,虽然为父亲感到骄傲,也不好当面反对,却实行“非暴力不合作”政策。只要是募捐的事情,王荣都采取“反正不帮忙”的态度。“本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一个人哪里做得过来?”
      妻子刘静稀要求王少华“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休息”,“身体不行了,不要再出去跑了,不要把自己都搭进去”。刘静稀甚至会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委婉地向记者表示,报道最好少做一点,不要鼓动丈夫继续这样干下去。但王少华总是立即打断她,并急切地告诉记者:“不要听她的,该怎么报还是怎么报!”
      街坊间还时有传言,说王少华借募捐挣了钱,刘静稀听了很是难受,“做这个事情费力不讨好啊,趁早不做了吧,好保持晚节。”
      对于这一点王少华倒很是在意。他专门建立了一本募捐档案,近两年每次募捐的每一笔款项他都会一一写明,并请捐款人签名确认。对于质疑声,他回应:“随时可以来查账,可以找捐款人和受资助人调查。”
      但是光凭这一本全由一个人经手的账本,就能证明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这说服力并不大。所以一家最近来访的电视台干脆从这些票据中随机地抽出一些,去寻找写收据的受益人,下乡验证了一下这些票据的真实性。
      王少华每月退休金500元,妻子所在的工厂破产,几乎发不出工资。在妻子的建议下,王少华退休后在自家楼下搭了一个摊档,卖些拖把笤帚一类的清洁用具。这里还存放了不少的矿泉水瓶和一些旧衣服。矿泉水瓶是王少华平时捡回来的,那些旧衣服,则是周围邻居送给他的,等衣服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送回乡下给需要的人。但是王少华一天到晚忙讨钱,杂货店的生意顾不上,后来他写信给一些领导,说明了情况,请他们到他这里买点东西,好几个领导很支持,一个银行的行长让后勤长期在他这里订清洁用具。不久前这条街道贴出告示,由于旧城改造,他的摊档将被拆除。对此他远没有妻子着急。
      “我图的不是钱,家里吃饭的钱够了就行了。”王少华说,“有些人就是搞不懂这一点。”“搞不懂”,已经是王少华对质疑者最重的“反击”了。
      在为三个中学生捐款后不久,王少华在一个傍晚偶遇为这三个学生捐款的总经理,总经理指着王少华对自己的妻子介绍说,“他就是那个做好事的人。”
      王少华说,听了这句话,这半年多真算没白跑。
      
      女儿眼中的父亲
      
      王荣(王少华的女儿):父亲是梁山好汉,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乘车时看不得扒手,逛街时看不得摆摊玩花样的骗子,连街上的牛皮癣他都要管,现在进行乞讨助学是一件最安全的活动。
      1994年父亲为抓小偷负伤的时候,我读高二,那天正在家里做作业,听见楼下闹哄哄的,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接着就是报纸、电视台、领导都来了,父亲“见义勇为”成了名人。后来父亲跟我讲,他当时什么都没想,遇到小偷就是本能地一追,那些豪言壮语都是人家引导他说的。
      在见义勇为之前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没有任何机会上报纸,除了亲戚朋友,没什么人认识他。我觉得那一次出名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可能激发了他心里面以前埋得很深的东西。他开始帮助孤寡老人,尤其后来募捐资助贫困学生,都是被这一次引发的。
      他其实就是个可爱的老头儿,做这些事情让别人认识他,关注他,体现了他的价值。虽然他身体上非常非常累,但精神上他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
      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帮助别人的事情里面。家里全部交给母亲。开始我们很反对,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只有这样他才快乐,而且确实帮助到了很多人,我现在当老师,他能帮到那么多学生,这一点我也赞成。这其实是个双赢的事情,所以我现在的态度就是:让他去做吧,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遇到过很多人怀疑,嘲弄他,可以理解。现在的社会,愿意帮助人的太少,他就是个另类,正常的就成了不正常。等到什么时候没有人嘲笑他了,说明这个社会愿意互相帮助了,那时也就不需要我父亲再这么劳累了。
      
      这个时代对于雷锋的感受
      
       给雷锋一个常住户口
      刀 刀
      3月5日,学雷锋日。40多年来,这个纪念日从未间断,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雷锋”的内涵似乎也在飘移。有报道说,外地一敬老院的老人这一天被拖着洗了六七次澡,差点没洗出毛病来;3月5日一过,就又没人理睬了。有网友戏称为:“雷锋是个暂住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学雷锋如果成为“雷锋秀”,真是道德的悲哀。45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雷锋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学雷锋?雷锋精神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社会道德观念,其中包含的利他主义原则,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极具现实意义。
      对于学雷锋搞一阵风的情况,群众早有看法。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正有许多媒体不曾注意的普通人在践行着雷锋精神。公交车上让座、给予陌生人以帮助、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这些事情平凡得引不起任何关注,可能连做这些事的人们自己都不曾放在心上,然而,这些都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爱。这些事情看似虽小,却能让他人受益,让他人快乐,正是这种将利他主义化为生活常态的点点滴滴,彰显了真正的雷锋精神。
      所以,让我大胆地说一句:学雷锋,请先忘掉3月5日吧。学习雷锋不是标榜自己的道德标签,更不是吸引眼球的炒作筹码,学习雷锋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必然,更是良心的自我期许。胡锦涛总书记刚刚提出的“八荣八耻”,正是这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最新诠释。给雷锋一个常住户口,让雷锋精神转化为一种生活常态,渗透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才是对雷锋精神真正的理解和学习。
      
       雷锋纪念日我想说……
      御名方守矢
      3月5日,“听说”是学习雷锋的日子。请原谅我用了“听说”两字。如果不是同事看报纸后随意说了一句今天是学习雷锋的日子,我想我短时间内是不会想起他。他走的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我对他的印象只能是听说。听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很好很好的人。这是小学的老师说的,至于他到底好在哪里我是不明白的。
      晚上问小侄子知道雷锋叔叔吗?他一脸迷茫地回答:“雷锋叔叔是谁啊,和麦当劳叔叔一样吗?姨,你要带我去那里吃汉堡吗?”我无言以答。我不知道怎么去跟一个出生在21世纪的小孩子描述一个20世纪的大好人。这是我的悲哀,也是我小侄子他们这一辈的悲哀。我惭愧。
      爬到网上来看看有没有雷锋的痕迹。逛了一大圈,没有。我明白了,我也不奇怪为什么我的小侄子知道麦当劳叔叔、肯得基爷爷,就是不知道雷锋叔叔了。问另外一名初中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她的回答更绝。“是谢霆锋的生日吗,还是王菲和他复合了?”我有一种在和火星人说话的感觉。到底是我落伍了还是他们太新潮了?
      锋倒是锋了,只是此锋非彼锋。我问她听过“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吗?她给我一个非常惊讶的表情,顺带一句“这年头,谁还听那歌啊!”在她眼里我仿佛是山顶洞人,或者干脆说是个疯子。这年头怎么了,这年头就该忘了雷锋,这年头就不能听这歌了,这年头提雷锋是不是就是疯子啊!
      不和小孩子一般计较。找年长一点的叔叔阿姨们问问雷锋到底好在哪里,他们到底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不过发现他们不是忙着赚钱,就是忙着美容,不是忙着包二奶,就是忙着抓奸,不是忙着搓麻将,就忙着喝酒,他们也已经很久没有“关心”雷锋了。雷锋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路人甲而已,而不是一个好人,一个学习的榜样,一种精神。用那女孩的话就是“雷锋既不帅又没钱,我干吗要崇拜他”。
      我想以前的老师肯定没想到今天我提雷锋会被人笑,因为我还记得当时他说起雷锋时的那副表情――严肃、崇拜、敬仰。他的总结语好像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做雷锋一样的人。不知道我现在说一句学习雷锋好榜样,会不会有人说矫情了,做作了?
      听说日本人对我国的孔孟思想很感兴趣,正在积极地研究有关他们的言论。不知道他们研不研究雷锋?就怕有一天他们说“孔孟思想”是他们日本人的,“雷锋”也是日本人了,而我们的子孙却还信以为真!这到底是谁的错?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们在为了什么而纪念?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每年都会有这么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搞许多活动。但是这天过后,一切仿佛这一天的事情都未发生过,来得快去得更快。我们是不是只是在为了纪念而纪念?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雷锋是谁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雷锋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我们可以遗忘雷锋是谁,但是不可以遗忘他身上的那一种精神。一位外国友人说,其实雷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大家都可以做到和他一样。
      我们的英雄都是孤独地从历史中一路行来。当民众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曾经是如此的伟大时,只能为他们树立一座丰碑、选定一个日子以纪念,但岁月流逝,我们的英雄将会离我们有多远?阵痛之后是当奋力前行的,但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痛的不只是我们每一个人,也会是一个民族。当我们抚摩着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每一节坚实的脊梁骨时,是不是也应心存感念地对那些历史上的、现在的,伟大而又平凡的英雄致敬?致敬是仅仅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将他们身上的一种精神薪火相传,那么我们愧对的不只是我们的子孙,更是我们整个民族,我们损失掉的将是我们一个民族的自尊和精神。
      
      民族自尊和民族精神
      
      任何一个民族的悲哀,其中的一项就是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漠视与不尊重。
      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我们接受文化的修养与厚重,是对优秀文化的取舍与选择。但取舍与选择建立在不断学习和继承的基础之上,就像要解得微积分,必须学会加减乘除最基本的运算规则;要撬起一个地球,必须先选择一个支点和足够的力臂一样。学习和继承独特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延续历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忧患感重塑的过程。
      民族的自尊意识是树立民族归属感的源泉。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人,一个漠然于自己历史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祖国抱有多大的信心和热忱的。历史是不能人为割断的,就像谁都不能否认自己的生命是源于自己的父母并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样。
      忘记历史就是对自己的背叛,忘记历史对我们这个5000年中华民族是一种无尽的悲哀。
      著名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中华民族最缺少的是历史知识。”是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有人说过:“日本近代的崛起和对外战争的历史都是建立在中国的落后和军事失败上,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我们可以看见日本近代战争几乎全是对中作战,而且是全胜,可以说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就是建立在中国人失败的基础上的。”这些,我们有多少人痛定思痛并警示过我们的后代子孙?!
      事实上,在祖国实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却在远离和忘记着历史,背弃着从所有历史中汲取教训的精神。仅从这一点来说,就反映着民族自尊意识的回避性和断代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对自己历史蔑视的结果,是忘了对本源的追溯。
      民族自尊意识的不竭之泉就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
      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从唯物史观的专家学者研究的结果看:唯物史观在探究历史发展动力时,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入手,把握住生产力这个根本,从而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唯物辩证法同时指出,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愿望、思想等精神因素的支配和调节,在一定条件下,由物质派生的精神可以转化成历史发展的动力。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所谓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和由民族自尊而生的民族凝聚力。也就是说,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的打造是由“单元人”以点及面而完成的,我们恰恰缺少这部分打造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的脊梁式人物。
      在这里,和大家重温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朱自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蒋家王朝蓄意培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其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并于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其实,我中华数千年,有骨气的人有很多,汉时苏武,张骞,盘桓西域几十年而终还故国,此之谓贫贱不能移;宋时文天祥,今有杨靖宇俱做敌人刀下之鬼,此之谓威武不能屈;当代许多学成归国的科学家如钱学森者,视金钱如粪土,此之谓富贵不能乱其志。这些人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无需多说的共识――感人的民族气节!感人的民族自尊!感人的民族精神!
      要人敬重,必先自重――要获得世人的尊重,必然首先要尊重自己。山自重,不失其伟峻;水自重,不失其浑厚;人自重,不失其自尊!
      有的人,面对国家的贫穷落后采取逃避的态度,弃家别国移民他乡,这也无可厚非;而有的人,不但不为民族振兴出力,还要一味地诋毁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文明,其心可诛,其言可鄙!一个“穷”字,竟也穷得连精神都没有了!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推崇古人传统教育之下的那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
      在历史发展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不会齐头并进,必然互有先后,我们有领先的时候,也有落后的时候。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暂时落后于人,也不必妄自菲薄,而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遗产视若无物,更不可失掉了民族的自尊和骨气,而去一味追寻吹捧鼓噪能力尚不具备的“这个”、“那个”了。
      一个聪慧和理智的民族,不是在抱怨与牢骚中成长起来的,民族的壮大是需要咬紧牙关的拼搏与奋斗,是需要用自己发展的成果撬开世人尊重的眼神,并在别人的嫉妒和谩骂声中实现着本民族伟大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在纪念日里搞形式主义的“纪念”,而应该在每一天、每一年里,在我们举手投足、生活决策中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使这种精神物化为一种行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从狭隘的民族仇恨与敏感的自负中解脱出来,扎扎实实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点实事,提升我们的民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
      
      链 接

    相关热词搜索: 纪念日 民族 纪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